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急诊室,即将崩塌
如果有一份医生的工作摆在你面前,你是选择做
A 急诊医生
B 精神科医生
C 儿科医生
D 麻醉科医生
答案毫无疑问,急诊医生是最少选择的。
但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儿科、精神科、麻醉科都属于紧缺专业,报考这几个专业的住培生都能获得更多的补助。而急诊不在这个紧缺专业里,这就有点尴尬了。
目前,流感高发,各大医院急诊室纷纷告急,晚上及周末高峰时段急诊排队候诊时长达到7小时,很多急诊室候诊人数超过100人,医生护士不但面临诊疗压力,还需要承受暴躁的候诊患者的各种言语甚至肢体的暴力侵犯。
因为超负荷的患者流量,根本无法提供让患者满意舒适的医疗服务,整个急诊室都是躁动的,火药味很浓。
上海一位兄弟说,“领导让我回去写一个患者诊治的过程,但我一天看了100多个患者,哪记得当时患者的情况,只能通过门诊病历回忆。”
患者男性,上腹痛来诊,体查没特殊,心电图未见异常,抽血做相关心肌酶等检查,后来患者拿到结果返回,接着处理的是另一个医生,按照胃肠疾病对症处理,患者回家后突发心脏骤停。
这位兄弟很郁闷和懊恼。
我说,你要学着面对这种医疗上的失望和挫败。
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里,有充足的时间问诊和交流时间,医生的思维可以保持一种专注和敏锐的状态。然而在忙碌的急诊室,你的脑子是多线程的,你的工作一会在院外急救车,一会在抢救监护室,一会在门诊,多个病案同时在脑子里运行,这时医疗风险就会时刻存在,一定会有某些时刻,埋下地雷。
越是流感爆发,发热患者越是聚集大医院急诊室,这完全超出了急诊室服务能力,部分隐匿的危重症非流感患者在候诊数小时后突然倒地,医生才从流感患者的包围圈里钻出来去处理这个重症患者。
这类情况正在频繁发生,严重危及急危重症的急诊救治质量。
如果这类患者死亡,应该算是死于“流感”。
“流感”伤害的不单是急诊危重症患者。
“流感”还给急诊医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心理和躯体伤害。
一上班,就面对乌压压的候诊人群,真的是战场,你需要与疾病作战,还有时承受患者和家属的怒火。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急诊医生不愿意上班,对上班产生恐惧。
前两天,郴州一家医院,一位47岁急诊医生,白天忙了一天,下班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回到医院就诊的时候,没说几句话,突发倒地心脏骤停,好在战友给力,心肺复苏成功,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的同事,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而自己幸运的没有成为“前同事”,令人唏嘘。
流感属于疫情。
疫情应对需要一个医疗系统共同应对。
作为一个24小时提供危重病急救服务的急诊室,不应该独自面对流感疫情爆发,这不是急诊室的功能,也不是急诊室单体能对付的。
懒政体系下,让急诊医生一年一年背下疫情的重担,医生的职业倦怠感越来越明显,后果只能是:医生累趴下或者医生跑了,也没有新的医生再愿意来。
急诊医生是稀有濒危物种,呼吁大家要保护。
如果你是患者,要理解急诊医生的忙碌和劳累,别骂他们;
如果你是医院管理者,增派一些医生,打开24小时发热门诊来应对疫情,把急诊医生留给危重病患者。
如果你是本文读者,请转发支持呼吁,因为急诊室是每个人最后的救命港湾。
关注夜鹰,学习更多救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