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0.1【2017-3-2】
#每日学论语#10.1【2017-3-2】
【原文】
孔子于乡党,恂(Xún)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pián pián)言,唯谨尔。
【译文】
孔子在家乡,温和而恭敬,好像不会说话的样子。在宗庙朝廷,却善于言辞,只是比较谨慎而已。
【微言微感】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和伟大人物在一起,久而久之,也会觉得对方并不如何高大上。他也吃喝拉撒睡,也开玩笑说粗话,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也有在老婆面前尴尬的时候,所以,走下神坛,圣人也是凡夫俗子。
伟大人物都活在传说里。
他们高高在上,和你隔着十万八千里,须仰视可见,可远观不可亵玩。我们参加论坛,或者看电视,那些主持人或者演讲嘉宾,侃侃而谈,高谈阔论,让人觉得口吐莲花,妙不可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中的孔子,是和蔼可亲的,真实可敬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门人,抛家舍业,跟着他四处流浪,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孔子倡导“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厌烦夸夸其谈,多嘴多舌的。特别是对最亲近的人,要少说多做,要言出必行。居高临下,自命不凡,回到家乡,回到家里,还摆着大学问家的样子,有意思吗?到哪山唱哪里的调,人要及时转换频道,调整自己的角色,举止符合自己的身份。
夏淑芳老师,是我见到为数不多的“金牌主持”,有几次我做演讲嘉宾,他做主持,虽然他是地道河南话,但是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丝毫不影响他口吐莲花,妙语如珠。
晚上,一起吃饭,他马上又变成了一个人,沉默寡言,安静如水,大多时候,他都是谦卑的听众,静静的思考者。一般不说话,每一句话都谦卑朴实,让人倍感亲切。
我少年时候有口吃的毛病,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都害怕在人多时候讲话。没办法,拙嘴笨腮,反应迟钝,越不会说越不敢说。后来,慢慢锻炼,讲话水平渐渐提高。需要撑台面的时候,拿过话筒,无论是国旗下即兴讲话,或者给人家结婚时候征婚,或者作学术报告、汇报交流,每每滔滔不绝,洋洋洒洒,语言如同井喷,常有精彩智慧之语。
我做报告讲完话,总会收获一些粉丝,他们夸我口才好,风趣幽默,有内涵。但是离开舞台,放下话筒,几个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我基本上是听众,静静听,默默想,不是故作深沉,而是没有了灵感。如果是和人吵架,与人对骂,我就更加捉襟见肘,反应迟钝,语言贫乏,有些傻傻的,笨笨的感觉。
有一年参加一个市场营销论坛的培训,主讲嘉宾说:“要培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一起见,满嘴说胡话的沟通技巧。”
对此,我晕,这怎么可能?
一度,我很自卑,莫非自己的言语功夫就像《天龙八部》上段誉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
读《论语》,我突然找到了自信:圣人都这样,我又何必自惭形秽?在乡党面前,孔子似乎都是不能言者,我又算得了什么?在普通人面前就做普通人,和风同尘;在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敢于担当。齐国和鲁国两国邦交会谈,孔子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一言九鼎,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捍卫了鲁国的利益,真正的能说会道,就应该是孔子这样的。静如处子,动如狡兔,平时韬光养晦,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讲话,其实是在挥洒你的才华,彰显你的人品,是需要你一生一世修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