辛丑年五之气时病特点及养生治疗原则
辛丑年四之气
自2021年9月23日至11月22日为辛丑年五之气,前后共六十余天,历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节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阳明燥金。
一、辛丑三之气时病特点
(1)年运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详见于《辛丑二之气时病特点及治疗原则》。
司天之气太阴湿土即三之气的客气,详见于《辛丑二之气时病特点及治疗原则》。
五之气客气为阳明燥金,主气为阳明燥金,即阳明燥金加临于阳明燥金,且秋季为燥气当令,所以大的趋势是燥气偏盛。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㿗(tuí)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温热经纬》曰:“燥为次寒。”金气寒肃,故曰:“阳明之胜,清发于中”。燥金偏盛而乘肝木,肝脉不畅,则“左胠胁痛”;肝脉绕阴器而行,燥气客之则发㿗疝,所谓㿗疝,是指以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今燥金清冷之气发于中则腹痛溏泻;其流连于咽喉关隘,则“嗌塞”;燥金之气客于肺,则胸闷咳嗽;凡以上诸症,皆病发于燥金之气肃敛太过所致。
燥气为病,详见于《“天人相应”论燥气》一文。
二、治疗原则
年运水运不及之治疗以及太阴湿土司天治疗,详细内容见于《辛丑二之气时病特点及治疗原则》。本文但略述燥气之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张景岳释曰:“燥金之胜,病在肺肝,治以酸温,润燥暖肺也;佐以辛甘,泻肺补肝也;以苦泄之,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也。”
燥气应于肺,其性收敛,其治疗首先当注意辛散,其次,燥者,干也,易耗伤津液,故需同时注意润燥,因此燥气之治,当以辛润之法为主。《内经》治以“酸温”,佐以“辛甘”盖以酸味生津,且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总不离辛润二字,此为常也
另外,燥气又兼风寒、暑、湿,而出现风燥、寒燥、暑燥、燥火、燥郁夹湿等情况,则又有辛润、温润、清润、咸润、燥润兼施之别。
(1)大补肝汤
【组成】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复花、代赭石烧、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
【方解】此方出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由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加旋复花、代赭石、竹叶而来。方中桂枝干姜味辛、五味子味酸,大枣味甘,旋复花、代赭石、竹叶味苦,全方组成完全符合“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的制方原则,原方虽名为补肝汤,但依《内经》燥气伤肝诸症,亦可备而用之。
(3)杏苏散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苦桔梗、枳壳、橘皮、甘草、生姜、大枣。
【方解】此方出自《温病条辨》,为辛润剂之代表,若兼寒,可以麻黄易苏叶以达温润之力;邪机闭遏,加以通润,如白芥子、细辛之类;咳嗽不止,胸前懑闷,加苏子、紫菀、百部之类,辛中带润,自不伤津。其里气不和者,佐以栝蒌皮、鲜薤白之类,辛滑流利气机,气机一通,大便自解,浊邪解而清邪失所根据附,亦必化汗而解。
(4)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
【方解】此方出自《温病条辨》,主治燥伤肺胃或肺胃阴津不足,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为清润剂之代表;可依照病情深浅,酌加梨汁、蔗汁、荸荠、芦根、石膏、知母、川贝母、菊花、银花之类。
(5)翘荷汤
【组成】薄荷4.5克、连翘4.5克、生甘草3克、黑栀皮4.5克、桔梗9克、绿豆皮6克
【方解】此方出自《温病条辨》,亦为清润之剂。主气燥气化火或燥气兼火,为祸上焦者;方中薄荷、连翘、栀皮清宜上焦之燥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绿豆皮味甘性寒,与连翘、桅皮合用,能清热解毒。诸药同用,则燥热得清,诸症亦解。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6)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尖)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碎,锦裹)半斤。
【方解】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陈葆善曰:“燥之初伤,太阴受邪、,肺主皮毛,外邪内束,必恶寒无汗而烦躁。病在气分者,宜通燥达表法,轻则麻杏甘石汤,重则大青龙汤,此二方为治燥之祖方也。盖《内经》治燥,不外二义一日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即麻杏阡石汤之义也;一日燥淫所胜治以苦温,佐以酸辛,即大青龙汤之义也。”
(7)清燥汤
【组成】黄连(去须)、酒黄柏、柴胡各一分,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炙甘草、猪苓、建曲各二分,人参、白茯苓、升麻各三分,橘皮、白术、泽泻各五分,苍术一钱,黄芪一钱五分,五味子九枚。
【方解】出自《脾胃论》。本方所治乃湿热之邪,伤及于肺,肺热叶焦,金不生水,肾阴亏虚之证,治宜养阴润燥,清热祛湿之法。方中麦冬、生地黄、当归、五味子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人参、黄芪、茯苓、白术、苍术、神曲、炙甘草益气健脾,培土生金;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并防以上滋阴益气之品壅滞气机,使之补而不滞;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升麻、柴胡以升清气,与渗利之品相配伍,升清降浊。全方诸药相合,邪正兼顾,气阴并补,肺中湿热得清,肺燥得润,金水相生,则痿蹙喘促之症可除
(8)喻氏清燥救肺汤
【组成】桑叶、石膏、甘草、胡麻仁、真阿胶、枇杷叶、人参、麦门冬、杏仁。
【方论】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甚则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均为温燥伤肺佐证。治当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兼顾,忌用辛香、苦寒之品,以免更加伤阴耗气。
治燥之方,数之可千,此处但列举较为常用者,非五之气必从此中选用。其余若燥伤胃阴者,则可选玉竹麦门冬汤、玉女煎;燥泻者可选杏冬二皮白蜜汤主之;又有外伤于燥而肌肤干燥瘙痒,内有热结而大便不通者,可选防风通圣散。
另外,辛丑年为太阳寒水在泉,五之气受寒水之气影响更为明显,故而麻黄类润燥方或大有可为,笔者近日临证遇数例高烧不退者,皆以麻黄剂收功,但需注意甘寒凉润之品配合使用。
三、未病先防
(1)防治关节疼痛
辛丑年,大运为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五之气燥气偏胜,燥与湿相合,亦容易侵袭关节。因此从秋分开始至大寒节气,关节寒痛类的疾病会高发。建议注意保暖,不要穿露腰、露膝的衣服。
(2)养肺是关键
燥气太过,即成燥邪。秋分开始,燥气渐盛,若正气不足,则易感邪而生病。燥气与肺金相联系,燥邪所伤,首在肺脏。燥邪为病,或为感冒,或为扁桃体炎、气管炎、鼻炎和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故秋分开始要防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