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越偏的“99公益日”,送你一朵“小红花”就能救助自闭症群体?

仿佛一夜之间,公益成了人人都可以完成,人人都能够为特殊群体奉献爱心的易如反掌的举手之劳。

可是,当翻开这些“99公益日”需要为你送一朵“小红花 ”的急功近利和越来越走偏的类似传销的方式时,心中不免有一丝担忧和无奈。

网上关于“99公益日”的赞许很多,可是如今几年对于该项目的批判和质疑也越来越多。

知乎上相关的提问包括但不限于:

“刚刚接触公益,为什么我感觉腾讯99公益日活动形式有点像传销?”

“欺诈和伪善成为了崇高——99公益日,我关掉了我的微信。”

关于“99公益日”,是指腾讯公益联合数百家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明星名人、顶级创意传播机构共同发起的一年一度全民公益活动。2015年9月9日是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本次公益日的活动主题为“一起爱”,旨在用移动互联网化、社交化等创新手段,用轻松互动的形式,发动全国数亿热爱公益的网民通过小额现金捐赠,步数捐赠、声音捐赠等行为,以轻量、便捷、快乐的方式参与公益。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在“99公益日”的主题致辞里提到:“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

腾讯公益致力于成为“人人可公益的创联者“,成为公益组织和广大爱心网友,企业之间的”连接器”,用互联网核心能力推动公益行业的长远发展。

由此看来,初心和目的是值得称赞的。

然而在关于“如何看待腾讯99公益日?”的这个话题下面,有很多网友留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大样儿”尤其是从互联网宣传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1、互联网流量时代的攻城略地对公益行业的推波助澜互联网公司以及逻辑归根结底就是几个方向,拉新、促活、提频,产品再怎么变,运营手法再怎么变,产品逻辑再怎么变,终究逃不掉这其中的本质。

而如今惯用的拉新&促活,即所谓的获客,变成了让每一个公益机构的人员都变成其“地推员”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获客渠道,每个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其劝募的地推员,搭建线上以及线下的捐赠场景,从站外跳转到公益产品落地页,转发相应的公益项目,动用自身的朋友圈的力量去发动亲朋好友参与捐赠,助力公益。

作为一名“地推人员”,多拉一个人参与捐赠,腾讯公益基金会给你配捐,也就是说可以让你的爱心放大。

2、当你捐赠过99公益项目的时候,你可能都不记得你捐赠过这个项目了,但是过段时间你会收到某个公众号推送过来的项目的更新,你会收到某个项目的善款使用的信息等信息,这种的运营的模式互联网行业内的叫法可以叫做提频,运用某些的运营的手段让你再次回到公益捐赠的界面,通过此次的界面的推送让某一批人继续回到公益捐赠中,点击率会在中间有一定的损耗,那但凡成功的回访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二次捐赠人。

3、互联网公益终究还是要落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介和渠道,人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参与,但是终究还是要回归线下落地执行项目,帮助一些人、一些事务、一些项目落地去执行,互联网的价值在于产生链接,而链接的两端还是人与人,用户捐赠的善款终究还是得有人去执行,去反馈。

由此,就会产生一种无法把控或者是人为干扰的变型——

这种变型就像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的地推方式一样,甚至如众人越来越反感的“拼夕夕”拉新砍价获得优惠甚至免单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99公益日依旧是一场互联网获客的逻辑和狂欢。

那么,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行业和爱心人士热衷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呢?

一方面是因为,每年的99公益日的模式是非常吸引社会组织的,包括用户捐赠至少1元,腾讯会配捐1元;用户再邀请好友助力,也有机会获得额外随即配捐,最终2021年腾讯基金会还提供了2.9999亿元项目配捐。

看似庞大的配捐,但是相比数量更多的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体来说,最新发布的《中国教育概况》一文指出,2016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80所。

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在中残联注册的自闭症服务机构共1345家,其中近50%的机构由家长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创办。

而按照腾讯关于99公益日募捐对社会组织的要求,其中有一大部分机构是无法真正享受到这份配捐,甚至因缺乏在民政局注册的资质要求而没有相应的条件进行募捐和获得配捐的金额。

所以,就会导致出现一种人为作弊和刷单的假象:

假借已注册的公益组织外壳进行非法“骗捐”甚至疯狂转发要求送一朵小红花,从而获得配捐。最终获得少则几百,多则数万的配捐,从而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配比中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保障其机构能够正常运营,保障那些机构康复训练的特殊孩子们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这种骗捐方式虽然不可取,但是包含其中的无奈普通人和享受国家每年补助的公办特殊学校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另一方面,对于需要公益捐助的群体和组织来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所在,尤其是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的自闭症等患者,而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残疾人数已达8500万;据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中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自闭症人数超过1000万,并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其中14岁以上人群约为800万。

虽然国家政策在不断完善,但是相对基础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如何救助,如何特惠,如何让他们真正实现康复,如何减轻他们独自承担的经济、精神和身体压力,依然任重而道远。

尤其是以自闭症群体为代表的精神残疾类群体的处境更是尴尬至极,无论是康复资源、医保报销、家人照顾、特惠政策、康复治愈、特教机构和师资力量薄弱与数量短缺,特教老师无法享受与普教一样的待遇和尊重,都是难上加难,短期内是无法真正解决的。

所以,你会发现,在每年的99公益日捐款中,最趋之若鹜的就是以自闭症等精神残疾人为主的社会组织和相关人员。因为相对肢体残疾每年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和保障,自闭症群体可谓是天壤之别。

虽然配比很高,而腾讯对于募捐组织和方式的准入要求也是非常严苛。

我们不是戴着有色眼镜,也不想带着偏见去看待公益活动。

只是,当公益变成了利益,似乎就越来越走偏了初心,走偏了方向,走向了对普通献爱心人士来说的伤害以及对于需要爱心人士的毁灭打击。

正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一样,筑起爱心的“千里之堤”不容易,但是想要顷刻间毁掉却只需要一群“蚂蚁”。

所以,互联网公益真的不是在互联网上做做倡导,做做狂欢之后就结束了,公益的很多时候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一个人的成长一个项目的成长终究得需要去孵化,去培育,从这点来说纵使公益日闹得动静再大,还得需要回归现实,公益的本质以及立身之本还得靠项目的执行过硬,而不是看谁的动静最大。

在这一场狂欢,有人欢喜有人愁。

有满载而归的,也有门可罗雀的。

由此也折射出一个现实的问题:

参与99公益日,公益项目能获得除了品牌流量以外的支持吗?

答案是几乎没有。

而当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背景的相关组织参与其中链接资源的时候,这部分力量很可能成为了挤占中小型民间机构生存空间的另一种压力。

去年的99公益日就是如此,有评论指出,公益系统“国家队”已然人力、资源超群,站在99公益日的同一起跑线上,与中小机构同时出发时,无异于将成年人与幼儿放在了同一组别。这对于本身倡导公平、致力破除资源不平等的公益来说,最大的盛事是不是反而离初衷更远了呢?

再联想到前两年如火如荼的“水滴筹”和“”也是如今依然在相互掐架和不断爆出的欺诈中走向了水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爱心人士不再相信这种打着为大病患者筹钱募捐的幌子而借机抽取佣金,最终居然能够上市圈钱的“奇观”。

所以,投资圈当年有一句特别火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当然近两年也特别流行的一句话:潮水褪去了,才会知道谁在真正的裸泳。

不仅如此,爱心无价,可是诚信禁不起一次又一次的践踏和摧毁,一旦摧毁,再要树立就显得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会大潮的歪风邪气中逐渐失去信仰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帮扶特殊群体中,如果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依靠捐钱就可以解决生老病死,残疾人救助和帮扶,那么,还需要政策保障,制度特惠,营造人人平等包容的环境干什么呢?

正如网友“夏风”留言指出,99公益日更多的是一座桥梁,获得腾讯配捐只是一个很小的原因,更多的是可以通过99公益文化,99公益节日来链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社会公益中来,就跟双11一样,链接更多卖家和买家,促成交易。这个的意义要远大于从99公益日抢多少腾讯的配捐重要的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