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千年古盐井,我分明看到了隔江相望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照着历史的过往,一面映照着当今和未来。历史不会做假也不会做秀,镜子里从来就是历史本来的样子。想去盐井看看,想了很多年。曾经几次离盐井很近,终被工作节奏拖住了脚步,或者被梅里雪山冷美人的媚态拖住了心思。今年春节,我们去滇西北自驾游:从昆明出发,走丽江白沙古镇,观梅里日照金山,爬江坡村挂壁山路,拍雪达湖梅里十三峰,览盐井千年盐田,住西藏高原芒康县城。盐井很近,近得就在云南德钦县城边上。盐井很远,去盐井等于从云南去了西藏。上午还在云南德钦领略雪达湖梅里十三峰,太阳正午时,手里挽着梅里云朵的我们,随蜿蜒的公路已经掩入澜沧江两岸的波光涛声里。我们来得太不是时候,除夕前来这样边远的景区转悠,总有些反常规。游客中心显然已经节前休假,站在游客中心大门正在不知所措,一个骑摩托车的男子主动示意我们跟着他走,指示我们在三百米处的一个路口入内,沿路下坡约五公里,盐井那一片千年盐田终于得见。盐井是云南进西藏的第一镇,却是以纳西民族为绝对多数的一个镇。自明代就投靠盐井借土养命的纳西民族与盐井的藏民族为盐生为盐死为盐无事生非窝里斗气打打杀杀拿兄弟的生死来解气,为的就是那一池祸害的卤水。两个民族天性并不好斗,渐渐懂得如何以心换心如兄弟般相处。纳西族人说藏语、穿藏服、与藏族联姻通婚,如藏民一样生活,活生生一支纳西族人便与藏族族人水乳交融血浓于水把自己掩藏进了这方水土。自滇入藏去盐井,最早是靠一条沿澜沧江边的茶马古道紧密相联,滇民马帮的茶驮子去盐驮子回。后来是靠一条云南进西藏的214国道相联,马帮才渐渐被草不吃料不吃还不需要马锅头吆喝的汽车挤出了长途贩运的行列。因为人类的味蕾千百年来都依赖着盐去调整,才有了厨中美味盐为首的精典说辞。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盐,盐井的名气在滇西北在藏东南就一直很大。名气很大的盐井其实很小,小得不忍跟其它盐场盐矿盐田去比较。实在要比,就比比年轮的久远和一种古法制盐传统的坚持,还有些拿得出手。一座小小的盐井,能将一池历史的卤水用千年不变的工艺浓缩成一捧千年盐粉,至少说明这样的工艺本身就是一个大智慧。盐井距离西藏芒康县城距离云南德钦县城都是百里,滚滚向东的澜沧江来到盐井回眸一望,向南流去,把盐井分割为东西两岸。千年不会枯竭的古盐田,东岸和西岸两口低于江面的卤水井千年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绿色的卤水被人背马驮到那些小方格的盐田里,河谷里日照强风也大,故而几天就能在盐田底上扫出盐的结晶。历史是人类发展的一面镜子,而盐井的盐田,却是历史自身的一面镜子。两岸相互映照的镜子,你是我的昨天,我是你的明天和未来。东岸望西岸,被大片盐田衬托如同穿一条彩色马赛克长裙的加达村,让我看到了千年盐田在阳光下的妩媚和闪亮。一池卤水任澜沧江面的暖风拂面,任高原阳光翻晒,成了一捧捧历史的结晶。同在一片蓝天下,盐田由于卤水的深浅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色彩。又因为我们与盐田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因为观察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因为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因为我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用色彩斑斓来形容我眼前澜沧江西岸加达村这一片盐田,苍白无力,还不及直接说:好看。西岸看东岸,数量和面积都远远胜过了西岸的那些废弃了的盐田,却灰头土脸,岌岌可危,没有一丝生机。东岸的盐田已然死去多年,成为一片死去的盐田木乃伊。支撑晒盐场的松木不知道还能不能经受世人更多的冷漠和猜忌,要是哪一天轰然倒下,至多只会给世人一点并不惊诧的惋惜。毕竟,历史大多都是从废墟里刨出来的。一块块荒废的盐田默默屹立澜沧江边,静观着风云变换无常,笑看着时代更迭,对西岸看似的繁华是个善意的祝福,也是一个冷峻的期待。到盐井,必须的看点在西岸的加达村,因为只有这里的盐田还在继续着晒盐的使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一个千年惯性思维。盐,借人的味蕾成就了盐井人的千年盐业,还同时滋养着一个民族的口味,强壮着一辈辈人肌体里的力量。晒,仅仅只是千百个期待里的一个期待。河谷的风不分昼夜地吹,或强劲或微弱。海拔不高的河谷,小区域气候常年温和,如居民的生活也是不温不火。急不来,也火不起,盐井人的选择只有等待。等待会让盐井人于世无争与自然不争与天地不争。老天的公平,以坚守为尺度,也不仅只以坚持为尺度。两个民族将盐业当成为主要生计来干,一干就是一千三百多年,一种非刻意的坚持,无意中成为了世界上独有的原始晒盐方式的活化石。一个叫做卓玛的十二岁女孩主动带我们参观了整个盐田。道路都在木头支撑着的晒盐田下面穿行,澜沧江两岸的山势在这里并不平坦。盐农是智慧的,依山就势,用一根根木柱子架起一块又一块如土掌房顶一样夯实的土平台,四周围起一虎口高的土边,平台面积都不大,大的至多二三十平米,小的可至三五平米。先民们以前是人背马驮将卤水从江边的卤水井里运到晒盐田里,如今用的是用潜水泵直接提到各家的储存池里,再分别抽到各块盐田里。从西岸盐田的上面看,是一块块大小不一沉浅不同色彩各异的马赛克镜面组合。从下面看,是高矮不一粗细不同间距各异的支撑木。从盐田渗透下来的卤水,结成顶部的盐霜和一根根长长的盐冰凌,一碰就脆断,抹一点尝尝,苦咸无比。从侧面看盐田,像极了彝族的土掌房村落,也像极了傣族的吊脚楼群。盐井的卤水井长在河谷低处,东西岸各自有一眼。卤水井生的不是地方,不在平地不在平川不在开阔地,偏在峡谷偏在河边偏在江面以下。不知道最早的先民们是如何发现的,没有抽水泵又是如何提升到盐田的。卓玛说,她和姐姐还在念书,爸爸在城里做工,家里的盐田不多,只消妈妈一个人就可以照顾过来。而以我的眼光,从东岸大面积失守废弃的盐田,足以折射市场经济对盐井盐业的继承和发扬有多强大的打击力。除了留守村庄的老幼,年轻人和壮劳力有谁还愿意每天在焦急等待中去制造那一堆堆“风和阳光爱的结晶”?就算盐农如何费工费时往盐田灌卤水晒田取盐,就算因为盐田土质不同而晒出了红色白色桃花盐,现实市场对盐的食用标准的提高和交通的过于发达,还是无情地抛弃了对盐井盐的青睐。牛不吃水,你按住牠的头也白搭。在这样的选择面前,本来就没有谁是谁非的评判。古老工艺面临失传和消退的危机,其实并不是一天两天。虽然国家的法规和当地政府的保护举措相继出台,但投资收益和保护效益还需要得到时间的验证。千年盐田能够千年走来,它的生命力为自己做了有力的注解。而千年盐井与市场的遭遇战,定然也是历史的选择。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力把这一段历史浓缩在盐田一隅的博物馆里,让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一种另外的存在。也让我们可以对后人去说:当年我们曾经坚持……对盐田的保护与开发,地方官应该是费过一番思忖的。整理了,会洋气,会变味,会变调,会四不像。不整理,会垮塌,会难以为继。如果盐味不是盐味,会是什么味?如果盐田不是盐田,又是什么田?支撑盐田的架子也只有木头可以耐力耐看又适用,任何钢筋铁骨在这里可能也只是绣花的架子。也许,维持现状才是最理想的,任何超过现实的改良,如果现代色彩再浓厚一些,又担心还是不是千年盐井的千年味。西岸的盐田只长这么大,东岸的盐田被废弃,想来有它们自己内在的平衡关系。盐田肯定能够长成与卤水的产量想匹配的面积,不大也不小。盲目长大养不活,人为懈怠了又可惜。要让两岸的盐田恢复以往的繁华很难,没有谁可脱离市场规律去调动盐农的主观能动。现代化的脚步终要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力,千年盐井也不例外。我不知道正常的景区收入是否可以让景区运转自如,也不知道盐农靠卖几袋比超市更贵的粗盐如何为继。但我知道,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其实一点都没有什么需要掩饰,也无法掩饰。有了游客中心,有了博物馆,历史总会以它的印记在这里稍作沉淀和停顿,人为的单纯和一厢情愿,总会在时间的河流中得到映证和校正。千年盐田将如何焕发千年风采,千年盐田的千年形象和这一片盐田在风吹雨淋卤水浸泡中还能支撑多久,市场终将是最后的裁判。离开盐井时,如同经历过一场与历史的千年对话,一种骨感的风景和柔软的折射使我的身心疲惫。两面千年天空之镜给我的震撼并未一晃而过,对千年古盐井明天的担忧让我的心打上了千千结。尽管,千年盐井的灵性还在,风骨犹存,但历史的镜子总是无情冷酷,我绝不期待哪一个日子会奏响千年盐井的千古绝唱。人生的旅行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的过程,面对千年盐井的千年盐镜,我总觉得只有失去。因为,与盐井相聚时,我的满怀期待曾经与它结成一条银河,散开时,我却找不回那一把失落的星星。
作者:王旭明,1958年5月18日生,下过乡,上过电大,当过国企干部,干过个体经营户。著有散文集《被日子追赶的日子》。云南省楚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楚雄州作家协会副主席。
走进西藏征文活动
“走进西藏,谱写时代奋进征程”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征文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当时间的脚步穿越光阴行至2021年时,当党和国家一并同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疫时,我们终于迎来了翘首以盼的2021年。西藏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4个历史阶段,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两大跨越。
西藏拉萨,一个离苍穹和神性最近的地方。那里的山绵延起伏直达云霄;那里的水湛蓝湛蓝如同一湖湖的蓝墨水;那里的云就在头顶;那里的天,近在云水之间……布达拉宫屹立在蓝天之下,千多年来,召唤着每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大昭寺四周的青石板上,一年四季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叩着等身的长头。一个多美、多神圣的地方。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见证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特举办征文活动 | “走进西藏,谱写时代奋进征程” 征文 。
一、征稿主题
(一)本次征文大赛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以及民族文化、高原山水、雪域风情等为主。
(二)征文体裁以诗歌、散文为主。
(三)征文范围:面对全国文学爱好者。
(四) 《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西散南国文学社 、《天涯诗刊》大家网中国作家在线作家网主办
(五)由榆次诗歌协会、朗诵协会、 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
中国创新文学网、《黄河文艺》、《东方诗韵》协办。
(六)终审将特邀全国知名文化人组成终审团。
(七)将评选出散文、诗歌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二三等奖颁发纯玉奖牌、书画,奖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优秀奖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奖品。届时还将择机邀请部分一、二、三等获奖者参加在拉萨举办的颁奖典礼。(优秀奖获得者采取适当缴费,自愿报名的方式参加颁奖典礼及相关活动)
二、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9月10日
三、征稿要求
1、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包括未在任何公众号发表的作品),诗歌、散文、字数不限。
2、参赛作品一律必须为本人原创,杜绝抄袭、套改、拼接之作。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
4、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享有使用权和版权,可复制、翻译、发行、汇编、改编或演出,有权在媒体上展示、展播,或用于相关的公益性活动。作品的阅读量和留言量也将作为评委评奖的参考依据。
5、来稿一律注明“走进西藏,谱写时代征程+作者姓名”,以word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不得一稿多投,并在文末附作者简介、详细地址、真实姓名、电话、邮编等联系方式。
四、投稿邮箱
《大家》微信平台:995624633@qq.com
榆次诗歌协会:baienjieshige@sina.com
《大家》书画:画家赵小杰作品
赵小杰,1974年生于秦皇岛,现居住北戴河。2007年师从孟祥顺老师门下学习国画,孟老师赠送堂号【风林堂】,2015年师从唐坚深造国画,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戴河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画展并获奖,作品【瑞雪】入选2012年全国【百年百虎】国画精品展(中国美协江西美协举办),并在印度等国展出,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赵小杰与唐坚老师合影
赵小杰和孟祥顺老师合影
感谢您的关注:《大家》欢迎您
大家编辑部
名誉顾问
吉狄马加|贺敬之 | 李敬泽|白庚胜|邱华栋|李少君| 黄亚洲 | 燎原|梁平 | 李一鸣|成曾樾|叶梅|徐坤|郭雪波|张 柠|张清华| 张燕玲|
顾 问
潇潇|杨四平|胡弦|李自国 |刘川| 王爱民|金汝平|赵兴红|侯波|朱晓军|孙建军|吕贵品 |周占林|曹宇翔|罗广才|大卫|周瑟瑟|曹谁 |韩嘉川|马启代|韩庆成|胡茗茗|张桂兴|安娟英|罗永良|梁志宏|毅剑 | 韩玉光 |梁生智 |三色堇 | 慕白|李不嫁| 匡文留 | 黄栋梁|大枪|施秀华|赖廷阶|铁岭范君|王俊才|于江龙|瞿永生|宝 蘭|刘 年
名誉社长 | 路军锋 | 白恩杰
社长总编 | 西玛珈旺
名誉主编 | 孙振彦 | 田春来 | 蔡玉启 | 释圣静
主 编 | 王永淳
副 主 编 | 紫 箫
编 委 |锦上|贺秀琴|徐祯霞 | 碧金雕|伍三权|冯兴龙|松雪远阳| | 子凡 |张常波 |王耀华|朱建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