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联共赏】康永恒先生联语赏读(中)
佳联共赏
第三期
责任编辑/王海亮 王淑鸿 韩全兴
图文制作/陈奎娟
本版投稿邮箱:
yzltshmj001@163.com
相关链接:【佳联共赏】康永恒先生联语赏读(上)
佳联
共赏
天台寺
一万级崎岖,全凭脚力登来,踏破芒鞋凌绝顶;
百八峰苍翠,俱被云涛托出,耸如莲座起遥空。
康先生的作品中,最受网中人推崇的,可能要算此联,大约是下联浪漫与恢宏并在的原因。我虽未去过九华山,但见此联,亦可想象,当真漫天花雨,妙不可言。九华山为佛教名山,上联写身体力行,修行之苦,下联有“云涛”、“莲座”诸语,应是暗合佛法之意,也可见作者用心了。北京开会时,说到网络与现实,便有“身体力行”的差别。康先生言,九华山他是亲自去过的,一万级崎岖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上联方如此落笔。从实践出发,固然文辞真挚,但上联未免太实,一十八字只写得登山之艰难,我却不敢苟同。所以此联虽好,却不是我最喜欢的,孰是孰非,交由读者自辨吧。
佳联
共赏
杨贵妃
想乾坤犹有坏时,妾一介红颜,何悲何喜?
论祸福原无定数,这几行青史,谁短谁长。
乾坤亦或指江山,亦或指天地。此联以杨贵妃之口吻,代为翻案,所言颇合情理,使人怜悯。此外,似乎还有福祸难测的思想在其中。全联脉络流畅,一气呵成,很是洒脱。但如“坏”、“谁”等处的用字,略显粗率,有失雅驯。另外,“短长”或是功过之意,如此用法,也未必合适。
佳联
共赏
秦始皇
苛政又如何,苟非鞭万垒之威,安得统六合之治?
雄才宜若此,制度开千年之局,巡行服九土之滨。
这副联是康先生参加第一届“彭玉麟奖”大赛的作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联可以算是康先生“网络对联创作”的一个里程碑。何发此言?那时康先生上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发过一些作品,大多数是自己早些年创作的,也有新创作的,不过似乎大多还是沿袭之前的风格。此联却不同,大有所谓的“网络之风”。何谓“网络之风”?这是说不清楚的,就连有几种风、是好是坏也说不清,大家只好意会了。联语替秦始皇做翻案文章,这本不稀奇,写人之联多有此种。但翻案者,经常理多意少,就难免落入为辩而辩的层次,辩的好的,巧舌如簧,自当赞其立意,辩的不好的,就既觉乏味又觉牵强了。故此联的好处,在于翻案而不硬辩,而是靠强大的思想感染力和语言冲击力来打动读者,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又大有意蕴,这也正是文字的魅力。至于秦皇之功之过,是耶非耶,反而在其次了。
佳联
共赏
复到西湖
半载我重来,依旧湖山,夕阳红浸谁家树?
三生石尚在,俱非人事,尘梦青传隐寺钟。
题目中有一“复”字,再结合联意,可见作者对此地感情之深。情为哪般?是流连西湖美景,抑或有甚奇闻艳说?作者并未言明,联中也仅有些模模糊糊的指向,却是无从猜测了。最后七字将颜色词提前,故意颠倒语序,却使语言显得铿镪顿挫,此是炼句之法。下联收句的“青”字,看似无理,仔细体味,亦可言尘梦,亦可言钟声,用通感的手法,表达出一种模糊又有些悲伤无奈的情感,却是十分巧妙了。
佳联
共赏
黄鹤楼
这是第一届“中国楹联莲华奖”十佳联作中的一副作品,言简意赅,使人回味无穷。用吴恭亨《对联话》中的说法,就是“吊古不说破,更若俯仰无端”。上联发问,下联却不作答,而以“沧江犹是”一笔概括。黄鹤楼数百年兴废,褒耶?贬耶?盛耶?衰耶?作者不加一词,却已都在胸中。我曾以胡君复之“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与康有为之“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两联来做对比,便是言其“吊古而不说破”之法。维此法不得乱用,否则大有画虎不成之虞。
《燕赵联坛》编辑部
1
《佳联共赏》
责任编辑:王海亮 王淑鸿 韩全兴
2
《联家雅座》
责任编辑:范英杰 耿雅鹏
3
《四海名家》
责任编辑:白国成 傅会军
4
《联墨合璧》
责任编辑:杨丽静 侯秀欣
5
《燕赵联事》
责任编辑:林红芝 卜秀红
6
《燕赵联话》
责任编辑:潘洪斌 杨茂东
7
《每月赛事》
责任编辑:范英杰 王更瑜
8
《联教园地》
责任编辑:武文宝 王凤茹
9
《索微探赜》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10
《诗词曲赋》
责任编辑:李伟亮 王红娟
11
《文献稽征》
责任编辑:陈奎娟 王桂珍
12
《楹上鎏光》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编辑部顾问:董汝河
编辑部主任:康永恒
编辑部副主任:林红芝
图文制作:林红芝 陈奎娟 马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