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山河之书》的几点认识(其三)
1、《蚩尤的后代》——西江苗寨,美丽的女人,她们的美属于山野之美,边远之美,奇冶之美,她们更接近中华文明主流淑女的形象。她们似乎刚从长安梨园或扬州豪宅中走出。
2、《我本是树》——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那树龙飞凤舞,又凝敛成一派尊严,这树蕴涵着一种后现代的浩茫探询。
3、《西域喀什》——天山、昆仑山、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几宗真正的天下巨构,一连串无可逾越的绝境,一重充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以复制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粉碎着你,又收纳着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却是另一个你。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
4、《都江堰》——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一切成功的治水方案都是因为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道教之道也就是水之道。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5、《废井冷眼》——渤海国,昔时的崛起,繁华,而后的焚没,留下的那口八宝琉璃井,是一副把一切都看倦了的千年冷眼。
6、《道士塔》——千古莫高窟,敦煌藏经洞,毁于三个男人,中国道士王圆箓(手:亲手葬送),匈牙利人斯坦因(口:往外流传),中国买办蒋孝琬(腿:卖祖奔走呼告)。两个中国人,啼笑皆非!
7、《莫高窟》——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这样的观看是一种晕眩,既十分陶醉又十分糊涂。
8、《沙原隐泉》——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敦煌县境内。茫茫沙漠,淘淘流水,于世无奇,唯大漠中如此一湾,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9、《阳关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的,一饮而尽。这便是唐人的风范。唐人形体是那么健美,目光是那么平静,笑容是那么肯定,神采是那么自信。艺术家们以多年的奋斗,执意要把这输进历史的魂魄,而微笑的唐朝,却没有把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10、《三峡》——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朝辞白帝彩云间,又给儿时几多笑料。《白帝托孤》,又演绎着一种失败的苍凉。告别白帝城,便进约二百公里的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水路上,二百公里,但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做过于冗长的文章。那郦道元之《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清荣峻茂,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汇。女子舒婷在神女峰前突然掉泪,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屈原的故里过去,,,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男女,都比较怪异,都可能卷起一点漩涡,发起一些冲撞——最终还是人,使三峡获得了精神和灵魂。后世子孙能平静穿过三峡,是多大的奢侈,但遗憾的是,常常奢侈得过于麻木,不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