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判词:关于”元”的解释
元;
乾:元,亨,利,贞。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随:元亨利贞,无咎。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元亨;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大有:元亨。
元吉;
讼之九五:讼,元吉。
履之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泰之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复之初九:不远复,无祈悔,元吉。
大畜六四:童豕之牿,元吉。
坤之六五:黄裳,元吉。
离之六二:黄离,元吉。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损之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益之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益之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鼎:元吉,亨。
涣之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元吉:从开始就是吉祥的。元吉者,定有元也,一是在其《易》卦宗族普中的前几卦有因,而至本卦有了元吉定语。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找得到,如果找不到就不叫元吉,元吉是让明《易》卦宗族谱事实存在的最好证明之一。二是自本卦本爻起为元,向后发展为吉,此吉亦有专门所指,非泛指。这个专指也一定找得到,一定在后面的卦中会的表述。比如,需之六四与初九本身就是正应关系,于后的发展中终得重逢,《易》就给出了元吉的断语。另外一种情况是自下元吉下始为起码,向后一直吉下去,这是不太常见的,《易》里只少数地方有,暂不举例了。
原筮元;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遇元夫;
睽之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元永贞;
萃之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書·舜典》月正元日。《註》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又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陳。旣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陳非文韻。
说文
始也。从一从兀。愚袁切〖注〗徐鍇曰:“元者,善之長也,故从一。”
始也。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从一。兀聲。徐氏鍇云。不當有聲字。以髡从兀聲,从元聲例之。徐說非。古音元兀相爲平入也。凡言从某某聲者。謂於六書爲形聲也。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爾雅已下,義書也。聲類已下,音書也。說文,形書也。凡篆一字,先訓其義。若始也,顚也是。次釋其形。若从某,某聲是。次釋其音。若某聲及讀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書也。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
元与断语
元吉;从开始就是吉祥的。元吉者,定有元也,一是在其《易》卦宗族普中的前几卦有因,而至本卦有了元吉定语。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找得到,如果找不到就不叫元吉,元吉是让明《易》卦宗族谱事实存在的最好证明之一。二是自本卦本爻起为元,向后发展为吉,此吉亦有专门所指,非泛指。这个专指也一定找得到,一定在后面的卦中会的表述。比如,需之六四与初九本身就是正应关系,于后的发展中终得重逢,《易》就给出了元吉的断语。
元,《尔雅·释诂》会意字,元,始也。
元者,始也。从元字字形上看也能看出这个意思,上面是是个二,应该是阴的符号“――”的横写,卦测时是用这样的两个斜竖代表阴也是常有的。下面一个是儿字,这个字表现的是母亲产下新生儿,代表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而一些人把这个字与“仁”字混一谈,说是从二从人,虽主观了一些也贴谱,毕竟母对子仁也是合理的。虽然元也有仁的意思,不仁就不生了,但与仁完全是两个意思。仁最简单的简释就是“两——个——人”,两个人和睦相处就是仁,如果一个君王能和天下人都和睦相处并得到大家的拥戴,则为仁治天下。
这是“元首”的“元”字。甲骨文①的下部是一个面朝左而侧立的人,最上部的一横是表示头部所在。金文②和小篆③也都是这个意思。④是楷书的写法。
“元”字的本义就是“头”,如:“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也就是说:狄人送还了他(先轸)的头。由“头”义又可以引申为人们的首领 称“元首”,比如:“元首明哉!”(《书经·益稷》)也就是说:君主英明啊!“元”字由“人头”义又可以引申为事情的开头,即为开始或第一,比如:“元年 者何,君主始年也。”大意是:“元年”是什么意思呢?是君之开国第一年呢。
“元元”一词在古籍中常见。如《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这个“元元之民”就是“善良之民”的意思。但“元元秋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元元”,若理解为“善良的”那就不对了,这里的“元元”是指老百姓。
有人问,为什么在清代的康熙之时,“玄色”被称为“元色”,“玄妙”改为“元妙”?这是因为康熙皇帝叫玄烨,为避皇帝之讳,所以只好把“玄”字改为“元”字(玄、元二字读音相近)。[出处:左民安·细说汉字]
元应为指事
元,应为指事,而不是会意
《说文》“元 始也。从一从兀。”徐锴曰“俗本有声字,人妄加之也。会意。”
段玉裁曰“以髡从兀声,(车+元)从元声例之,徐说非。古音元兀相为平入也。”王念孙曰“今考《说文》髡字,从髟兀声,或从元声作髨。又(元+兀)从车元 声,音月。即'小车无軏'之軏.盖元与兀本一声之转,故元从兀声,又唐元度《九经字样》皆本《说文》,其元字注亦云从一兀声,则《说文》本作从一兀声明 甚,徐锴不得其解,削去声字。徐铉又改为从一从兀,并非。”朱骏声曰 “当训首也,从古文人,古文上,首于人体最上,故从人上会意。”《尔雅》“元,首也。”《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左传》“狄人归其元,而如生。”杜 注“元,首也。”《汉书》“上正元服”颜注“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高鸿缙曰“元,兀一字,意为人之首也。名词。从人。而以'。’或'二’指明其部 位,正指其处,故为指事字。”
案:元,兀本一字。故清儒考元当从兀声乃许书之旧确然无疑。然则以元为“二”“人”会意,则又误也。字当指事,不从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