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民:最念城中人
最念城中人
辽宁沈阳 于忠民
庚子之春如期而至,却显得急切又特殊。冬春之交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迅速使武汉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月23日,这个华中的特大城市在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却突然封城。不得已摁下的暂停键,将这座城市与全国隔离。
新冠病毒肺炎一时间肆虐猖狂。荆楚大地战犹酣,牵动亿万人的心。一声号令,举国上下白衣战士火速集结,驰援武汉,严密的防护服上写下名字,逆行而上,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英勇抗疫。
而做为城外的人民,也在响应号召,自觉配合,做好隔离,严防死守,就是对疫区最好的支援。与此同时,我们更关注城中的情况。
被封城中就有我的朋友,一位资深的出版家。我的两本书《红碱滩》和《香雨分飞》就是由他亲自策划推出的。由此结识了这位时任武汉大学出版社大众分社的张社长。他多次来到我所在的城市,宣传新书,传播文化。我称他为老师。他却谦逊地说,别称老师,叫我老张,听着亲切。他在武汉生活了几十年,从最初的看书、卖书到出书,一生与书为伍。书香的浸润,造就了他的聪明与文采、坚韧与执着,也塑造了武汉人那真诚大气、阳光进取的性格。相似的经历,对文学的热爱,使我们一见如故,从此成为了朋友。他向我介绍武汉,这个九省通衢的华中特大城市,有滚滚的长江和横跨两岸的雄伟大桥,有闻名遐迩的黄鹤楼,有全国数一数二的城中之湖,还有武汉大学校园、东湖沿岸烂漫的樱花,还有辛亥革命、抗战时期的遗址。……于是这座风景独特的英雄城市便闯入了我的心扉,令我魂牵梦萦。
他多次对我说,有时间过来好好看看武汉吧。
终于在去年的清明假期,我和妻子结伴来到了心仪的大武汉。
事先并未通知他。到达武汉后我们先是直奔黄鹤楼。黄鹤楼不愧是国内四大名楼之一,傲立于蛇山之上,巍峨壮观。景区内人山人海。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诗中的意境,深远隽永,耐人寻味。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站在刻有这首诗的石碑前,听着导游讲述李白与这首诗的传闻: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诗,还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的千古佳话。不禁感慨叹服。
我们坐电梯来到楼上,凭栏眺望着周围的街景和附近的武汉长江大桥,顿觉心胸开阔,视野旷达。
走出景区打了一辆出租车。特意让司机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转个来回。我顺着车窗向外望去,滚滚的长江,宽阔浩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就是新中国修建的首座横跨长江的大桥啊!一股豪气油然而生,我激动得差点喊出声来。
之前从微信中得知,张社长退休后在武昌的昙华林开了一家书店,取名“老张书舍”。我们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小巷深处见到了“老张书舍”的牌子。进得屋内,一见我和妻子,老张惊讶得睁大眼睛说,你们来了,咋不提前告诉我?我笑道,就想来个突然袭击。老张立即沏茶、递烟、煮咖啡。我的视线被满墙的书柜,满屋的书所吸引,不少还是作者的签名本。氤氲着诱人的书香。有不少帅哥小美女光临,听说来了位东北作者,一会儿便将书舍中我的几本书买光,我和老张欣然为他们签名合影。中午在店里吃完“老张水饺”,他忙着接待顾客。催促我们下午抓紧时间去东湖转转,晚上再聚。
我们打车来到了东湖,不愧是国内第二大的城中湖。宽阔的湖面荡着清波,沿岸绿树婆娑,秀色可人。尽管已过了樱花的开放期,但还是幸运地见到两棵樱树残留着未谢的樱花。我将这樱花拍下留存于手机中。
我们打车返回已是黄昏。老张关闭了书舍,领我们去了附近最大的一家酒店品尝著名的武昌鱼。他问我,都去哪了,感觉武汉怎么样?我说,去了黄鹤楼、东湖,确实大开眼界。还见到了雄伟的长江大桥,真是名不虚传的大武汉。他的脸上写着自豪,说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北伐革命及中国抗战的战时首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你慢慢体会吧。我问他,武汉的樱花很有名,那啥时开的呀。老张笑道,武汉的樱花说了明年开。我也忍不住笑了。
他要留我们多呆几日,还说明天晚上请我们去另一家酒店吃饭。我说,妻子的假期已到,票都订好了,今晚我们就回去了。老张脸上写满了不舍。
回到书舍,老张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肖复兴的签名书装入我的背包,将我们送出了灯火阑珊的昙华林。他恋恋不舍地向我们挥手,用嘶哑的声音说,欢迎下次再来。观赏武大的樱花…
谁料想一场突来的疫情打乱人们原有的生活。疫情的严峻又时刻揪着我的心。我牵念着武汉和城中的朋友。除了从各种媒体上关注疫情,更想从老张那里了解城中的真实状况。
互通微信成了我们交流的主要方式。我从中了解到,封城的最初几日,由于准备不足,城内居民难免恐慌,物质供应一时紧张,许多小超市都关了门,口罩也难以买到。疑似病例的增多造成住院紧张。老张感到着急。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消息,说有一七旬老人不幸染上新冠肺炎,请朋友们帮忙联系住院。
我的心悬了起来,却又无能为力。可见当时武汉疫情形式的严峻。过几日,不见他发朋友圈,我感到担忧。
我问他,现在武汉防控做的怎样。他回复,现在全市对每个小区,每个居民进行排查,不留死角和盲区。对发现的疑似人员加强隔离措施,并及时救治。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多个方舱医院的建成,缓解了救治的压力。
过些日子我又问他,上次说的那位七旬老人怎么样了。他回复,已住院接受治疗。现在医院已是床等人了。
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曾经人山人海的黄鹤楼已失去热闹,游人如织的昙华林也冷清无人,大武汉失去了喧嚣,被疫情的阴霾笼罩。
如今的“老张书舍”清静得出奇,只有满屋的书和一只名叫“大白”的老猫陪伴着老张。我微信问老张,现在怎么样?他回了一句,挺好的。
“挺好的”,老张说得轻巧。可我的心却无法轻松。被封在城中的武汉市民,该承受怎样的风险和压力,为了全国人民付出多大的牺牲呀!外人很难知晓和体验。武汉人民是用自己的牺牲,去换避免病毒全国乃至全球蔓延。只有身在武汉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境况下的焦虑和折磨,看着身边熟悉的人和家庭出现病例,精神上的紧张和压抑是难以言表的。著名的湖北籍作家方方曾说过: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并在一文中写道,湖北人扛下灾难,为让国人生活如常,心里也会踏实许多……
是呀,被封城中的武汉人为全国人民扛下灾难,正用自觉防范的行动阻止疫情的扩散,与猖獗的病毒搏斗,为国人筑起坚毅的藩篱。避免了疫情的扩散。又有多少白衣天使逆行而上,不顾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怜惜,增添了无尽的牵念。
又过了几天,他在朋友圈晒出照片,说今日去一菜市场,买到了腊肉和新鲜蔬菜,又能坚持十天了。我问老张,城中怎样?需要什么,尽管说。老张马上在朋友圈上晒出收到的各种水果、食品,特意文字说明:一切都好。收到的东西一个月也吃不完,谢谢朋友们的关心,千万别再寄了。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老张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清亮的汤圆,圆润的水饺,一盆水仙花正好盛开。还配上了文字:元宵佳节,水仙花开,汤圆饺子好吃!花香书也香!
我马上点赞。为坚守疫区的武汉人民,为坚强乐观的朋友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农历二月二这天,老张的微信出现了这样的文字:武汉封城第三十三天,二月二龙抬头,下午阳光明媚,昙华林也有了些许声音,那是鸟在说“昙华林我爱你。”电视报道,武汉新增病例连续几天下降到3位数,一切向好,心跳速度也慢了些许。老张书舍门前的茶花开的正好,开的正艳!书桌上朋友送的水仙已花开二季!花开了!鸟唱了!龙都抬头了,春天真的来了。武汉也快解放了!
他问我,你那怎么样。我说,已经清零了。他说,那就好,保重。
前几天,他在朋友圈发布消息,说《我们的白衣天使》一书,其实一年前已在老张计划内。今年正赶上这次疫情。在足不出户,没有电脑,没有团队的前提下,老张约请了昔日的学生和“老张书舍”三位志愿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完稿成书。等疫情远离之时,支援武汉的白衣天使返回自己故乡之日,带上一份武汉人的感恩之心!我们要做一个大写的人,不忘白衣天使的再生之恩。
我激动地为他来个大大的点赞。这个老张,时刻不忘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支援,在这个非常时期出书,让世人永远记住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
如今最后一个方舱医院也休舱了,武汉新增病例已降至个位数,抗疫已见曙光。
他说,春天来临,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一切向好。待温疫走时,樱花会开满大武汉的,樱花欢迎你们。
我从心底生出感慨,心有阳光便可抵抗任何灾难。心有大爱,情满人间。城中的老张,我向你致敬。向英雄的武汉人民致敬!让我们共同迎接樱花怒放的那一天。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于忠民,高级工程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起在报刊、电台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200余万字。多次在征文大赛中获奖。多篇作品入选各种作品集。出版长篇小说《红碱滩》、《香雨分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