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罢工,居然是为了更入戏

在综艺节目中,李梦因为参演白鹿原被换角的往事成为了舆论的中心,有关她耍大牌、脾气差的不明真假的言论和爆料也纷至沓来。其中有一段,是和她有过合作的张颂文说,在拍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时,李梦在戏中削了一个苹果,在换角度第二次拍摄时,她要求场务弄一个一模一样的苹果来。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一样的树叶,自然也难以寻得一样的苹果,况且当时正值半夜,再去买苹果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个要求,让剧组无法开工。

这样的事情,视作对艺术的追求也好,演员对自己入戏要求高也好,太过自我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无论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电视剧,还是标榜演技却雷点频出的演员综艺,是观众对演员演技的批评。当然,这也许是整个行业大环境和市场的影响。在观众眼里,与高片酬对应的,应该是不辞辛苦的拍摄和背后刻苦的练习、钻研,用演技来赢得名誉。但呈现在屏幕前的,却是很多剧情没有逻辑、场景简陋、连演员都不用到现场拍摄而是直接抠图的粗制滥造。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拍戏没用替身、唱歌真唱都能被称赞敬业,这样的高片酬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在十九世纪,电影和电视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演员们没有替身、配音、高片酬,实打实的在舞台上表演戏剧,完全凭借自己的演技、能力和人格魅力,享受着观众的掌声和喜爱。他们对戏剧艺术的投入和自我的高要求,还有演戏的技巧,在《十九世纪演员自传》一书中记录了下来。

姿态 :聆听的艺术舞台的团队意识

当谈到姿态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建议很全面。“行动配合语言,语言配合行动,这种方式会让你表演自然。”这里要谈一个演员行业很实际的一面——配角。

这是艺术的真正本质。也就是演员要在角色身上找到共鸣。想想拉格和奥赛罗的场景,回想整个场景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摩尔心中点点聚集的毒药般的疑心,他的样子、语调看似微不足道,却都对烘托戏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演员最大的考验在于倾听。配角万不可抢镜头;学生应该记住,最细微的表情往往最容易引起注意,但不会有什么风险,配角若是稍有差池则一定会被注意到,完美取决于细节,但是完美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是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在优秀的演员夏洛蒂·库什曼身上学到的。我记得当她饰演马可·玛瑞勒斯的时候,我演亨利·贝特门,理论上来说,我这种没有好歌喉的人不应该演这么一个歌手的角色。我的任务是给马克·玛瑞勒一枚硬币,我先是给她了递了装满各种硬币的大钱包,然后给了她一枚硬币。舞台上常用的是破陶器,因为这位品德高尚的女仆拒绝了富人的施舍,把陶罐摔在地上。但是演出结束后,她非常和气地说道:“你不认为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给我面值最小的一个会更自然吗?”

那才是我们给乞丐施舍钱的样子,那样会让表演看起来更真实。“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幕,尽管是个小细节,却有着很深的道理。对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记住自己是画面中的一部分,一点点夸张就可以破坏了整个作品的和谐。所有团队人员都要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让所有个人的表现服从于整个表演目的。不这样的话,本应和谐的交响乐演出就变得零散杂乱,充满了不和谐的噪音。

自律的必要性

当我们谈论这些诗人和演员的时候,你能理解自律对于舞台的重要性吗?演员演出时,会离开这个地球,以另一个人的形象出现在你的面前,结果因为观众或是舞台上的干扰,他不得不回到这个油画布、金属箔和灰光灯布置的舞台上,被打回自己的原型。如果你想做到最好,你热爱艺术,那就好好培养自律。这需要最大程度的关注、仁慈和思考。你的沉默往往比掌声更能表达敬意。演员不需要掌声来承认你对他的理解。

他能很快感觉到你对他的敌意或是友好。他对钱不看重,但是极需要你对他的关注和尊重。现在舞台的自律几乎完全消失了,舞台艺术一年比一年艰难。我不得不直言,大概报纸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当编辑出于某种充足的理由解雇了他的某位员工——当然人们有权管理自己的生意——没有报纸会长篇累牍地报道这位编辑的不是,以及背后的阴谋!即便这位编辑有足够充足的理由,他也得难受一阵子,然后监管不力,你的报纸就不能很好地行使职责。布斯、杰弗逊和其他演员很快就会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

布斯先生完全把剧院交给劳伦斯·巴瑞特先生和其他人打理,而杰弗逊先生对所有人和事情都是只说好的。这样对于舞台表演不利。我的舞台生涯快结束了,不久就要告别舞台了,但是我还是要尽我的全力做出贡献。可是目前戏剧界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大。舞台上的演员不多了,但舞台下,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恐怕比比皆是。人寿保险的总裁、主管和董事们——过去太忙于扮演他们的角色了,现在又忙着要做回自己,那些自幼就对金钱有着很大兴趣的人,不顾一切追逐财富,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想象力;而想象力是艺术家和演员最重要的素质。因此,所有艺术现在都处于艰难时刻。国王所受的教育还不如一个综合素质高的演员。如果他想让所有人满意,他必须要具备凯撒的领导力和所罗门的智慧。

自我批评

没什么人的批评比自我批评更能更坦诚,更能让我有所收获了。我下舞台的时候永远有遗憾。我深信其他演员和我的体会一样。批评家当然有义务评判演员,不光是批评,还有表扬;但是坦率地说,总的来说,这个国家的戏剧评论越来越不单纯和坦诚,很多时候,这些评论作品不过是文学作品。有是我们还是会看到有人急切地向他的同行炫耀他去国外见过世面,不时提到丁克斯皮尔先生和梅特伍兹女士的作品,夸夸其谈;还有那些在巴黎呆了几个小时的演员,却要摆出鲍比先生或菲菲纳小姐的派头,但是事实上,难道美国的悲喜剧就比德国和法国的高级吗?这个国家只追求戏剧表演是否真实。在法国和德国,这种演说式的古老表演手法还很盛行,歌德、席勒、拉辛和科尔内耶都是刻意塑造出来的。当然用德语和法语效果很好,但是用英语试试看?

旧式的演员对于朗诵的方式和作用还局限于传统的看法。有个还算是我老朋友的演员,他念《理查德三世》开场白时,念到“在大海深深的怀抱里埋葬”时,为了配合大海深深的怀抱,声音差点掉到他靴子里去了。但是也有一些不错的演员,年轻的绅士们虽然没有见过,但是却总谈论他们。舞台演出的方式已经改变,人们的欣赏趣味也在改变。有些过去的老演员现在可能能把悲剧活活演成喜剧。过去很有名的一出悲剧《理查德三世》,通常演员嘴里要含一块肥皂,所以幽灵出现时,会有肥皂泡从他的下巴滑下来!他拿的剑也很有趣,是那种能哗哗作响的;所以当他冒着泡泡的脸、转来转去的眼睛加上含糊不清的咕哝和哗哗作响的剑出现在舞台上时,艺术馆的小孩子又怕又兴奋,激动得大喊大叫。

但是,如果我们抛弃了这些看似刻板的表演方法,可能我们又会走向另一个自由发挥的极端,虽然评论家的评论合情合理,要求表演有更多的激情和力量。用技术激发压力作用明显,值得推荐,但是当火警响起,马匹要奔跑出来,街头大乱的时候,整个镇子都会给掀翻的。

十九世纪演员自传

【原作者/编辑】[加拿大]乔治·艾尔斯

【译者】范玲娟

【责任编辑】范玲娟

作品简介

对于一部戏剧来说,剧本固然重要,演员也必不可少。作者收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一批演员的自传,在这本小书中摘录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并附以简单的介绍。这些著名的演员包括:从8岁开始出演莎翁戏剧的爱伦·泰瑞(Ellen Terry),十九世纪的喜剧明星约瑟夫·杰弗逊(Joseph Jefferson),第一位获封爵士的演员亨利·欧文(Henry Irving)等。他们对戏剧的思考和感受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作者简介

乔治·艾尔斯(1852-1942),加拿大作家、演员,为《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 Monthly)写作科普文章。他著有多本关于科学和科普的书籍,受到马克·吐温的推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