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曹操,功过任君说
说三国,说的最后一个,必须留给曹操。
曹操虽然不是君王,但他有君王之实;曹操不是文人,但他文采过人;曹操不是武将,但他武功盖世;曹操不是名臣,但他政绩斐然。
重复讲一遍曹操的一生事迹,意义不大,到是可以问一个问题:如此精彩的人生,曹操是如何修来的?
曹操生于155年,卒于220年,虚岁66岁。
如果从他在174年举为孝廉,开始从政算起,到220年病逝洛阳,曹操基本没有安享太平的时光,他一直一线打拼,整整46年。
病逝洛阳前,他还在亲自指挥大军,救援被困襄樊的曹仁。
一郡一州一国的军政事务,若想处理得及时妥帖,自是繁重无比,考验能力,考验体力,考验智慧。
一般人士,能顺利完成任务,已是极限。
而曹操操持完例行要务之外,仍要读书、赋诗、写书,仍要听音乐、观歌舞,活得是充实而潇洒,紧张而快活。
他的精彩人生,总结起来,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不虚度,不将就。
曹操做每一件事,没有马马虎虎过。
做洛阳北部尉,设立五色棒,杖杀权贵亲戚,令洛阳治安为之大好。
做骑都尉,击破黄巾军。
做济南相,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
隐居时,春夏读书,秋冬弋猎。
这是早期。
董卓乱政,曹操立马暴力不合作,散家财,起义兵。
别的义军保存实力,曹操却独自引军西进,攻打董卓。
打黄巾,攻袁术,征陶谦,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曹操都亲历战场,冲锋在前。
这种玩命的作风,是纯武将的底色,如孙坚,如吕布。这是中期。
曹操之所以这样,不是他有孙坚和吕布那样的武功,而是他知道,打仗必须亲临一线,否则肯定指挥失误。
196年,对于曹操是个转折。他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封为司空。
这个时候,曹操可以坐镇后方,遥控下属,远离危险,坐享安乐。
但是曹操没有。197年,他征张绣,长子、侄子战死;198年,擒吕布;199年,击破张扬旧将眭固,取得河内郡。
200年-207年,连年征战,灭尽袁氏,平定北方四州。
北方一平,立即谋划南方。208年,自任丞相,开始训练水军。
在赤壁吃了败仗,休整两年,一边招揽人才,一边又向西北用兵。211年,平定西凉。
214年,伐孙权。215年,取汉中。216年,被封为魏王。217年,再伐孙权,孙权臣服。218年,刘备攻汉中,曹操来争,失败。219年,关羽攻襄樊,曹操先后派于禁、徐晃去救,随后赶到洛阳,坐镇指挥。
这一路征伐,曹操差不多都亲临一线,也多次陷于绝境。这是后期。
反观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虽然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次数和强度比曹操差了许多。
打仗一丝不苟,做别的事,曹操同样一丝不苟。
写乐府诗,练习书法,欣赏歌舞,曹操全身心投入,体验其中大道,也有一番成就。
这样的丰实人生,这般的杰出成就,千年上下,也只有一个曹操,独一无二的曹操。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