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疆土为何没被明朝全部吞下?
元朝皇帝,是二位一体,也就是有两个身份:在中原是大元皇帝,在草原是蒙古大汗。明朝接续元朝正统,但接续的只是元朝皇帝这一个身份,即在中原的皇帝。所以,大明也就不可能全部吞下元朝的疆土了。
但是,大明接续元朝的统序,也不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明朝的皇帝以及朝堂大臣自然不是傻子,所以,对于元朝广袤疆域和政治资源,他们自然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因此,元朝这个短命帝国,对于后世中国版图的定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凡是元朝打下来的土地,基本上都被纳入了今天中国的疆域;而凡是元朝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基本上就没法再纳入今天中国的版图了。
明朝之所以无法完全吞下元朝的政治遗产,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农业文明属性所决定的。但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农业文明的属性,明朝能在中原取代大元。所以,这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问题。有些元朝疆土、有些政治遗产,农业文明的大明就真得拿不下来了。
01.无法向草原输出秩序,所以明朝无法继承大元的草原疆土
朱元璋以及朱棣这两个皇帝,在武功方面,朱元璋最厉害,朱棣差点儿意思,但也可以。所以,他们要是死命地揍大元,就是要把草原给横扫了,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明朝可以向草原输出武力,却无法向草原输出秩序。
大明凭借中原的财富、凭借中原的人口、凭借明初还算彪悍的军事能力,能够占据草原。
但是,占据了之后,该怎么办?
大明得向草原输出秩序,总不能天天在草原打仗玩吧。但是,在输出秩序方面,大明就真得玩不下去了。
首先农业文明的属性决定了大明理解不了草原;其次依照这个属性发展的统治秩序又决定了大明不能统治草原。
明朝对中原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朱元璋和后世子孙在统治中原方面,比蒙古人不知道要精细多少。但是,委派官吏、规划省县、提点刑狱、布政收税,这些手段在草原统统玩不转。
草原部落认可黄金家族的故事,可不认可你朱家皇帝的故事。所以,大明在草原就死活输出不了秩序。同时,人家蒙元残余并没有被明朝全部消灭,还盘踞在北方草原。所以,北方草原这片土地,明朝就吞不下了。于是,只能建九镇、修长城,把那些不开化的蛮族封死在草原别出来。
但是,对于西藏,大明还是可以的。大元在中原搞汉化,虽然不彻底、很粗放,但为了统治也得搞。大元在西藏也是这个套路,就是搞臧化,不管真假,大元就是认可雪域高原的信仰,也就是藏传佛教。所以,西藏问题,连大唐都搞不定,但大元却给搞定了,不是无力手段而是宗教手段。
对于这个政治遗产,明朝自然是能接过来就接过来,一方面对西藏僧侣能封就封、能赏就赏;另一方面也不搞什么中原秩序了,就是把分封的套路给搬出来;再一方面就是加强经济联系,把西藏纳入中原统一市场不就行了。所以,大明基本上算是搞定了西藏。
02.对于西域和西北大明努力过,但政治关系太复杂还是搞不定
大明也想成就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所以对于西域当然不愿放弃。
那些庙堂之上的皇帝和大臣一天到晚都琢磨什么?
皇帝天天想着挑美女、大臣天天想着收银子。这么想得话,你还不如直接说他们就想买个金扁担去沿街叫卖呢。在马斯洛金字塔,庙堂上的人,他的最底线也在第二层次上,稍微有点儿起子的也得奔着最高层次努力。
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竞比前代那些雄主贤臣。对于西域和西北这些地方,大明肯定要,因为汉武帝要、唐太宗要,明朝皇帝就得要。所以,才有哈密的五得五失。大明玩了命地向西北和西域输出统治、输出秩序、输出影响,就是想把这片土地给吞下。
但是,有这样几个因素决定了大明真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是西北和西域一带与蒙古的其他几个汗国太接近,甚至大元后期就是人家的土地。所以,大明并不是从大元手里去接收,而是要跟其他蒙古汗国争。所以,这里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就非常激烈。
另一个是大元是把中原的财富、雪域高原的信仰、草原的武力以及穆斯林的商业能力全给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大元的统治是一个系统,很稳固。而大明呢?大明没这么多政治资源可以凭借,他只有中原的财富,对于穆斯林世界,大明看不上人家、人家也看不上大明。原因就是讲故事讲不到一起去,你讲孔子、人家讲真主,鸡同鸭讲,讲不到一起去就干脆最简单地互相消灭。
所以,对于西域,大明努力过,但搞不定。西域搞不定,西北地区虽然自古便是汉人土地,但穆斯林的信仰已经渗入。所以,这些地方对于大明的总体统治,可以不搞事情,但提供的支持力度,就不够强了。
输出秩序、建立统治,然后才能收取力量、再去巩固统治,建立这样的统治系统才能最稳定。大明最稳定的统治系统,主要是中原地区。在中原地区,大明输出了秩序、建立了统治,而且收益大于成本,收取了财富再反过来巩固统治。而在中原以外的地区,大明就真心无法建立这样稳定的统治系统了。
03.东北问题就是一个死结,不是明朝搞不定就是唐朝也搞不定
在西藏、在西北,大明都无法像统治中原一样,建立一个稳固的统治系统。只能通过增加统治成本以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就是只求这些地方不闹事儿。
在北方草原,大明干脆就修起长城,彻底放弃。在草原,大明可以输出秩序、建立统治,肯定收取不了财富,因为草原太穷,但是却可以收取武力,也就是草原的游牧骑兵。但是,只要不打仗,中原王朝就肯定想着怎么自废武功,而不会思考怎么建立强大的军队,因为担心军队造反。所以,想放弃也好,不想放弃也好,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能放弃。
对于东北呢?
东北就是一个死结。这里好像谁也搞不定。这是一片游牧与农业、草原与中原交汇的地区。
要游牧骑兵,东北有游牧骑兵;要农业财富,东北有农业条件。按理说,这地方应该是个好地方。但就是地方太好,所以东北很容易搞割据,而且是彻底的割据,就是甩开草原、甩开中原,自己可以单干。
隋炀帝伐高句丽、唐太宗伐高句丽,两大帝国就跟东北这块地方死磕了。但是,到最后也没死磕出一个结果来,却死磕出了一个做大的契丹。五代十国开始,契丹建立大辽,形成了一个既有草原武力又有中原财富的强大力量。
女真这个民族能够在北宋后期和大明后期两次做大,不是这个民族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所在的位置太优越。把他们换个地方,别说两次做大,一次做大都不允许。
大明既然接序了大元的正统,那肯定不会放弃东北。既然大元已经搞定了东北,那就顺理成章、必须接收东北。对于女真人,大明也是严防死守,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凡是能用的手段全都用上。
但就是这个地方太牛,干过辽东,就能封死大明对东北的武力输出和秩序输出,然后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辽西走廊这个关键通道,说是大明在这里建立了关锦防线,于是遏制了女真。但反过来想:女真一旦割据辽东,辽西通道也就成了女真自我割据、封死大明的重要凭借。
所以,大明后期在东北这片也就玩不转了,只能建立一个比长城更长城的关锦防线,既封死了女真、也封死了自己。
最后总结:
大明之所以能够取代大元,就是因为自己对农业文明的中原更了解,在中原比大元干得更好。
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自己对农业文明的深刻了解,所以大明也就无法向草原输出秩序,农业文明、特别是儒家文化圈以外的地方,大明就无法继承大元的政治遗产了。
但是,大明一直很努力。对于西藏、对于西北、对于西南,凡是能建立统治的,大明都建立了统治。大明在继承大元政治遗产方面,算是干得不错的。而且,在西南以及广西、贵州这些地方,大明也在积极努力,一直在收拾这里的地方割据力量。
西域这个地方因为信仰的问题、因为政治的复杂,所以大明很难建立系统性的统治,国力衰弱后就只能退出。
东北这个地方死活搞不定,不是大明搞不定,大汉和大唐也没有彻底搞定。蒙古人搞定了东北,大明也接收了东北,但东北形胜与女真做大这两个因素,只能让大明望东北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