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然”与“安定”(《史记·周本纪》)
《史记·周本纪》注见上。“魄然”为什么表“安定”?
《史记·周本纪》此处原文: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後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以注观之,则马融所见当为“魄然”而非“魄云”。
“魄然”何意?初见颇以为是合音字,如《古书疑义举例》云“语缓则一字可引为数字”。元滂,潘也,潘乃番的分化字,番者繁盛也。细思则不妥。又,《集韻》解“魄”云“白各切,音泊。聲也。”《老子·道德經》“泊乎其未兆”,澹泊無爲也。所以,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魄然”就是“泊然”,如《庄子》“魄然忘其所为而任其自动”。马融以为“安定”,未妥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