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之美|篆隶之书,高古超凡

赵铁山(1877-1945),山西太谷人,名昌燮,字铁山,亦字惕三、错铁、省斋,号汉持、心隐斋主人等。

清宣统元年拔贡,从小受业于家塾,精研书学。篆隶真行,四体皆精,以篆隶为最,师法杨濠叟、吴愙斋、杨秋湄,又糅合金文之浑朴,形成苍劲古茂、沉着凝重的独特风格。

其博学与精到可与吴昌硕颉颃。曾有'南吴(吴昌硕)北赵'之誉,在清末民初书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此书《和铭真迹》,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字形以修长取势,运笔以中锋为主,清劲圆畅,功力非凡,实为'精意之笔',弥足珍贵。

赵铁山篆书《和铭真迹》欣赏

古典之美 | 方寸篆刻,究竟美在何处

古典之美 | 究竟应该怎样欣赏书法?

古典之美 | 书法千年:视频1-3集

古典之美 | 书法千年:视频4-6集

古典之美 | 书法千年:视频7-8集

古典之美 | 奇正相生,其用无穷

古典之美 | 卫夫人《笔阵图》详解

下文摘自:大艺通天 文化漫谈专栏,感谢!

浅 说 篆 书

篆书,是上古文字的合称,包括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和小篆等。
  • 其中甲骨文质朴高妙;

  • 钟鼎文也叫金文,字体雄伟、凝炼厚重;

  • 大篆,为西周后期太史籀所创,也称籀文,《石鼓文》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今天所见到最早的石刻文字,用笔雄强浑厚、朴茂自然。

  • 小篆又称秦篆,由秦相李斯所制。有时又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统称为大篆。

  • 小篆线条粗细均匀,藏头护尾,不露锋芒,圆润之中颇见筋力;

  • 结构上注重点画的均衡匀称,形成修长、端庄、平正的形体。

  • 布白划一,排列方正;

  • 风格上,清新秀丽,婉通流畅,有整齐流动之美。

小篆具有统一、严整、秩序的形式美,又蕴含着深沉、冷静、清傲的理性美。小篆自初建之时,何不是体现了大秦帝国严整肃穆之风。小篆一如兵马俑中的战士,严整肃穆,高贵而不可侵犯。唐王朝李阳冰的《般若台》、清朝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哪一个不具有力可扛鼎的力量。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秦代是以小篆光耀史册的。秦刻石今存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和《会稽刻石》等,皆为李斯所书。观其运笔流畅飞动,转折处柔和圆匀,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钧强弩,万石洪钟,笔画如箸,又名玉箸篆,画若铁石,字如飞动,刻诸名山,铭于钟鼎,为不易之法。
唐代李阳冰承《峄山碑》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线条遒劲,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谓之“铁线描。”
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时谓之“笔虎”。将小篆书写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博远之外,颇具清丽意象。唐吕总说“李阳冰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等。
嘉庆时邓石如崛起,震动书坛。邓石如,号完白山人,布衣终生,工各体书,以篆书造诣最深,可称斯冰后第一人。篆隶书凝重遒劲,质朴浑厚,能于紧密中见疏阔,严整中求变化。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其篆舒展宽松,字体修长,有纵横捭阖之妙。影响巨大,晚清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均受其影响。
李斯秉承天命,创制小篆。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之人皆难入其境。观其书法,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渊雅,有庙堂之概。唐张怀瓘则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书断》论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斯虽草创,遂造其极。”
李斯之后,小篆千年沉寂,至唐李阳冰出,方为一观。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大诗人李白有诗云:“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李阳冰不仅重振小篆书体,又因成就突出,后人将他与李斯并称为“二李”。
邓石如,清代中期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书法大家。隶从篆出,篆从隶出,以长锋羊毫作书,尽洗前人拘谨刻板纤弱之习,创造流走奔放、沉雄朴厚,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时代风貌的书法艺术。
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蓄势,孕尖于圆,在匀力运笔至画末时略提笔,锋露而收。晚年至画末处,稍加驻毫,即提笔回收,故得浑圆朴厚之劲儿祛怯薄之病。
邓石如以中锋圆笔入纸,杂锋铺毫,戛然而止,猝然提笔,辄成方笔,有斩钉截铁之力,“绝岸秃峰之势”。团结紧密,固若金汤,至空白处,则长脚曳尾,极尽刚健婀娜之姿。章法纵无行、横有列,气势连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浑厚华滋、极有质感。纵横开阖,雄强豪迈,犹如高山飞瀑。
邓石如书一经面世,立即震动乾嘉书坛。
1783年,这一年邓石如四十岁,正是从南京梅家学书的最后一年,1805年,是邓石如去世的一年,二十年间,这位完白先生再一次将篆书推上了一个世人再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相传李斯被赵高所谗害,曾诱逼李斯授篆法之诀,未果,李斯仰天大笑曰:“秦篆生自吾手,不意竟亦随吾而灭!” “吾后九百四十年,当有一人代吾书迹。”时秦二世2年冬,岁在癸己,即公元前208年,秦篆遂绝。后九百四十年,唐开元20年,公元732年,岁在壬申,李阳冰生。而后再900多年,邓石如生,当非巧合。小篆一道,成熟于秦,李斯负盛名,此后篆法终绝,至唐李阳冰,复得小篆之妙。
小篆体势婉转,人称“婉而通”,其实更体现的是大气肃穆,庙堂气象。那规整圆匀的笔势,感受的是万钧之力,篆书自明末赵宦光重笔情趣变化始,清代中叶以降,以丰富的提按起落笔法打破“玉箸”均匀模式;至邓石如以隶书之方折易二李之圆转。
所谓的提按,即是有了粗细变化,节律变化日趋丰富,而内蕴逾薄。邓石如参以隶法,即以隶书的笔法去写篆,写的婀娜多姿,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盛名,开启了这扇大门,带来深远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