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巨人 | 基兰达约

WEIBO:森雅艺术馆
微店:森雅艺术馆
今日头条:森雅艺术馆
INSTAGRAM:senya_gallery
www.triceratops-design.com
Domenico Ghirlandaio
(1449-1494)
今天为大家介绍文艺复兴时期一位非常善于描绘平民的画家,他和自己家族成员一起组建了一个大型的画室,在他的众多门徒中,最出名的就是米开朗基罗,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后世熟知,他就是佛罗伦萨画家——多米尼克·基兰达约。
基兰达约是土生土长的佛罗伦萨人,他既是精明的生意人,也是优秀的工匠和艺术家。相比于同时代的艺术大腕儿曼泰尼亚和波提切利等人,基兰达约声名并不显赫,但他的绘画技艺却并不落下风,他精于复杂的场景安排和叙事,画风庄严肃穆富有内涵,同时又擅于刻画普通人的生命状态。比如这幅颇为著名的《老人和他的孙子》,他就以极度写实的方式将祖父病重的状态表现的恰如其分,祖父病变的特征令人有些恐惧,但并不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沉痛和压抑的氛围,相反,他注视孩子的那种亲切慈爱的目光以及孩子看着祖父的稚气单纯和蓬勃的生命气息,都给观者以温暖和慰藉,从而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疗愈。
Portrait of an Old Man with his Grandson, (c. 1490) Louvre Museum
基兰达约喜爱描绘生命的常态,他的肖像画令人印象深刻,没有炫技和矫饰,风格扎实而不平淡乏味。让我们再来看几件他的肖像作品。

Portrait of a Man, possibly Marsilio Ficino, (c. 1477)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Museu Calouste Gulbenkian

Portrait of Giovanna Tornabuoni, (1488)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Madrid

这里和大家讲一个题外轶事,米开朗基罗的家人最初并不想送他到基兰达约的画室学画,而是倾心于另一位高人——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不过韦罗基奥已在威尼斯去世,因此米氏只好屈就于此。
在一次为作品画草稿的过程中,米开朗基罗发现老师画的人物姿态并不理想,于是果断上前修改纠正。基兰达约当时已是佛罗伦萨画派的翘楚,谁知却被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少年米开朗基罗当众狠狠打脸,内心崩溃程度可想而知。但基兰达约却不是狭隘之人,后来美第奇家族的掌门人洛伦佐上门求贤若渴之际,基兰达约派出年仅14岁的米开朗基罗,从此米氏画坛出道即巅峰而一发不可收。
传奇故事总有一点夸大成分,但足可见基兰达约心胸开阔,实乃惜才之人。
言归正传,基兰达约作为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代继承者,自然也肩负起了为托斯卡纳地区教堂创作湿壁画和祭坛画的重任。1477年至1478年,他在圣母升天协同教堂里的圣菲娜礼拜堂创作了两件作品。
这两件作品是基兰达约已知的第一次委托壁画,但已显示出他风格日趋成熟的痕迹。这件作品描绘了圣菲娜将自己的晚年都献给了神秘主义,因此导致全身瘫痪。有一天,圣格里高利在红翼天使的环绕下出现在她面前,她的护士贝尔迪亚和博纳文图拉在两侧祈祷。圣格里高利告诉圣菲娜她很快就将会从疾病中得到解脱,在她葬礼那天,许多奇迹发生了,比如她身边手指瘫痪的护士得到了痊愈。

根据传说,当圣菲娜去世时,她的身体被紫罗兰花所覆盖,紫罗兰也是圣吉米尼亚诺三月最典型的花卉。桌子左下方绘有一只老鼠是圣菲娜殉难的象征(据称圣菲娜是被老鼠和虫子所蚕食而殉道)。

画作中也充满了其他象征主义的元素,桌上的石榴代表了忠诚、生育、复活和团结;苹果象征着原罪;桌上的酒指代圣餐。酒瓶旁边的圆盘也许带有自传性质,因为基兰达约的父亲是一位金匠,而基兰达约儿时也接受过相关的培训。除此之外,这类精致的室内场景也成为了日后基兰达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在最上方的圆形拱顶,两位天使正在背景下送别祈祷女性的灵魂。

也许我们在观看一幅画时,不仅只为读懂画中的故事,更是为了找到某个秘密,不是关于艺术的奥秘,而是关于作者隐藏在其中的人生。

另一件描绘了圣菲娜的葬礼。这位圣徒躺在棺材上,身下是华丽锦缎织物。众人围绕在文艺复兴典型的祭坛之前。正如圣格里高利所言,葬礼上发生了一系列奇迹,圣菲娜的老护士贝尔迪亚跪在棺材前,她瘫痪的手指碰触到圣菲娜的右手后痊愈了,右侧哭泣的失明男孩,用圣菲娜的脚趾接触自己的双眼,结果奇迹般地恢复了视觉,最后一个奇迹发生在画面左上方的钟塔旁,仔细观看会发现一位天使正在敲打塔楼的钟声,象征着救赎的开始。这件作品也刻画了一系列真实的肖像,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虽然是宗教题材却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觉
为了与波提切利创作的《圣奥古斯丁》形成呼应,他在1480年接受韦斯普奇家族的委托,在奥格尼桑蒂教堂创作了《圣杰罗姆》。

波提切利所作的《Saint Augustine in His Study》 152 cm × 112 cm (60 in × 44 in)

虽然波提切利在《圣奥古斯丁》中采用了更具表现力的构图和人物姿势,但基兰达约则创造了更为宁静的传统形象。他显然是受到了北方尼德兰绘画的影响,尤其是扬·凡·艾克的《杰罗姆在他的书房》,这件作品也被美第奇家族所收藏。

扬·凡·艾克的《杰罗姆在他的书房》

画面中圣杰罗姆一只手撑着头部,另一只手在写字(翻译圣经),目光凝视着画外,仿佛若有所思。光线来自于右上方,在圣杰罗姆身后的窗帘上投射出他清晰的背影,前景桌子上的静物也被照亮。桌布被刻画得精致细腻,桌子上绘有封口的信封、玻璃杯、墨水瓶、剪刀和烛台。

基兰达约所作的《St Jerome in his Study》, fresco by Domenico Ghirlandaio, 1480

1481年至1483年,基兰达约前往梵蒂冈,参与创作西斯廷天顶画,由他完成了两件作品,分别是《召唤使徒》(Vocation of the Apostles)和《红海上的十字架》(The Crossing of the Red Sea)。
背景中的左侧,耶稣在召唤正在打渔的彼得和安德鲁;前景中,身着黄橙衣服的是彼得,深绿色衣服的是安德鲁,他们正在跪领耶稣祝福,旁边有许多围观市民;画面中心偏右的背景中,雅各、约翰和父亲正在海上打渔,耶稣在岸边召唤。从画面中依然可以看出,基兰达约以对平民的描绘所见长。
《Vocation of the Apostles》
《红海上的十字架》是西斯廷小教堂中《摩西故事》中的一部分,几个场景描绘的分别是摩西与亚伦祈求法老释放以色列人。右侧是身着典型文艺复兴时期军事服装和武器的埃及士兵,他们即将被红海的海水淹没。法老疯狂地尖叫,面目狰狞,而其他人正拼命地试图游回河岸。在他们面前是一个盘旋在水面上的立柱,这是耶和华恐吓埃及军队的象征。

《The Crossing of the Red Sea》

画面中间,由上帝安排以惩罚埃及人的风暴正在袭来,更左侧则出现了一点微弱的彩虹,象征着以色列人将引来解放。在15世纪的美术史中,如此表现天气和气象的画作极为少见。
画面最左侧是由摩西率领的以色列人,他们刚刚渡过红海。娱乐活动(弹奏乐器)代表着他们已经彻底安全并即将庆祝自己的自由,令一群人正在继续前行,逐渐消失在自然的景致之中,画面中还出现了欢快的爱犬。
基兰达约一生巅峰之作是位于佛罗伦萨新圣母大殿内的托纳波尼家族礼拜堂里的湿壁画,他于1485年至1490年花费五年时间完成全部作品,当时米开朗基罗刚满10岁便同老师一起进行创作。
整面墙壁一共绘制有21件壁画,如图所示分别为:
圣母生平(The life of the Blessed Virgin)
左侧(The scenes ar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chapel):
  1. 约阿希姆被逐出圣殿(The Expulsion of Joachim from the Temple)
  2. 圣母降生(The Nativity of Mary)
  3. 圣母进殿(Presentation of Mary at the Temple)
  4. 圣母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
  5. 圣母领报(The Annunciation )central wall, mid-left
  6. 基督降生(The Nativity of Christ )(Adoration of the Magi)
  7. 屠杀婴孩(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8. 圣母升天(The Death and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lunette)
  9. 圣母加冕(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lunette on central wall)
施洗者圣约翰生平(The life of St John the Baptist)
右侧(The scene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hapel are):
  1. 天使向撒迦利亚显现(The Apparition of the Angel to Zechariah)
  2. 圣母探视(The Visitation)
  3. 施洗者圣约翰降生(The Birth of the Baptist)
  4. 撒迦利亚写出儿子的名字(Zechariah Writes His Son's Name)
  5. 圣约翰在沙漠中(St. John in the Desert) central wall, mid-right
  6. 圣约翰布道(The Preaching of the Baptist)
  7. 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
  8. 希律王的宴会(Herod's Banquet) (lunette)
多明我圣人和捐赠者(Dominican saints and the donors)
The scen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tiers of the central wall are:
  1. 圣多明我焚烧异教书籍(St. Dominic Tests Books in the Fire)
  2. 圣彼得殉道(The Killing of St. Peter Martyr)
  3. 捐赠者吉奥瓦尼·托纳波尼(The patron Giovanni Tornabuoni)
  4. 捐赠者妻子弗朗切西娅·皮蒂(The patron, his wife Francesca Pitti)
四位传道士(The four Evangelists)
Depicted on the vault are:
  1. 圣约翰与传道士(St. John the Evangelist)
  2. 圣马太(St. Matthew)
  3. 圣路加(St. Luke)
  4. 圣马可(St. Mark)

左墙:圣母生平(The life of the Blessed Virgin)
这件描绘的是圣母玛利亚的父亲约阿希姆前往耶路撒冷的圣殿却因不能生育而被驱逐的故事,后来天使让圣安妮生下女儿便是圣母玛利亚。背景中的凉廊中心,大祭司准备接过祭祀用的羔羊,老约阿希姆不被允许参加祭祀仪式。
前景中左侧身着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是资助人托纳波尼的家族成员以及美第奇家族的皮耶罗·美第奇,最右侧围观的据称是基兰达约家族成员。
这件作品中基兰达约侧重的刻画了建筑的细节,他设计了一个典雅对称的十字长廊布局,一系列的拱门透视十分准确,丰富了画面的层次。画面中建筑的占比要大于底部的人物,显然基兰达约认为建筑的表现要比事件更为重要。构图上,主要人物略微偏离中心,形成一种动态的效果。
《约阿希姆被逐出圣殿》
第二个场景是礼拜堂中最精美的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圣母玛利亚的诞生。基兰达约沿着透视线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空间,镶嵌有黄金的柜子上有银色天使浮雕,浮雕下的拉丁文“Nativitas tua genitrix virgo gaudium annunziavit universo mundo” 意为您的诞生,给全世界带来欢乐,也暗示着圣母尊贵的身份。一群衣着华丽的女性前来探望,最前面的是资助者托纳波尼的女儿卢多维卡,跪着护士注意到了她,转身寒暄。在楼梯之上,约阿希姆与圣安妮拥抱感激。这一细节在画面中又丰富出一个空间层次,使构图饱满而不失均衡。
这件作品被认为是基兰达约在礼拜堂中最成功的一件,无论是写实水准、构图,还是色彩都堪称一流。后来的研究者也发现,基兰达约使用的是平行线网格系统进行绘制,确保了透视与人物比例的精准。
画面中的这个细节我尤为喜爱:身穿金色锦缎裙子,身体略微僵硬拘谨的贵族少女与右侧端庄轻盈倒水的女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制造出一种活泼优雅的气氛,让原本神圣肃穆的场合多了一丝美妙的气氛。
《圣母降生》
在画面的正中央,玛丽亚正拿着书籍走上楼梯,大祭司正在张开双臂迎接她。她年迈的父母在台阶下送别,许多市民见证了这一场面。
在玛丽亚幼年时,约阿希姆和圣安妮便决定将她带到耶路撒冷圣殿,作为感恩将女儿奉献给上帝。最左侧的三位年轻少女神态各异,表情刻画的十分细致。右边上身赤裸坐在台阶上的男子静静聆听和见证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似乎是从另一个时空穿梭而来,他的出现也为画面增添了戏剧性的张力。
《圣母进殿》
基兰达约在这件作品中创造了一种构图上的平衡,背景仍然沿袭了文艺复兴的典型风格。画面中心是牧师在商议约瑟夫与玛丽亚的婚姻,左侧的女性在观察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两个正在玩耍的女孩进入画面,与右侧身着蓝色衣服的男孩形成对应。男孩上方的男人用力折断了树枝,这是对没有选择他作为玛利亚的结婚对象所表达出的愤怒,在他之前那位举起拳头的男人同样在发泄着自己的不满。玛丽亚用手拽住自己的衣裙,是为遮挡已经患有身孕的腹部。
《圣母的婚礼》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太常见的主题,之前也给大家介绍过安吉利科与戈佐利所作的《三王来拜》,这一件是借三王来拜的场景表达耶稣的降生,损坏的较为严重,我们只能隐约看到玛利亚与耶稣处在画面中心,左后方的国王正准备摘下王冠以表敬重。远处有马队正在穿越废墟和山丘。并不多见的是,队伍中还出现了一只长颈鹿,据称美第奇家族曾多次被外国商人赠予长颈鹿。拱门上的孔雀是不朽的象征。在基督教传说中,孔雀被认为肉身不腐,也暗示着刚出生的耶稣未来会死而复生。
《三贤士来朝》
瓦萨里在他关于基兰达约的传记中认为,这件《屠杀婴孩》是整个礼拜堂中壁画中最出色的一件,因为其展现出丰富的戏剧性和疯狂的氛围,背景中的罗马凯旋门让人们重回古代残酷的屠杀场景。基兰达约极有可能也受到了古罗马浅浮雕的启发,比如他在背景中的拱形门上所呈现的叙事。
前景中两位母亲正在为拯救婴儿而战,左侧马上的骑士掏出匕首准备袭击她的孩子,另一位母亲奋力拽住了抢夺她孩子的士兵。地面上有很多正在流血的儿童尸体,还有一些已经身首异处,横尸遍野。士兵们不断蒂在攻击这些母亲,场面壮烈残忍。背景中,一些人正在露台上观看暴行上演。
希律王在得知耶稣诞生的消息后,很担心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下令屠杀伯利恒中两岁以下的所有孩童。这件作品场面混乱不安,血腥恐惧,令人毛骨悚然。
《屠杀婴孩》
这件作品借用墙壁的拱顶进行构图,呈现出圣母死亡和升天的场景。与其他作品相比,这一件处理的相对粗糙。玛利亚的遗体被安置在空旷的空地上,悲伤的十二使徒们一众哀悼,分别哭泣、祈祷并亲吻她的脚以示敬意。四位天使在空中携带者长蜡烛和棕榈叶,环绕在玛利亚的魂灵周围。
《圣母升天》

右墙:施洗者圣约翰生平(The life of St John the Baptist)

这一件也是整组壁画中的杰作之一,圣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被刻画在中间的祭坛右侧,天使加百利突然出现在他的左边,向他宣告他将生育一个儿子。画面中分别由六组不同级别的人群构成,除了右边的六位少女之外,其余的均是佛罗伦萨当地的名人,基兰达约也将自己画进了作品之中。这件作品极可能是金主要求,有点命题绘画的感觉,画面整体看起来略显保守呆板,毫无趣味生动可言,可见那时的艺术家也并不能完全发挥施展,不过基兰达约还是在人物刻画上向世人展示了他纯属老道的技法,证明了他不愧为同时代中的佼佼者。
《天使向撒迦利亚显现》
这件作品描绘了两位准母亲,玛利亚和她表姐伊丽莎白都怀有身孕,妹妹前往探视姐姐。这件作品的构图很有特色,画面中间的一堵墙分隔了场景却并不突兀,反而把城镇的层次和纵深用全新的视角表现出来,透过桥洞和斜坡构成的空间,远处的景致尽收眼底。也只有功力深厚的基兰达约才敢于尝试。
《圣母探视》
这件作品也展示了古典艺术和弗拉芒艺术对基兰达约的影响,右侧是一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城市的景观也是早期尼德兰地区的典型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几乎不会再会看到哥特式的新建筑,我们不难看出,背景中的城市是一座由基兰达约想象的城市。基兰达约按照合同里规定的明确要求,将古典建筑与浮雕、城市景观、动植物、严谨的透视和人物肖像都完美的呈现在同一件作品中。
画面右边的少女是资助人托纳波尼未来的儿媳,基兰达约单独为她画过肖像,是当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少女。
这一件描绘了伊丽莎白生下圣约翰,老迈的她虚弱地躺在床上,一名护士正在哺育孩子,另一位正伸出双臂准备给婴儿洗澡。伊丽莎白的红色被褥与背景的绿墙形成鲜明对比,伊丽莎白和从右侧进入的女仆的蓝色衣服与画面中的金色和橙色部分也形成了互补色对比,这种配色方案创造出和谐迷人的视觉效果。身着粉衣的女性极有可能是托纳波尼的姐姐,而完成这件作品时她已去世。
整个画面呈现出的宁静庄重气氛被最右侧头顶果篮手提水壶的女仆所打破,可以看出她动作轻盈迅速,裙舞飞扬,呈现出喜悦欢快的动感,但看起来并不够自然。
实际上,画面中没有任何一个细节能够暗示它描述的是圣约翰的故事,唯一的线索是伊丽莎白头顶饱受风霜的光环。基兰达约为这件作品再一次增添了弗拉芒绘画的特征。我们能够注意到靠近窗户的位置刻画有对称的盒子、两个石榴和一个花瓶,这些都是弗拉芒绘画中典型的表现方式,即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作为装饰。
《圣约翰降生》
撒迦利亚与伊丽莎白老年得子,行割礼后,当众人询问撒迦利亚要给儿子取什么名字时,他仿佛受到神的启示,用笔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将是约翰。他面前的女人双膝跪地,神情虔诚。
基兰达约运用巧妙的构图,将最重要的人物错落有致的安排在撒迦利亚身旁,使画面充满生气。另两组两人的小团体各自独立,位于画中右前景与左后景,使画面完整丰富。背景凉廊后开阔的平原令空间自然拉开纵深。
《撒迦利亚写出儿子的名字》
施洗者讲道的场景中,圣约翰被描绘站立在画面中心的岩石上,他右手指着十字架专注讲道,在他周围聚集了大群人,说明他备受信赖和关注, 左侧上方的人物是耶稣,他也正在倾听。岩石下方还坐着一个赤裸的男童,这是基兰达约对古典艺术的引用,但略显生硬刻板。
《圣约翰讲道》
施洗者圣约翰在约旦河一带传道,希望人们皈依基督教,以赎掉身上的罪孽。有一天,耶稣出现在他面前,要接受圣约翰的受洗,圣约翰知道耶稣是天选之子,不敢接受。耶稣劝说他不必介怀,于是圣约翰为耶稣施洗。
画面中耶稣姿态放松惬意,神色安宁超然,双手做祈祷状;左侧准备接受施洗的青年身姿优雅,身体线条柔美、肤色白皙光亮;他旁边的两位天使一位在观望眼前的仪式,另一位似乎在对她窃窃私语;右侧皮肤黝黑的年轻好像刚接受过施洗,正在穿上鞋子,仔细观察会发现,基兰达约在这个人物的描绘上回归了哥特晚期风格。背景山峦重叠,绿意盎然,给画面增添了生机和轻松的基调。最上方,耶和华在六位天使的簇拥环抱下,默默地注视着整个过程。圣经中记录,当圣约翰舀起河水为耶稣施洗时,天空出现鸽子状的生灵,因此在这类题材中,空中常描绘有鸽子出现,但在这幅里,天空中出现了天使。
《耶稣受洗》
《希律王的宴会》描绘的是非常著名的故事。以色列的希律王一直憎恨圣约翰,但因为他的盛名和影响而屡次未得逞。有一次宴会上,美丽的莎乐美为希律王起舞,希律王为了奖赏她答应满足莎乐美的任何条件。在母亲希罗底的怂恿下,莎乐美提出希望希律王能够处决圣约翰,于是圣约翰被斩首。后来这个故事也被王尔德改编成了戏剧作品,莎乐美也成为了爱欲和报复的代名词。
在这幅作品中,基兰达约将故事安排在有彩色拱门的具有古典雄伟风格的宫殿大厅内,精确地呈现了透视效果。我认为这件作品是礼拜堂中不够出色的一件,人物众多杂乱,并没有很好地突出主题和冲突性;在细节的处理上,人物就像被刻意安排要完成一出戏剧,尤其是莎乐美的刻画上,舞姿僵硬做作,毫无新意。
《希律王的宴会》

左:圣多明我焚烧异教书籍(St. Dominic Tests Books in the Fire)

右:圣彼得殉道(The Killing of St. Peter Martyr)

左:圣母领报(The Annunciation )central wall, mid-left

右:圣约翰在沙漠中(St. John in the Desert) central wall, mid-right

左:捐赠者吉奥瓦尼·托纳波尼(The patron Giovanni Tornabuoni)

右:捐赠者妻子弗朗切西娅·皮蒂(The patron, his wife Francesca Pitti)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天顶,拱顶是四幅圣徒的画像,也是四位福音书的作者:圣约翰、圣马太、圣马可、圣路可。四圣旁边伴着他们的标志:鹰、飞狮、天使、飞牛。
在基兰达约创作托纳波尼家族礼拜堂里壁画之前,他在1483年到1485年,接受弗朗西斯科·萨塞蒂的委托,为佛罗伦萨天主圣三一大殿内的萨塞蒂礼拜堂绘制了一组湿壁画和祭坛画,主要讲述了圣方济各的生平,这些作品也是基兰达约艺术生涯中的杰作。
说到这件委托,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萨塞蒂是美第奇家族的合作伙伴,主要负责法国阿维尼翁和里昂以及意大利热那亚地区的银行业务,因此十分富有。信奉方济各的萨塞蒂家族原打算出资资助新圣母玛利亚教堂中的一个礼拜堂并绘制相关壁画,但由于新圣母玛利亚教堂属于多明我会,因此拒绝了萨塞蒂的请求。最后,萨塞蒂才转买了阿诺河畔的圣三一教堂内的礼拜堂。
新圣玛利亚教堂拒绝萨塞蒂之后将礼拜堂卖给了托纳波尼家族,巧合的是,托纳波尼家族也邀请了基兰达约为其绘制壁画。于是,从1483年到1490年这八年时间里,基兰达约分别为信奉不同派别的两个家族绘制作品,可见当时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生计,要在创作上把自己的信仰和偏好暂时舍弃。

《放弃世俗》(Renunciation of Worldly Goods)

《制定会规》(The Confirmation of the Franciscan Rule)

《火的考验》(The Test of Fire)

《圣痕的奇迹》(The Miracle of the Stigmata)

《圣方济各之死》(Death of St. Francis)

《男孩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oy)

基兰达约很可能从未到过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大教堂亲自观看圣方济各的生平,但他一定到过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的巴尔迪礼拜堂,这里有乔托在14世纪创作的圣方济各的故事。
《放弃世俗》描绘了年轻的圣方济各脱掉衣服以示众人,双膝跪地,他以这种方式宣告对世俗的放弃,因此他得到了佩鲁贾主教的保护。圣方济各的父亲对此表现出的愤怒被旁人所压制。这件作品的背景设置在日内瓦或里昂,也就是萨塞蒂为美第奇家族服务过的城市。这也是萨塞蒂对基兰达约创作时的一种要求。

《放弃世俗》(Renunciation of Worldly Goods)

《制定会规》描绘了圣方济各到访罗马,以获得教皇英诺森三世对他修会的批准。在这里,基兰达约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他讲故事发生地从罗马搬到了佛罗伦萨,画面中心是有金色窗帘的宗教大厅,牧师和当地名人都见证了这场仪式。基兰达约按照委托合同,把所要求的名人都画进了作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数百年后,观者还会关心画中一一对应的人物都是谁吗?
背景是领主广场,还包含了佛罗伦萨著名的建筑,其中有后来成为乌菲兹美术馆的圣彼尔谢拉吉奥教堂(San Pier Scheraggio)的钟楼,兰齐凉廊(Loggia de' Lanzi),维琪奥宫(Palazzo Vecchio,韦奇奥宫,即“旧宫”)。背景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反映着当时佛罗伦萨的平凡的世俗生活。

《制定会规》(The Confirmation of the Franciscan Rule)

《火的考验》描绘的是圣方济各对苏丹卡米尔布道,苏丹要求圣方济各赤脚走过烈火以证明他的圣洁。圣方济各没有拒绝,因为他笃定自己的信仰,而当苏丹要求周围那些留长胡须的穆斯林学者和宗教领袖这样做时,他们都害怕退缩了。

《火的考验》(The Test of Fire)

《圣痕的奇迹》描绘的是圣方济各双膝跪地,张开双臂,正在接受环绕着六翼天使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神圣显现。圣方济各一生都以耶稣为榜样地生活,他在1224年,也就是他殉道前的两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伤口在他的身上奇迹般地留下了印记。基兰达约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可能受到了雕塑家贝内德托·达·马亚诺大理石浮雕的启发,同时遵循着乔托的范式,但画面中的背景无疑显示出绘画已经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乔托的全新时代。背景中有刻画的惟妙惟肖的动物,湖上有一座宁静的城市,比萨大教堂和斜塔一同出现在其中。

《圣痕的奇迹》(The Miracle of the Stigmata)

在托斯卡纳阿雷佐省的拉维纳山上,有一座由圣方济各建立的著名修道院。基兰达约展示了一条通往修道院大门的小路。出了大门,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修道院、教堂和一个庭院。山脚下,两个人正忙着走过一个山洞,泉水正从洞里流出来。基兰达约画中很多细节让人联想到真实的地形条件。
骑马的人在河边停下来让马喝水。他们似乎看到了圣方济各的远景。这与传说并不一致,传说中没有目击者。背景是比萨城理想化的景象,这座城市曾在1406年被佛罗伦萨占领。
《圣方济各之死》描绘的是信徒们围住他们的圣人,有些人亲吻他手脚上的伤痕。一位穿红衣的男人弯下身来检查圣人身体上的伤口,这个人便是基兰达约。左侧,戴眼镜牧师在主持着葬礼弥撒;画面右侧是圣方济各修道会虔诚而略显土气的僧侣们。

《圣方济各之死》(Death of St. Francis)

《男孩复活》描绘的是一个男孩从斯皮尼宫(Palazzo Spini)的窗户掉了下来,能够看出他是为了抓住红色的球而意外跌落,路人看到孩子掉下来但为时已晚,男孩已经毙命。遭遇事故的男孩躺在棺材上,四周围满哀悼者。两位圣方济各会的教士跪地虔诚祈祷,男孩就这样被奇迹般地救活了。很多好奇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见证奇迹。

《男孩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oy)

此处画面背景是佛罗伦萨,右边是圣三一教堂(Santissima Trinita)的罗马式立面,左边是斯皮尼宫(Palazzo Spini)。背景是阿诺河上的圣特里尼塔大桥(圣三一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椭圆型拱桥),尽管与现在看起来有些不同,但至今都矗立在此。
这一群人都是美第奇家族的支持者。
基兰达约也把自己和妹夫加进了画面,大家能看出哪位是基兰达约吗?他的妹夫在他旁边以侧面示人。
《参拜圣婴》是整个礼拜堂中最好的一件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基兰达约一生最好的作品之一。在这件作品中,他将《参拜圣婴》与《三王来拜》相结合,画面正中是圣母玛利亚跪在地上对着刚出生的耶稣祈祷,远处三王引领者大队人马前来参拜。前景中的约瑟夫仰望天空,一位牧羊人一手指向耶稣,一手扪心,向其他牧羊人说明耶稣的降生是为解救众生。基兰达约一生最擅长描绘平民,因而刻画的生动到位。尤其是对几位牧羊人的刻画,瘦削脸上的淳朴,诚实的外表以及善良虔诚的神情,都可称得上写实的完美。
基兰达约非常具有开创性的一点在于,他早已不完全受制于现实环境和客观条件,正如他在壁画中对其他场景的借用,在这作品中,他直接将罗马凯旋门搬进了伯利恒的畜厩周围,牛和驴的栅栏是古罗马的石柱,马槽是雕刻的格外精细,足见基兰达约对古典艺术的热爱。
这件作品体现出基兰达约成熟而全面的艺术造诣,人物结构准确、造型扎实、构图新颖、透视严谨微妙、富有创意。人物衣褶具有雕塑感,画面中远景多是起伏山道,城堡、建筑和树木,却丝毫不显繁冗杂乱;明亮的天空、广阔的原野、逼真的动物都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所有的细节都诠释出基兰达约全面的艺术修养和综合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可以说,他是同时代中极少数没有短板的全能大师。
画面中的手指耶稣的牧羊人其实就是基兰达约本人,他的手势仿佛也在说,是我为耶稣创作了这幅画。
据称基兰达约仅靠肉眼观察就可以准确画出透视关系和人物比例,可惜的是他因为瘟热较早的离世,只活了45岁;倘若寿命够久,想必至少是与弗朗切斯卡和曼泰尼亚平起平坐的艺术大腕儿。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基兰达约这个名字更多的是以米开朗基罗的老师而被世人知道。相比于文艺复兴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基兰达约只是艺术的边缘人物。
艺术史其实多数时候是迎合大众的普通入门读物,也是寻觅最适合传播和造神的文化符号集合。如果说艺术家的名气与作品被印刷和展示的次数成正品,那么基兰达约绝称不上顶级的艺术大师,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文艺复兴艺术金字塔中的位置。

文艺复兴湿壁画专题:

I. 伟大的时代,永恒的经典

II. 他唤醒了整个欧洲沉睡的画坛  | 乔托

III.在透视法中窥探人性 | 马萨乔

Ⅳ.穿越时空的天真 | 马索利诺

Ⅴ. 稀世的天才 | 安吉利科
Ⅵ.大场面专家 | 乌切洛
Ⅶ.爱绘画,更爱美人 |利皮
Ⅷ.低调的革新者 | 弗朗切斯卡
Ⅸ.色彩大师 |戈佐利

Ⅹ. 回溯古典 |安德里亚·曼泰尼亚


商务合作、购买画作与原版画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