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邺城千佛出世,极尽石雕之美,赞叹古代工匠的技艺神话

戳蓝字“
迷上雕塑

图文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北齐·弟子立像
2012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郭区抢救性发掘了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北魏至唐代造像2895件(块),这是国内出土佛教造像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这些让世人惊叹的佛造像为何埋在这里?它们来自何处?又是怎样被世人所知?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之中,邺城, 自春秋至北周,存续了1200年,几度繁华。汉唐之间,这座城市作为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四个世纪,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个朝代的首都。这座“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声名显赫,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不在少数,如西门豹治邺的伟业、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凄美、建安风骨的昂扬悲烈。这些都是这个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的迷人之处。
北齐-隋·大势至菩萨头像
据史料记载以及佛教古迹、遗址可考,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邺城初兴于十六国后赵时期,东魏、北齐时期达到鼎盛,各地游学参访高僧接踵而至。东魏迁都邺城后,这里成为译经、禅修及高僧云集之地,逐渐取代洛阳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邺城遗址内发现了赵彭城北朝佛寺、北齐大庄严寺等多处皇家级别的佛教遗存,史载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慧光、法上、道凭、僧稠、灵裕、慧远等中印高僧先后驻锡邺下寺院,以邺城为中心的太行山东麓一线开凿有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宝山灵泉寺和小南海石窟等,有力证明了邺城作为6世纪中国北方佛教中心的重要地位。
北齐时期,邺城作为国都,北齐2000多万人中,就有僧尼200万人,仅邺城就有大小寺院4000余所,僧尼达8万多人。这里皇家寺院林立,佛教文化盛行。
邺城,曾经是一座重兵防守的军事要塞,是一片香火鼎盛的佛教乐土,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之都。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佛教影响逐步扩大,北方地区立塔造像蔚然成风,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启了融合发展的历程,成就了辉煌的北朝佛教艺术。但在历代的风云变幻之中,这座都城却逐渐湮没在时间的灰烬之下。
北齐 坐佛五尊像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背屏式造像,龙树背屏和背面的思维菩萨坐像表现了当地高超的雕刻技艺。
正面中间坐佛肉髻扁圆,身穿覆肩袈裟,身后背光饰火焰纹和忍冬纹。胁侍弟子和胁侍菩萨分别站立于龙口吐出的莲台上。
背屏是由两树的树冠互相缠绕构成的半圆形,树叶间有镂孔透雕。中上部雕刻对称的三身飞天,顶部雕舍利塔。
造像背面中间透雕思维菩萨坐像,两侧为站立的螺髻菩萨,背屏上树叶层层叠叠。
台座正面雕香炉、弟子与双狮,两侧及后面雕刻伎乐神像。
北齐 坐佛五尊像1背面
根据造像特征、题记年代等初步判断,这批佛教造像时代主要是东魏北齐时期,另有个别北魏时期青石造像,亦见到个别唐代风格造像。多数是背屏式,主要有释迦像、阿弥陀像、弥勒像、思维太子、无量寿、观世音等,还有不少组合造像,如佛三尊像、佛五尊像、佛七尊像、菩萨三尊像、菩萨五尊像等,展现了北朝晚期邺城地区的佛教艺术风采。多数造像保存有较好的彩绘和贴金痕迹,所用材质以汉白玉为主,少部分为青石造像,这批海量佛造像无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还是造型之精美,都堪称全国之首。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普弁造弥勒像底座
除现场编号标本2895件(块)以外,还有3000余片碎片,其中有明确纪年造像300件左右,造像底座900余件。但是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的造像具体来自何处还未有明确说法。
邺城佛像,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颠峰之作
中国古代佛像注重对造像形神之美的刻画,通过对佛像身形的塑造,显示其脱俗潇洒的风貌,通过对佛像面容的塑造,传达洞悉哲理的智慧精神。作为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中心,邺城集中了大量能工巧匠,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因材施雕,赋予造像不同的神韵。这里不仅有北魏时期以褒衣博带为特色、饱含飘逸潇洒之神韵的造像,也有北齐时期以薄衣贴体为新风、传达温润内敛之气韵的造像,更有精雕细琢、极具地域风貌的透雕龙树背屏式。这些造像展现了工匠们的技艺神话,尽显石雕之美,达到了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
北齐·覆钵塔
这尊造像塔是2012年北吴庄出土佛像中的一尊。它被专家成为“世界罕见、全国第一”!残高约99.5厘米,宽约52米,重量达600公斤。
覆钵塔通体彩绘贴金,自上面下分为塔刹、覆钵(造像塔顶部椭圆造型)、塔身和底座四部分,塔刹部分残。上部为山花蕉叶和半球形覆钵;四个角有四根柱子,相当于四面龛,分别是“三佛一菩萨”。
三佛分别指:过去、现在、未来佛,也就是燃灯上古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而一菩萨则是指弥勒菩萨。
这尊造像塔每一面都雕刻有主尊像,这尊造像塔,虽不高大,但雕刻内容极其丰富、题材极其广泛、融汇了佛教中的诸多元素,如下部底座正面浮雕双狮、香炉与力士,右侧和背面开龛雕造风、河、象、狮子等六身神王,左侧中间为香炉,两旁各有一身供养比丘河伎乐。
中国古代的佛造像一般以一面或两面佛像居多,像这种四面龛的造像塔实属罕见,这为研究北齐佛教文化及雕刻艺术具有重要价值。虽残破程度也比较严重,但是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雕刻都非常精湛,整体呈现出一片和谐的佛国景象。
邺城特色:“龙树背龛式”
“龙树背龛式”,公元6世纪中期初见雏形,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末年以后广为流行,成为以邺城为中心的北齐中后期佛像的典型样式,并对周边地区的佛教造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77年,随着北齐灭亡,北周武帝将灭佛运动推广到邺城及北齐境内,之后杨坚又在邺城实行了毁城移民政策,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在此期间遭受沉重打击,寺塔尽毁,僧众流离失所,流传20余年的“龙树背龛式”造像旋即淡出历史舞台。
普遍特征是以弧扇形的双树构成背屏,主尊和胁侍形像几乎均为身着薄软贴体服饰的北齐新式样造型。通体饰以彩绘和贴金,层叠的双树背屏立体感很强,树干分叉处镂孔透雕,有些分两层甚至三层透雕,造型极为精致。背屏中上部飞天手捧带状璎珞遮护主尊,顶部多雕舍利塔,菩提树底部、树干或舍利塔两侧常雕体形矫健、弓身扬肢的龙。方形底座正面雕双狮香炉,外侧常见力士像,有时在香炉两侧还雕出世俗或僧尼供养人,其余三面常开小龛雕造出伎乐天人及形态各异、舒腿坐姿的神王像。
北齐·弥勒五尊像
弥勒菩萨交脚坐于中间,童子承托起菩萨双足,表现了佛经中所述的“帝释承足”。在童子的侧前方,菩萨装和僧装像分坐于凭几之后。
胁侍弟子与菩萨分立于两侧莲台上,莲台由龙嘴吐出。
树形背屏正面雕刻有飞天与跏趺坐像,背面的枝杈上雕刻有十一尊坐于莲花座上的跏趺坐像。
大量彩绘和贴金意味着什么?造像属于皇家级别
精湛的工艺和高超的装饰都证明这些造像级别很高,佛造像位于都城内,大部分是汉白玉制造,而且有彩绘和贴金,说明它们的级别很高,是皇家工匠制造,属于皇家级别。
北齐·菩萨坐像
菩萨颈佩珠状项饰,身前饰璎珞,肩臂搭披帛,下穿翻腰长裙,结跌趺坐于圆形座上。(跌趺坐,佛教修禅的坐姿,趺是足背,跏趺指把足背加压在腿或足上)
虽说早年间在山东青州也曾发现大批佛造像,但当时邺城是首都,青州是州治所,就如当今之北京比之当今之南京。况且,青州发现的佛造像多为青石,应为地方寺院之用品,品位不可同日而语。
青石白石,因材施雕
邺城佛教造像的材质主要有白石和青石两种,雕刻内容与技法也有差异。
白色大理石温润洁白、质地柔软,以白色大理石雕琢的龙树背屏式造像,运用娴熟的镂空雕刻技术,创造了邺城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
北齐·王寿造像
中央主尊为站立菩萨像,两侧分列二弟子和二胁侍菩萨。背屏是两株菩提树构成的半圆形,树干分叉处镂孔透雕。背屏中上部雕刻四身飞天,顶部中间为莲座承托的香炉。长方形基座正面雕刻双狮和香炉。
青石质地均匀、硬度适中,适于运用线条形式进行雕刻,背屏造像以高浮雕为主,其上多雕绘有飞天和佛塔。单体圆雕造像相对较多,着重表现服饰线条的变化。
北齐·坐佛三尊像
主尊身穿通肩袈裟,两手分别结与愿印、无畏印,结跏跌坐于方形基座上。两侧弟子双手合十,跣(xiǎn,光着脚)足立于莲台上。背屏呈舟形,其上雕刻七尊佛坐像。
北魏·谭副造释迦牟尼像
此像头部残存水涡纹发髻,身穿通肩大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衣缘,跣足站立于莲花座上。
胁侍菩萨站立于两侧,残存的菩萨头戴宝冠,佩璎珞,下穿贴体长裙,手中持物,所立莲花座由力士和护法狮子承托。
背屏上部雕佛像头光和身光,头光由内圈的莲瓣和外圈的坐佛组成,身光处雕刻对称的飞天,边缘为火焰纹,顶部中心雕刻坐佛。
在佛像和力士之间浅雕供养人,环绕佛像雕刻有供养人姓名。
造像背面中间雕刻菩萨交脚坐像,两侧分别为大梵天王、难陀龙王、天帝释、跋难陀龙王、供养人及飞天像。
下面雕伎乐、供养人像和造像题记。造像题记中有“邯郸县庞安兵”
“释迦牟尼青石立像”等文字,以及对国家富强、平安的祈愿。
此像身材魁梧,两肩齐挺,具有北方佛教造像的雄健之风,当是受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造像风格影响。
东魏·弄女等造弥勒像
弥勒菩萨双手分结手印,交脚而坐,胁侍菩萨手中持物站于侧莲台上。
舟形背屏边缘雕刻三身对称飞天,顶部雕刻佛塔。
方基座正面雕刻童子托香炉、弟子、供养人与力士,左右两侧雕四身神王像。背面雕刻象神王、珠神王。
背屏背面雕刻“白马舐足”场景,其中太子半跏趺坐于筌蹄上,身姿右倾,作思惟状。前方的白马曲腿引颈吻向太子左足,仆人侍立于一侧。
根据题记内容可知,此像主尊为弥勒。弥勒具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今在兜率天说法的弥勒菩萨,一是将来下生人间的弥勒佛,表现在造像上就是菩萨和佛两种造型,此像为弥勒菩萨造型。南北朝时期弥勒信仰在上层社会和民间广为流传,弥勒造像成为主要题材之一。
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张熊造观世音像
造像的身躯呈扁平状,双肩下垂,给人以清瘦之感。袈裟宽博,衣褶繁复,具有较强的装饰感,这是在褒衣博带式风格影响下出现的新形式,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造像的新模式。
北魏·双龛状造像碑
碑额呈半圆形,浮雕两相交螭龙,龙首垂于碑身两侧。
正面开两个尖楣形龛,龛内雕佛坐像和菩萨立像,龛顶雕供养人半身像。碑身两侧分别雕刻佛坐像和供养人立像。
东魏·立佛七尊像
七尊分别为佛、二弟子、二螺髻菩萨和二胁侍菩萨。主尊佛像面型圆润,身披覆右肩袈裟,袈裟衣纹层叠规整,改变了北魏时期佛像“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的形象,代表了新的造像模式。两侧胁侍中出现了身着袈裟、发髻盘绕犹如螺状的菩萨立像,有的认为这是缘觉菩萨,有的认为这是螺髻梵王的形象。
北齐时期的“龙树背龛式”成为邺城代名词
巅峰之作——北齐·弥勒七尊像
弥勒菩萨倚坐于圆形台座上,两童子分别呈手托足状,弟子、螺髻菩萨、胁侍菩萨分立两侧莲座上,莲座下有卧龙。
背屏正面中上部刻有飞天捧绳,顶部中间为坐像。
背面中心雕刻盛开的莲花,树干处雕刻供养人立像。
长方形基座正面中间雕刻童子承托香炉,两侧分别为弟子、卧狮和力士。
背面中心雕刻佛坐像,两侧为神王坐像。
此像是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镂刻层次清晰。
北齐·坐佛七尊像
主尊跏趺坐于束腰莲台上,身穿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轻薄贴体。
两侧莲台上分别站立着弟子、螺髻菩萨、胁侍菩萨,神态沉静。
背屏呈透雕双树形,其上有飞天捧绳和双龙托佛塔。
目前发现最早成型的“龙树背龛式”造像是2012年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的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法造像。
该像石质介于青石和白石之间,内含较多杂质,表面泛黄。造像底座和背屏上端残,残高22.4厘米。主尊为交足坐佛,肉髻扁圆,面相丰腴,身着贴体袒右袈裟,偏衫搭覆右肩。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交足坐于仰莲台上,双足分别由一坐姿小人承托。两侧各有一身弟子和菩萨,服饰、面相及姿势亦均为北齐开始出现的新样式。背屏由镂孔透雕的两株菩提树交叉缠绕而成,层叠的树冠构成锯齿状的边缘,背屏上沿呈弧形前倾,尚保留早期尖楣背屏的样式。
(0)

相关推荐

  • Gallery Marking国家博物馆|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

    GM再次更新了,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也给大家介绍三期了.从梵高艺术展,到珠宝奢侈品展,以及上期的中国古代瓷器展,精彩的内容真的是应接不暇,顺便透露下,这些好看的展览大王都是在一天之内看完的哟!那么,本期又 ...

  • 北齐的佛像,为什么面带微笑?

    北齐是不怎么让人喜欢的一个王朝.历代皇帝都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杀人成性.高洋皇帝,不杀人就喝不好酒,听惨叫比听歌舞受用. 很奇怪的是任何一个皇帝都崇拜佛陀.北齐很血腥,虽然比五胡乱华好些,艺术却很发达 ...

  • 观复博物馆藏历代佛教造像赏析

    · 一.明宣德 铜鎏金药师佛(大明宣德年施)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能治人疾病,又能救度众生出离恶趣,转生佛国.此尊药师佛,通体鎏金.螺发.肉髻高耸,摩尼宝珠顶严 ...

  • 临漳篇——消失的古都-邺城与邺城博物馆

    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东南部,分为南北两城,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如今的邺城只是一片深埋农田之下的废墟,而在它消逝之前,一直是历代英雄逐鹿中原的舞台,是北方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甚 ...

  • 六朝古都的兴衰史——消失的邺城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邺城台殿已荒凉,依旧山河满夕阳."三国的故事妇孺皆知影响深远,然而三国时期曹操的据点邺城,却渐渐的被大家所遗忘. 漳河畔的 ...

  • 邺城博物馆佛教造像

    邺城博物馆的佛教造像看过也贴过多次了 灯打的不一样,,你喜欢那种效果? 角度都不一样

  • 铸客分享:邺城考古博物馆造像巡礼之五

    邺城考古博物馆 造像巡礼之五 铸客分享 铸客 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 醉心青铜之美 徜徉青铜文化天地 邺城,位于河北邯郸临漳县,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2012年, ...

  • 贵州这个安逸悠闲的小城,游客极少风景迷人,正适合小住几日

    在忙碌与疲惫日子里,闲情最奢侈. 寻找心灵上的闲暇与自处,悠闲那么可贵. 人最幸福的不是拥有一切, 而是可以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久居都市的我们,看惯了车水马龙.灯红酒绿, 总想着往喧嚣的反方向, ...

  • 橡树 | 邺城怀古与姓氏漫谈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 ...

  • 邺城是如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 邺城的辉煌十分短暂,所有的一切,在不久后戛然而止.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知道,在古代,我国北方有一座规模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邺城. 历史上的邺城,曾先后作过曹魏. ...

  • 两晋南北朝历史科普系列十——有四百年辉煌历史的邺城,为何会被焚毁?邺城是如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

    10.有四百年辉煌历史的邺城,为何会被焚毁?邺城是如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知道,在古代,我国北方有一座规模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邺城. 历史上的邺城,曾先后作过曹魏.后赵.冉 ...

  • 激荡四百年:葛荣一家独大进犯邺城,尔朱荣以七千破三十万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30篇 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时,北魏各地的叛军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互相兼并,最终形成葛荣一家独大的局面. 前面说到葛荣接收鲜于修礼的部众,杀死崔楷,进逼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