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雄风,“侉子之王”乌拉尔M-72为何风靡至今

作为最老、最著名、生产历史最长的“侉子之王”,乌拉尔M-72军用摩托车以重心低、坚固耐用、便于维修著称,有着梦幻般的粗犷而古典的气质,充满战争的野性和雄性的味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构筑起一代又一代侉迷们的青春与梦想,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炙手可热的收藏,传奇色彩愈来愈浓烈,升值空间愈来愈大,更显弥足珍贵。

二战期间,纳粹德军大量使用的宝马R12军用摩托车不仅是不可或缺的通信和联络工具,而且更是希特勒中颇具杀伤力的战争武器——由宝马R12、R35、R61和R75等军用摩托车组成的纳粹德军的摩托化部队沿着铁路线高速突破国境,攻城掠地,无往而不胜。

宝马R12

此时,驰骋战场的宝马军用摩托车已为希特勒“闪击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出色的表现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关注。虽然斯大林从来没有骑过军用摩托车,但他已看到了纳粹德军机械化部队大量装备以宝马R12为主的各种各样的军用摩托车所带来的优势,因此迫切希望为苏军装备这样一种用途广泛的军用摩托。

为了赢得战机,未雨绸缪的斯大林果断决定跳过研制与开发阶段,直接仿制宝马R12军用摩托车,授意有关部门去德国商谈引进宝马R12事宜。由于希特勒当时正忙于闪击波兰无暇顾及此事,于是苏联人只能偷偷地通过中立国瑞典弄到了5辆宝马R71民用车——其结构和技术性能与宝马R12却几乎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R71为民用车,既无必备的军事装备,也无边车部分,不适合作战。工程师们迅速拆解了宝马样车,仔细测绘了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然后“依样画葫芦”生产了模具,制造出发动机和变速箱。

1940年隆冬,苏联全国上下群情奋起,全力以赴,努力扩军备战。此时,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乌拉尔工厂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终于赶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成功地以宝马R71为蓝本,参照宝马R12军用摩托车增加了边车部分和军事装备,制造闻名遐迩的红色经典——乌拉尔M-72型边三轮军用摩托车,并在随后短短的半年中生产出数百辆M-72军用摩托提供给苏军,受到了最高统帅斯大林的表彰。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苏联人民开始进行英勇的卫国战争,很快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乌拉尔工厂受到德国飞机的疯狂轰炸,工厂被迫搬迁至西伯利亚大草原的边缘地带。

在非常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工人们同仇敌忾,夜以继日,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保家卫国,至1942年10月25日,总共生产了9799辆M-72,并装备于苏联的侦察部队和机械化部队。

虽然,最初仿制的乌拉尔M-72无法达到宝马R71的技术水平,还存在着诸如压缩比小、加速性能差、热效率低、耗油量大、减震性能差、车辆过重等缺点,与著名的宝马R12军用摩托车还有较大差距。但这些摩托车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使苏联红军有效地歼灭了德国法西斯的有生力量为苏联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宝马R12、R71等军用摩托车的全套技术资料无条件提供给苏联乌拉尔工厂,从而使乌拉尔M-72有了实质性进步,再加上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技术革新和选用最好的材料,使其更适用于越野和军事行动。

1945年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穷凶极恶的小日本末日到了。苏联红军摩托化部队驾驶着乌拉尔M-72威风八面、气宇轩昂、浩浩荡荡驶入中国东北,沉重打击了日本关东军。当时的乌拉尔M-72普遍使用军绿色或具有较强隐蔽作用的迷彩色,并普遍配置一挺7.62mm机关枪和一门PF98式120mm大口径迫击炮,行驶中装弹、瞄准、射击,迅速有效地歼灭关敌人有生力量,可谓是所向披靡,锐不可挡,被称之为火力突击流动平台。

乌拉尔M-72配置了功率为22马力,排气量0.75升,双缸四冲程发动机和四挡加倒挡变速箱,使用了外置踏板及可掀起的风挡玻璃,以重心低、坚固耐用、便于维修著称,可用于通信联络、战场警戒、目标侦察、火力袭击等多种任务,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乌拉尔M-72可谓是跳战壕英姿飒爽,冲浅滩纵横驰骋,过独木桥随心所欲,越陡坡如履平地,能在50°C的高温天气和-20°C的严寒环境中正常使用,行驶速度85km/h。车上除一名驾驶员外还可搭乘两人,或者运载100kg重的武器、弹药、军用装备等,成了当时性能最先进的军用摩托车之一。

“侉子之王”乌拉尔M-72在快速战场救护、火力支援等作战活动中机动灵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如流星、去如闪电、洋溢着无言的霸气。在此后的60多年里,乌拉尔工厂总共生产了大约320万辆乌拉尔M-72,广泛装备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骑兵部队、特种部队和宪兵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历史时期先后进口了3000多辆乌拉尔M-72军用车。

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参照M-72研制出了国产长江750型摩托车。作为国产车中为数不多的大排量摩托之一,长江750结构简约、线条洗练,其对置双缸750ml发动机、四速/倒挡变速箱、轴传动、大扭矩、宽直车把,以及独特的发动机排气声浪和由发动机直接驱动倒挡带来的16km/h倒挡速度,无不显露着大型车的特有魅力。该车耐用且机动性强,早期曾在边车上加装机枪作为火力突击车用,作战效能颇佳。1964年起被列为中国部队常规装备,仅1964年~1966年三年间,近4000辆长江750三轮军用摩托车交付部队。

长江750

虽然在二战中曾经辉煌一时,但到上世纪50年代,各个主要军事大国就已将挎斗摩托从主力军事装备中排除了出去。乌拉尔“挎子”也由过去为军方生产侧三轮,转为现在为玩家而生产,采用更好的质量控制、制造工艺、合金材料,引入了精确的模具、严格的公差、全新的烤漆和镀铬工艺,产品远销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希腊、挪威、芬兰、瑞士、德国、埃及、伊朗、南非、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等国家。自M-72诞生以来,已有超过300万辆的乌拉尔摩托车交付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专门生产侧三轮摩托车的厂家。

在挎斗摩托诞生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间,这一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的交通工具,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风景和乐趣,更一度成为了“军中骄子”,在那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地上频繁往来,在侦察、战斗、通讯、通勤等方面表现出色。时至今日,在经过了百余年的沧海桑田后,虽然因战争形态的改变,摩托车已逐渐远离了战争的中心舞台,但仍在警界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各类经过改装的军用摩托车也在我们的摩托车“发烧友”手中重获新生,更令这朵曾经的“战地奇葩”,散发出了一丝久违的幽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