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 明天是国际六一儿童节,你希望你的孩子生活在怎样的世界?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想要了解亚马逊的运营,就跟她国内一个做亚马逊成功的朋友取经。没想到那位朋友一来就上价值,说:“年级这么大了,又是女孩子,瞎折腾什么,安安分分地工作就好了。别一天到晚走马观花,不然路会越走越窄的。心态放正一些,你们这些在国外待久了的人心态有大问题。”
我朋友在跟我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我俩打开了话匣。惊醒我们的是,这些话语里充满了价值评判,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民粹主义,还有偏狭的成功观和价值观。我们还聊到国内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赤裸裸地对待员工,35岁没有升到管理岗位的员工被辞退,40岁患癌被公司解聘,女性在面试时会被追问准备什么时候结婚要孩子,数不胜数。
这就是我和我朋友选择不要生小孩的原因,我们不希望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而我们身边却有很多女性非常精彩,她们不被世俗价值绑架:她们中有人选择不婚或者不育;有人只身移民到他国,周游世界;有人三十岁四十岁仍在创业,每天都在学习和成长;有人即使收入不高也把自己活成艺术品……她们有很多共同点,善良,自律,独立,勤勉,谦卑,热爱阅读和学习,还多少有点理想主义。这些理想主义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变成了稀缺品,变成了被嘲讽的“不合时宜”,也成了一股清流。
她们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明明受了这个世界这么多苦,却仍然对世界充满了热情,充满了宽容。她们受到的歧视不仅来自于社会、企业,来自于狭隘的男性,还来自于一些执迷不悟的女性,她们站在长辈、过来人的高地上,“劝解”这些女孩子不要把自己挑剩下了,要好好嫁人,相夫教子,伺候公婆,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醒悟过来的女孩子面对“剩女”这些恶意标签和外界这些强加的价值观,却不接过“接力棒”,她们鼓励自己的女性朋友为自己而活,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她们自己创业开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也不会拿年龄说事,她们看的是员工身上的闪光点。因为她们相信,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节奏不同,要求每个人在某个年龄一定要有特定的样子就跟要求每个7岁小孩都会背乘法口诀表一样荒谬。
所以,我们希望孩子们生活的世界里,首先是要没有歧视,没有评判,只有宽容和尊重。
上面讲到的民粹主义是我们对世界失望的第二个原因。社会心理学家很早就找到了这种现象的原因,那就是人类有划分敌我的天性,换到和平时代就叫“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意思就是人天生就有把自己归属在一个社群的本能,自己所在的社群(内群体)是自己人,别的社群(外群体)不是自己人,进而对内群体产生认同和偏好,对外群体产生偏见。我们此时此刻面对的世界的纷争,多半都产生于这种简单粗暴的心态,而像特朗普这样的人就利用了人的这种劣根性,划分“敌我”阵营,煽动内群体的情绪,挑衅外群体,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手段。
西方世界也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领导人而造成文明的崩坏。人文价值开始在一些地区出现裂痕。我们希望孩子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价值受到尊重,而每个人面对别人首先也是将对方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外群体的异类。人与人之间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我有一些其他文化的朋友,他们中有南美洲的,有欧洲的,有澳新的,他们对于别的文化充满了好奇和热爱。想起来文学评论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哭,不笑,不谩骂,只是去理解”。而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其次,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评价人的标准之狭隘单一令人发指。烂大街的成功学只教一样东西,就是怎么挣钱。文章最开始那个“好心劝慰”我朋友的人认为“路越走越窄”的原因是“走马观花”。首先,他们眼里的“正路”、“大路”就是好好挣钱。其次,他们认为你对人生的不断探索、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情、对事情的尝试就是走马观花,就是把路走窄了。
《百岁人生》这本书里论证了一点:每十年,人均寿命就会延长两到三岁。而按照现在科技的发展速度,工业革命模式生产出来的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跟不上的。保持好奇和学习能力,有随时归零的心态,才有足够的弹性应对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人工智能将会创造出大量的财富,如果人类利用得好,那么就可以解放自己,让人活得像人,而不是机器。如果人类有那么一天,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追求开放的心态、宽广的人生观,而不是井底观天、夜郎自大呢?
我们希望世界会变好,希望现在的孩子能有一个可期的未来。你希望你的孩子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