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文艺】彭新平/深切怀念我的父亲

深切怀念我的父亲

作者:彭新平

11月24日,是父亲离开我们15年的忌日。

记得父亲去世的前一天,我顺路回家看望他,当时,他正胸口闷热,气喘得厉害。我一边用手揉父亲的胸口一边安慰他,只要按时吃药打针,病一定会好起来。我临走时,读出了父亲慈祥的眼里满是不愿离开我的渴望,但因公务在身,也想着来日方长,那天我没留下来陪伴他老人家。没想到,那竟是我与父亲的永别。

父亲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勤劳一生,他所吃的苦、所受的罪,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九岁时,爷爷去世,尔后,奶奶离家而去。从此,尚小的父亲一人扛起一个家。那时我家一栋瓦屋,由于没大人看管,年久失修,塌为平地。解放后,白手起家的父亲拖儿带女四处借屋。这一借就是二十多年。我们兄妹六人,分别在四户人家出生。那时,我们一家人饱受了寄人篱下的艰辛。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小时候的我们又怎能理解这一些呢?总认为只要自己有理什么都不怕。可哪知,我们的无知常给父亲带来难言的痛楚。记得每次我们和房东的孩子发生口角什么的,父亲总是不问青红皂白先将我们痛打一顿后,还得低三下四地去向房东赔不是,回来他又紧抱我们哭泣。父亲怎能不伤心流泪呢?我想,当房东大骂我们:“叫花子还想赶走庙主”时,父亲心里一定在滴着血!听我母亲讲,有一次父亲跟别人发生口角,那人骂我父亲无能,说:“你要是把这些儿女带大了,我巴掌煮饭给你吃。”父亲为了拉扯大儿女身心曾受到多大的煎熬。母亲教育我们一定要争气,长大活出个人样来。

大集体时,身子单薄的父亲比别人多吃了好多苦。那时,队里去二十里外担石灰石。为挣个满工分,别人一担挑一百四五十斤,一天走两趟就是满工分,而父亲一担只能挑百把斤,他不得不早出晚归,马不停蹄地一天跑三趟。别人不愿干的苦活,父亲则认为这是多挣工分的最好机会。如耘石灰田,天气炎热,禾苗又高,石灰撒在禾叶上,人赤着脚极易腐蚀皮肤,这对个子矮小的父亲来说辛苦可想而知。记得有一年父亲因耘石灰田时间太长,以至双脚都溃烂化脓了。那段时间尽管在家不能行走,父亲却空闲不下来,让我们兄妹上山砍竹子,供他在家里破篾交队上也能记工分。

那个年代,父亲不论怎么辛苦劳累,还是没能让八口之家走出窘迫的困境,常常是缺衣少食,东借西挪过日子。

记得那年我考起了高中,开学前正好家里闹饥荒。一天早上天还没亮,父亲叫我起床随他去30里远的亲戚家借稻谷。去的路上,我叽里咕噜的不少抱怨,父亲当没听见,肩挑一担箩筐赶他的路。往回走的路上,当看见父亲吃力的挑着那借来的百多斤稻谷,时不时边走边左右换肩的背影,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父亲挑稻谷的背影比朱自清《背影》描写的父爱更加深沉。我至今不能忘怀。

70年代末,随着大哥、大姐的长大,在他们的帮衬下,家里的日子稍有转机,于是父亲便东借西凑,好不容易凑足了600块钱,买下了一栋山林场因搬迁空留下来的破旧的土坯房。来不及做任何修整我们就搬进去居住了,终于我家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些日子虽然过得还是同样清苦,但自己成了房子的主人,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从此,我们一家人不需要再看着房东的脸色过日子了,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受啊。

一家人住着用杉树皮盖的破旧土坯房,下雨也会漏水,冬天凛冽的寒风也会在没楼板的屋子里横冲直撞,此时仿佛已感觉不到寒冷,因为这是自己的房子,我们在这里才真正感觉到了家的温暖。

自从住进在这栋房子,每天早上我们兄妹都能听到父亲那悦耳动听的花鼓戏。以前,也曾听好多人说过,父亲是公社剧团的台柱子,可我们就一直没听到过传闻他那有梅兰芳之称的动听的歌声。我曾怀疑那些:只要父亲一上台,准能赢得台下满堂喝彩和雷鸣般的掌声;父亲的青衣唱腔字正腔圆、惟妙惟肖,比女人还女人;县花鼓戏剧团要调父亲去,被公社负责人阻拦了,说调走了父亲无疑就是拆公社剧团的台,还不如直接将公社剧团解散好。这些传闻我疑有假,可自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听了父亲的歌声以后,我对人家的评价不仅深信不疑,还由衷产生敬慕和自豪。是呀,那时父亲没有调往县剧团不说,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公社剧团的解散,父亲离开心爱的事业回到了村里,回到了简陋的“家”,那种人生境遇,谁能再唱得起来呢。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父亲当时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和无奈呀。

家中虽贫困,但父亲一直关心我们的学习,从没有因家庭困难而让我们兄妹放弃学业。即使谁不愿上学,他也总是耐心的开导。记得那年小弟因身上长了疥疮,在家治愈后就不愿再返校读书了。父亲道理讲了几箩筐就是不见效,无奈之下父亲就用绳索将小弟捆送了三次。我们兄妹六人在父亲这般严厉的教育下,除大哥大姐在家务农外,有两人直接考取了大中专院校,有两人通过其他途径考上了“铁饭碗”,并且各自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在那缓慢的旧时光里,一路坎坷的父亲,是多么的艰辛与无奈。父亲穷其一生,用他那瘦弱的肩膀,简朴的父爱,为儿女含辛茹苦,操劳一生。他在本该颐养天年享清福的时候,却匆匆离开了我们。尽管父亲离开我们十五年了,但每每想起他老人家,我就禁不住泪湿衣衫。

作者简介

彭新平,63年生,湖南炎陵人,从事教育30余年, 2010年红网十佳通讯员。纯文学期刊《神农风》杂志编辑。有数十篇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湖南广播电视报》《中国校园文学》《科教新报》《当代教育》《散文诗》《年轻人》《今日女报》《语文天地》《湖南公路》《班主任之友》《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岳阳晚报》等报刊。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

  • 散文 | 卢清会:回忆我的父亲(献给父亲节)

    回忆我的父亲 文|卢清会 再过几天就是2015年父亲节了,往年这个时候,我都要提前带着老婆孩子,买点礼品到老家去看望我的父亲,向他老人家道一声"父亲节快乐",但从今年起,我的这个小 ...

  • 彭新建:​我的校长(上)

    我 的 校 长(上) 文/彭新建 (一) 说到十五六岁的那个"我"时,我有一段故事说给大家: 5月的一天上午课间休息,我无意中看见父亲单位的一个政工干部和我家地段派出所的一个民警, ...

  • 亲情散文:怀念我的父亲

    点击「子午文苑」可快速关注 微信号:18093493800 怀念我的父亲 > 怀念我的父亲 文/赵永华 2017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凌晨四点半左右,父亲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8 ...

  • 知识青年情系第二故乡

    (图为田背云霄阁  刘增荣拍摄 ) 1968年12月,田背大队革命领导小组为落实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在大队成立了九人组成的"再教育领导小组",由原党支部书记刘森山任组 ...

  • 吴世可: 难忘的知青岁月(上)

    难忘的知青岁月(上) 文/吴世可        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展以来的第3个年头,在江青"文攻武卫"的口号下,全国从1967年下半年起的派性 ...

  • 【005】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方四清作品

    母 亲 方四清(安徽) 母亲今年85岁高龄,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说话声音宏亮,中气十足.走起路来脚下生风,步伐稳健,步履轻盈.耳聪目明,没有老态龙钟的迹象.一生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坎坎坷坷.为了儿女, ...

  • 散文||母亲,儿子想您

    母亲,儿子想您 母亲撒下我们去另一个世界已经六年了.6年来,母亲的身影,在我的心头,在我的梦里,在我的生活中,一刻也不曾离去,今天,因新肺炎疫情宅在家里,理一下思绪,向于我恩重如山的母亲诉一诉衷肠. ...

  • 赵献花 | 母亲花

    母亲花 女儿问:妈,世界上最美的花,是啥花? 我不假思索答:母亲花! 女儿捂嘴笑:听说过牡丹.菊花.兰花.梅花,就是没听说过世界上最美的花--是母亲花! 这是我读了莫言的<丰乳肥臀>之后与 ...

  • 就读这篇 | 彭新平: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养而亲不待 彭新平 2005年11月24日,操劳一生的父亲带着牵挂与留念走完了生命历程,永远地从儿女们的生命中消失了. 记得,父亲去世的前一天,我顺路回家看望他老人家.当时,他说胸口闷热,气喘得厉 ...

  • 【远方•安宁有约】宁夏总社《长兄如父》作者•瑞霞

    长兄如父 文/瑞霞 我有三个哥哥,每一个都像父亲一样的照顾我,在这里先说说大哥. 大哥长我十七岁,兄妹六人排行老大,"长兄如父",用在他身上最为贴切. 父亲因为一场意外,在我十三岁 ...

  • 原鄉诗会 | 彭新平:父亲的农事

    父亲的农事 作者:彭新平 犁田 父亲让守望 一冬的犁 与 土地亲吻 土地便笑出 波浪 空气中也便 弥漫 泥土的 春的芳香 莳田 父亲躬成 犁一样的姿势 秧苗在手指上 跳跃着 迷人的舞蹈 前面便有 绿茸 ...

  • 父逝百日祭

    父逝百日祭 --写在辛丑清明祭扫父母之墓暨父逝百日之期 (一)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清明节,父亲离开我们已是百日. 和弟妹子侄们一起,在父亲坟前摆上祭品,点燃清香纸钱,开始了跪拜祭祀之礼.此刻,脑子里闪 ...

  • 身边的改革开放之前之后/老邓说事

    身边的改革开放之前之后 1982年,长达20年的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大锅饭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在那段贫困彷徨的岁月里,除了极少数几个招工,或从部队跳出农门外,其余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被圈在贫穷的农村,笔者有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