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美国民间的古董 各国瓷瓶
早期的瓶多为尖底圆腹细颈,肩上有供穿绳用的耳或系,显然是用于垂直方向汲水的工具。典型器物如1971年甘肃陇西出土的一只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的旋纹彩陶尖底瓶。后来瓶逐渐演变为高身深腹平底,除做实用工具外也具有了装饰功能。
中国历朝历代瓶的造型丰富多样,如隋唐时的双龙饮或双腹并联的传瓶,五代时江浙一带颇为流行做冥器用的多角瓶,取其谐音“多谷” ,寓意吉祥。
两宋时出现的玉壶春瓶和梅瓶本来是酒具,因其型制潇洒儁秀,自元以降逐步演变成纯装饰瓷。
清代是瓶类发展的顶峰,此时的瓶其实用价值已渐渐退化而装饰功能占了主导地位,如天球瓶,橄榄瓶,棒槌瓶,观音瓶,灯笼瓶,柳叶瓶,胆瓶等。特别是乾隆年间烧制的转心瓶
瓷瓶
更是被誉为国宝。
现在多为人们所熟知的有景德镇的瓷器,和青花瓷等。
瓷瓶一景 2019.11摄
在韩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陶器,三国时代(B.C.57-A.D.676)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使用陶器。到了统一新罗时代(676-935)陶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外观越来越精致,花纹也丰富多彩起来。之后到了高丽时代(918-1392),瓷器文化逐渐取代了陶器,在陶器上涂上釉药再烤制而成的瓷器与陶器相比优点较多,比如不渗水,以及结实耐用等。高丽时代开始出现表面呈浅绿色的青瓷,从此进入陶瓷文化的全盛期,一般认为,用镶嵌技法(在陶瓷表面上刻画出多种花纹图案后,再嵌入其他材料来表现)制作的高丽青瓷是陶瓷艺术的顶峰。继高丽之后到了朝鲜时代(1392-1910),以表面呈白色的白瓷和粉青沙器为主带动陶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的陶瓷与高丽时期的相比,花纹简洁,外观粗糙。陶瓷的制作方法也是在朝鲜时代传到日本的。陶瓷种类有青瓷、白瓷、粉青沙器、陶瓷器皿等。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日本瓷瓶的发展自应永年(1400年)到昭和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中技术也不断进步,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日本瓷器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显的日本民族风格。日本是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瓷土资源匮乏,因此,陶瓷品种主要为陶质材料制作的陶器。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日本的陶瓷之都是佐贺。江户时代初期(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现在的佐贺县的有田,用陶土矿成功地烧制瓷器,便开始生产日本最早的瓷器。这种日瓷立即受到欢迎,人们把这种陶器就叫有田烧。瓷器的装饰风格为:一般图案使用蓝、黄、紫色,以花草山水为主。历史上有木米、仁清、乾山等三位名家,对日本瓷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德国梅森市以瓷器著称,“梅森瓷器”制作精美,款式多样,但价格奇高,素有“瓷中白金”、“白色黄金”之称。早在18世纪奥古斯特统治时代,有一炼金术士波格宣称得到炼瓷的秘方,当时除中国外,没有其他地方出产瓷器。奥古斯特得悉此事,就建立了一所炼瓷厂,并把瓷厂迁至阿尔布雷希特斯堡。1710年起,欧洲第一家瓷器厂以传统手工的方式生产出了举世闻名的迈森瓷器。为了保存秘方,防止炼瓷之秘流传于民间,所以瓷厂戒备非常森严。最初的瓷品,设计只限于花、鸟、鱼、虫,波格的承继者夏洛特开始以钴蓝作颜料,生产餐具。此后,他们的瓷品逐渐闻名于世,其交叉双剑的标志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到了1865年,瓷厂迁至柴比茨谷,至今已有140年历史(1918年正式名为“迈森瓷厂”)。时至今日,大家不只可以到瓷器厂参观,还可加入迈森瓷器之友的搜集会。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英国的瓷器,首推的是伟基伍德(wedgwood)这个名牌。乔西亚·伟基伍德(1730-1795),被称为英国的陶瓷之父,他的父亲托马斯和母亲马丽亚是英国陶瓷之都斯托克一个教堂陶瓷厂的员工。为了改进和发展陶瓷产品,伟基伍德用毕生精力细心做了数千次有关产品的记录。英国瓷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它的做工非常细腻,有一点点残损或者疵点都不容许,至于线条画歪,壶嘴烧歪之类的事情是绝不能出现的,当然,由于在烧制过程中肯定会有不确定的因素,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对那些轻微问题的产品,他们会标上次品的标志,价格就便宜许多,绝不以次充好。第二是它的图案设计非常丰富,既有传统的细花图案,也有许多现代图案的融入,看起来让人爱不释手。第三是它的光泽度鲜亮,给人心理上的明快的感觉;第四是手感好,用手触摸器皿的时候,非常柔滑,温润。据说“骨瓷”就是英国人发明的。也就是说,在传统的陶瓷材料中,加入了动物的骨粉,使得陶瓷的质地更加细腻。在生活用陶瓷市场,是当今世界的顶级品牌之一。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法国瓷器制造业已有300多年历史,法国的利摩日瓷器――柏图(Bernardaud)是全世界公认最精致的瓷器之一。自从1768年人们在利穆赞南部的Saint-Yrieix-la-Perche发掘出法国第一个高岭土矿藏以后,利穆赞和瓷器的情缘越结越深。这种质纯色白的黏土经过1400℃的高温炼烧,形成质地硬朗、半透明的精致细腻外观,主要由白、蓝、金三色构成,从此号称全世界最上等的瓷器,素有“法国白金”的美誉。18世纪中期,欧洲制瓷业的中心从德国迈森(Meissen)转移到法国,当时法国巴黎附近的塞夫勒瓷厂成为法国王室的瓷器专供商,产品仅供王亲国戚和贵族使用,成为典型的法国官窑。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俄罗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蓝花瓷,工艺简单质朴,白底蓝花、形态各异,充满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格热利是俄罗斯蓝花瓷的故乡,有“俄罗斯蓝”的美誉,它位于莫斯科郊外40公里。“格热利”一词不仅是地名,它同时还是俄罗斯瓷器的一大品牌。蓝花瓷器上绘制的颜色其实是灰色,而不是蓝色。瓷胚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时,绘制的颜色由灰变蓝。据发现,格热利瓷器的特点是手工制作。而且,艺人在制作过程中随心所欲,尽情发挥。同一题材的瓷器作品,无论是形态、图案还是色彩,表达起来均不相同。格热利的瓷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7世纪格热利就发现了品质优良的粘土,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于1663年颁布法令――格热利向皇室进贡粘土。有趣的是,当时格热利的粘土并非用来制作餐具或工艺品,而是药房里的药罐和炼金术罐的制作材料。直到1804年,佩罗瓦村才出现第一家真正的瓷器工厂――“帕维尔·库利科夫”工厂。当时的瓷器工艺受到厂方的严格保密,只有该厂创始人库利科夫本人知道烧制瓷器的秘方。相传,村民赫拉普诺夫和古夏特尼科夫偷偷潜入厂房,盗取了陶土配方。从那之后,民间瓷艺迅速发展壮大。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荷兰瓷器(Netherlandish porcelain)。代尔夫特(Delft),南荷兰省的一座小城,位于荷兰皇宫所在地海牙和著名的港口鹿特丹之间,以China Town蜚声世界。这座China Town可不是中国城,而是荷兰著名的瓷都,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代尔夫特城工业发达,主要生产蓝白陶瓷。2008年,她与我国的景德镇成为友好城市。世人皆知青花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精品之一,却很少有人知道,代尔夫特的青花瓷同样家喻户晓,名扬海外。广为世人所知的荷兰国宝典范--代尔夫特蓝陶(DelftBlue)就出自这里。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伊斯兰瓷器, 12世纪,伊朗的卡尚和雷伊生产的薄胎半透明七宝茶碗,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瓷器的水平。塞尔柱时代是盛行仿中国瓷的时代。伊兹尼克是14到18世纪土耳其陶器中心产地,号称土耳其的“景德镇”,生产釉下彩陶器、白釉多彩陶器、白釉青彩等陶器。但与中国瓷相比,伊兹尼克产品仍属陶器范畴,烧造温度不足千摄氏度(850—900℃),硅质胎土,虽胎体呈白色,但致密程度达不到瓷器标准。16世纪的萨法维王朝对陶瓷的需求与日俱增,把制陶技术推向又一个新高点,从而催生了萨法维陶器,主要产品是白釉蓝彩陶器,也就是近似于中国的青花白瓷。遗憾的是,西亚缺少烧制优质瓷器不可缺少的瓷石和高岭土,所以只能在低温烧结领域徘徊不前。但是,通过精选相对优质的黏土,通过在胎土上施以锡白釉或长石釉,也能制造出近似的白瓷胎,再使用漂亮的钴蓝来描绘草花、唐草、鸟兽、人物等图案,最后再挂上透明釉,可以说除了温润效果稍有不足外,其他并不亚于中国瓷。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中国陶瓷在造型和烧制技巧上对伊斯兰陶器产生极大影响,而在图案以及表现手法上,伊斯兰陶器对中国陶瓷的影响亦不可小视。青花瓷所用的钴料,无论是唐青花还是元青花,一般又称为回回青或回青。伊斯兰文明对钴的认识最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已使用钴料制造蓝色玻璃。而中国人对钴的认识,却是源自波斯。早在唐初,钴料就已用于瓷器的生产﹐著名的唐三彩器物上的蓝釉就是以钴为呈色剂。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又进一步证明唐代也已经用钴制作蓝彩,绘图案于器物的白胎上,上面再加透明釉。这就是现已公认的“唐青花”。而唐青花和元青花,都是以外销伊斯兰国家所生产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各国瓷瓶一景 2019.11摄
2021.10.13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