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译本|《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美] 盖格农 著(1994年)
《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美] 盖格农 著;李银河 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原著 “Human Sexualities” 1977年由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出版。
著者:约翰·盖格农(John H. Gagnon)
《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作者简介
约翰·盖格农(John H. Gagnon,1931-2016)是人类性行为的先驱社会学家。于1960年代在印第安纳大学性研究所(亦称金赛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并于1990年代对美国的性行为进行了全面调查。他将人类的性行为视为一种社会建构,而不是植根于心理的原始冲动或固定身份。在1973年与金赛研究员威廉·西蒙合著的《性行为: 人类性行为的社会来源》以及2004年收录在《欲望的解释》书中的文章,探讨了性“脚本”的概念可以说是由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所合成的。盖格农撰写和编辑了15本书和100多篇文章。他从1968年到1998年任教和研究,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杰出名誉教授。享年84岁。
《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内容简介
《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全面涉及了性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性问题的起源、性目的、性评价、性认同与性角色、青春期、性刺激与性反应、手淫、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卖淫、性犯罪、性少数群体、性环境等等。书中所述事实有相当的权威性,相比前辈的同类著作,增加了大量实证材料,对于专业研究人员和一般读者都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该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生命现象——人类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及特色,进而预测了性的发展趋势,兼具学术性及可读性。
《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序(潘绥铭)
大千世界,奥秘无穷。探明真相、发掘原因,一直是激励千百万人投身于科学研究的最强大动力。时至今日,仰望苍天,我们已经能够欣赏海外星系的璀璨; 俯探大地,我们已经能够聆听万米地下的油海涛声。但是,对于人类自己的性行为,对于这个人皆有之的生命现象和生活体验,我们实际上又知道多少呢?
性贯穿于我们的一生之中。咿呀学语时,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两小无猜时,我们就时刻准备着做一个好小伙子或好姑娘。随后,我们又开始体验并不断体验内心的性冲动。我们接着又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直到老来相伴、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但是,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有谁曾告诉过我们,性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心底一直潜藏着无数的好奇、疑问甚至困惑,又有谁给我们细细地解释过呢?
古代的圣人孔子说: “食色性也。” 他实际上告诉我们性只是一种本能,一件不必细问的事情。于是我们一信就是两千多年。
20世纪80年代起,关于性知识的书籍和文章大量涌现,到1990年底,书籍已超过200种。于是我们似乎一下子投入了“性学热”。只要能买到或借到这类书刊,我们就可以知道生殖器的构造、性激素的分泌、从受孕到哺乳的生育全过程等医学中有关性的基本知识,甚至多看几本书的人似乎都会治疗阳痿、早泄或女性性冷淡了。我们的性生理知识大有长进。此外,法制文学和报告文学不断地向我们渲染着千奇百怪的非婚性关系和性罪错案例。非法流传的色性淫秽作品又使一部分人在性技巧方面“大开眼界”。我们知道的似乎不少了,甚至太多了。我们似乎不但必须“扫黄”,而且必须担心性学书籍卖不动了。
可是,普通人在普通生活中产生的大多数普通好奇心和疑团,实际上却很少得到解答。儿童真是天真无邪、根本无性的吗? 为什么我们只在某种情况下才会对某种人和某种事产生性冲动,在另一种情况下对另一种人或事却会无动无衷? 我们为什么能够接受、欣赏或享受某种方式的性行为,却对另一种方式不由自主地产生抗拒、厌恶甚至痛恨? 是谁规定了男人必须这样做,女人又必须那样做? 如果并没有人规定,那么为什么我们一旦违反或出格时,却又总是感到不自在,甚至觉得自己是在越轨呢? 我们究竟想从性行为中寻求些什么? 为什么人与人的性目标相差甚远? 即使我们在热恋或挚爱中过性生活,为什么双方仍然可能出现性行为不协调或者感受上的不同等与不同步? 难道生理意义上的“性本能”真是一个“上帝”,时刻地永远地支配着我们在性方面的一举一动,操纵着我们在性方面的任何情绪、感觉、观念和目标吗?
应该感谢李银河同志为我们翻译了这样一本好书。上述疑问,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自已找到答案。
当然,正如人与人不同一样,文化与文化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有些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即使在性行为这样隐秘的领域中,中国和西方的区别也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西方性学已有100年的历史,尽管它在研究西方的性现象时创立了许多令人叹服的理论与方法,但这一切是否适合以及如何运用于中国的不同情况,我们还缺乏研究。例如: 中国源远流长的“失精伤身论”、“推迟射精技巧”以及夫妻恩爱式的爱情观,乃至“合阴阳”的宇宙模式,不仅在西方难以找到相对应的现象,而且较少为西方性社会学界所知。因此,这本书的翻译主要是起到供我国研究者借鉴与参考的作用。其中某些西方特有的情况,中国读者当会加以分析和扬弃。
中国的性社会学刚刚起步。我们既要尽多尽快地吸收一切其他文化中的学术成果,又要坚实地立足于本土文化。拿一些国外概念来套中国,然后立意设题开展研究,与只看见我国表层问题,缺乏深远理解和分析,都是我们需要避免的。为此,我们准备付出毕生乃至几代人的努力。那时回首,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感激李银河博士的这部译著。
潘绥铭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译者的话(李银河)
这部《性社会学》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读书期间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因此书中所述事实当有相当的权威性。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性学方面的图书,有些权威性较高,例如蔼理士的《性心理学》(潘光旦译)一书,对有关性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论述。盖格农的这部《性社会学》比起性学界前辈著作虽不见得深刻,却好在多了大量新时期新环境中的新材料,可以算作一种“踏在巨人肩膀上”的工作。尽管书中所述多为北美西欧情况,与我们的社会尚有一段距离,但中国古谚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说,中国也正在经历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书中论及的许多问题,我们或即将遇到,或已经遇到,并不全是天方夜谭。希望这部书的出版有助于专业人员对性领域的研究探讨,也帮助一般读者增加对性社会学以及另一种文化的了解。
译者
《性社会学: 人类性行为》目录
.
.
藏书译本系列(随意排序):
藏书译本|《政治心理学》[美]威廉·F.斯通 (1987年)
藏书译本|《社会心理学》[苏] Г·M·安德烈耶娃 著(1984年)
藏书译本|《学习心理学》[英]戈登·克罗斯 著(1984年)
藏书译本|《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英〕伯特兰·罗素 著(1992年)
藏书译本|《货币万能》(英) 雅各布·范德林特 著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