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个很危险的职业
教师,一个很危险的职业
作者:李广生
《迈好教育人生第一步》是我开发的一门面向新任教师的入门课程,在几个地区实施均取得不错的反响。每次课后都有教师向我表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因此更加喜欢。这让我有点沾沾自喜,但又让我稍觉不安。他们是不是被忽悠了——离开热闹的培训现场,进入真实的教育现场,面对真实的孩子和真实的课堂,还会喜欢吗、还会喜欢多久?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告诉他们,做教师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但是,做教师还有风险。
第一,你极有可能变成一个无知无畏的人。走上讲台,很多教师便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开始的时候,为了教的更好,捧着教材、抱着教参,认真学习。过了一段时间,渐渐觉得,不过如此嘛,薄薄的一本教材,再加上一本教参,有什么好学的。还会觉得,自己是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这些东西早就学过,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便学学也就可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干脆就连教材和教参,也懒得看了。即便是学习,大多也是围绕本学段、本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学来学去,总是那点儿东西。时间一长,便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小学教师只有小学水平,中学教师中学水平。但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正常,心里想:本来我就是小学教师嘛,学那么多有什么用,这就足够了。正所谓不进则退,时间再长一点,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小学教师连小学知识都搞不懂了,中学教师没有答案都不知道怎么讲题了。除了教材上的那点儿知识,你变得一无所知,但无所畏惧,在学生面前,依然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
第二,你极有可能变成一个自己厌恶的人。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很少被人洞察,大家普遍认为教小孩子读读书、算算数,不是什么难事。新任教师走上讲台,一方面因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因为急于证明自己,往往对那些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小技巧情有独钟。学到很多的“妙招”之后,特别是这些“妙招”在实践中真的发挥作用之后,他们开始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参透了教育的奥秘。怎么让孩子安静下来,原来大吼一声就可以;怎么让孩子勇跃回答问题,原来用点小恩小惠就可以;怎么让孩子提高成绩,原来多做题就可以;怎么让孩子听话,原来板起面孔就可以……渐渐地,你就只顾眼前而不计长远,只管教书而不想育人,只要成绩甚至不择手段。你变成了一个挑剔的人、功利的人、虚伪的人、脾气暴躁的人……曾几何时,你是多么厌恶这样的人,但不知不觉中自己却成为这样的人。
第三,你极有可能变成一个满腹牢骚的人。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差距。理想的教育被人们描述的过于美好,真实的教育又是如此平凡琐碎。初登讲台,满怀激情,但不可避免的四处碰壁,你开始怀疑自己,也开始怀疑这个职业。忽然有一天,你发现发发牢骚可以有效缓解内心的压力。于是你开始理解那些如怨妇般的同行,并自觉和他们站到一起,因为他们的言论和观点能给你带来暂时的安慰。于是你学会了指责别人:说学生又懒又笨,说家长无理取闹,说同事虚情假意,说校长有眼无珠,说改革是瞎折腾,说整个社会都不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说自己干得、多挣得少。好像自己是一个最无辜的人,所有的人都对不起自己。
事实上步入教师岗位,还有很多风险,但我认为上述这三种倾向,不仅对教师自己,而且对教育事业,危害最大。一个无知无畏的人,一个自己厌恶的人,一个满腹牢骚的人,怎能过好自己的一生呢?而教师正是通过教育自己而实现教育学生的人,他们又怎么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误人子弟的教师,通常是从自误误己开始。
鼓励教师尽快成熟,也许并不是明智之举。在我看来,成长比成熟重要。因为我特别担心,那些被“催熟”的年青教师,自以为成熟了,便停止了成长,或是扭曲了成长,向别的方向发展。看到一位非常优秀的年青教师,在不同场合发言,侃侃而谈,意气风发,我为他高兴,也暗暗替他担心。
把教师的主要工作视为“教”,很容易使教师处于危险的境地。教师一旦钟情于“教”、忙于“教”,便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形成一种“教”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以输出为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占主导,输入便会被阻碍,自我发展与提升也会被忽视。他们宁可用掩饰和抱怨的方法为自己开脱,也不肯敞开怀抱,拥抱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成长因此而停滞。变成一个无知无畏的人、自己厌恶的人、牢骚满腹的人,归根结底是成长停滞造成的结果。
教的秘密蕴含于学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青年教师大有裨益。作为一个学习者走上讲台,永远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止成长停滞、规避危险的最好途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奢望太早成熟,怀抱成长的渴望,才能过好你的教育人生。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