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波||书之韵(散文)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王杏波,微信名语墨,现居昆明寻甸,小学高级教师。看书是常态,喜欢朗诵,爱好书法,闲暇弄弄文字,诗歌及散文作品散见网络平台。将平凡经营好,过诗意的生活。
书之韵(散文)
文/王杏波(云南)
好好读书。一句最简单最朴实的话,至今仍在耳畔回漩。自记事开始至少年时期,到工作,乃至如今,父亲的这句话"要好好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知说过多少遍,当时只觉得无所谓,甚至可笑。可一旦说得多了自然就落在心里,烙在骨子里了。现在每每还会蹦出来,倒觉得那么入耳,也明白了父亲当初挂在嘴边的话是那么在理。
父亲是个医生,早年在县城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历史的原因,很多人被遣返回农村,失去了工人的身份,我的母亲也不例外。而父亲也曾经被隔离审查。我依稀记得那个早晨,母亲说她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大树被风折断了。一早上母亲都忧心忡忡的,坐卧不安,她预感要出事。我从母亲的不安中隐隐感到一丝恐惧。这或许是唯心的说法,又或许是母亲对亲人的牵挂,第母亲的第六感官应验了。当天下午果然有消息传来,说父亲被隔离审查了,让交待问题。后来父亲的工作保住了,但被发配到本县最偏远,条件最差的一个乡镇卫生院工作。那时我在离县城不远的乡村老家刚读完小学。因学校教学质量不好,父亲毅然做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决定,带着我和弟弟随他一起去他工作的那个乡镇读书。据说那个乡镇的中学教学质量很好,教师几乎全是中师生。至此,我的人生便开始了新的转折,新的起点让我后来的生活逐渐迈入一个高点。
我是父亲的宠儿,也是时代的幸运儿。常言道严父慈母,可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未喝斥过我,更别说动手打过我了。工作之余父亲回家探望,我总让父亲抱,让他帮我洗澡,母亲曾说这么大的人了也不知害臊。而我依然粘着父亲……
我到了新的环境,新的学校,遇到了一群好老师,无论是学识还是为人,都是我生命中的导师,时常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当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后,这种情感愈发强烈!我在内心千百次地说:老师,谢谢您!一帮好同学也是我今生的甜美回忆,至今仍有三五好友不离不弃,实属难得。在寻甸县第六中学(即阿旺中学)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是我此生最美好的记忆。我愉快地学习,每天畅游书海;开心地生活,虽然生活很艰苦,物质极度匮乏,但人却活得有滋有味。那儿的一草一木,老师、同学皆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印痕。后来我曾一度去当年的那个学校,试图寻找那个时代的画面,却早已物是人非,唯记忆历久弥新。
我和弟弟在父亲的监督下,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当年我都听腻了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一是好好学习,二是赶快做作业。可那时的我们却并不能体会这朴素简短的话语背后深藏的含义。我喜欢读课外书,而父亲总不让看,怕影响我的学习,而我自有妙招。每次我把课本,作业本放在上面,而下面则偷偷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八十年代中期,武侠小说及琼瑶的言情小说一度盛行,风糜大陆,我也身陷其中。父亲特别喜欢武侠小说,现在已八十九岁高龄的他,当年的嗜好丝毫未减,他的书柜里几乎是武侠小说和《今古传奇》杂志。我们就住在医院的职工宿舍里,每当父亲去上班,我匆匆做会儿作业,便如饥似渴的匍匐于书海。猛然听到走道上突然传来父亲沉重的脚步声,我才被惊醒,于是一阵手忙脚乱,迅速把书放抽屉里,实在来不及,拉过课本和作业本盖在上面,然后假装专心的样子,在本子上写着……父亲看看我们认真的样子,满意地笑了,临了还不忘说一句赶快做作业,我一本正经地答应一声“好”。待他转身下楼去上班,脚步声渐远时,我不禁哑然失笑,得意之余又开始了我的课外书之旅。就这样我无数次的故伎重演,父亲都没看破,还是不愿揭穿我的小把戏,至今不得而已。好时光总是不长久。我读完初二时,因父亲所属的乡镇划归到另一个云南所辖市区,很多人此因此申请调动工作,回到离老家近一点的地方工作,父亲也不例外,成为工作调动大军中的一员。而我的去留则成了焦点,因老师教的好,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实在不愿再换学校,请求父亲让我住校,坚持一个人在当地读完初三。父亲权衡再三,拒绝了我的请求,说是不放心我一个人在此,决然把我带走。为此,我还闹了点小情绪,但最终我还是登上了回家的那列小火车。随着呜呜的鸣笛声,咣当咣当的车轮轧过冰冷的铁轨,我的心被重重捶打着,渐渐转凉,一沉再沉,不知未来……
再见了!我钟爱的学校,我敬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们。一切渐渐在我的泪眼婆娑中模糊了……艰难地挥手说声再见,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当火车钻出遂道的那一刻,我看到前方一片明亮……
后来我顺利的考起了师范,1988年7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来我又陆续读了函授专科、本科。每次父亲都积极支持我,说趁年轻好好读书。在他眼里只要读书,爱学习就是好的。而父亲一直固执的认为那些整天只知玩乐,不学无术之人在皆是不行的,甚至是坏的。
看着父亲日渐弯曲的背,我不由唏嘘岁月的匆匆与无情。父亲虽高龄,仍不愿放下他喜爱的书,甚至连生病住院也带着去看。上个月还让我买本《封神演义》给他,看完后又兴致勃勃的让我再买本《红楼梦》给他,我都遂了他的愿。书,成了父亲退休后,安度晚年的一种乐趣,也成为我们兄妹几人新生活的支点。(除一个姐姐当年没考上高一级学校)其余的都是凭读书而跳出了农门,大姐是工人,哥哥和妹妹继承父亲的衣钵,也成为一名医生,而我和弟弟则当了教师。这在80年代的农村,无疑成了众乡艳羡又敬佩的对象,茶余饭后少不了啧啧赞叹!现在儿孙辈依然好好读书,将父母的文化遗风传承下去。这,无疑是父亲在垂暮之年的莫大安慰!
【组稿编辑: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