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人脱发?说一说古人中那些饱受谢顶困扰的名人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大锤粉丝交流群已经建立啦!各位读者老爷可以添加群助手微信:447925803178 进群!
咱们一起畅聊古今历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锤在这里等着您~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目前我国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人,也就是每六个人之中就有一个受脱发的困扰。应该说,脱发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由于导致脱发的原因很多,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脱发的病因和机理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咱们大锤说史毕竟是个说史栏目,咱们不是医疗节目,所以对于脱发的防治和病理分析,大锤就不加赘述了。我们本期要说的,就是跟脱发有关的一个话题,这就是历史上那些饱受脱发困扰的名人。
其实因为种种原因,出现脱发乃至谢顶的情况,在我国古代也是非常常见的。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脱发患者中,头一个,就是2700年前的人,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手下的楚国令尹、著名政治家,孙叔敖。这里大锤补充一句,孙叔敖既不姓孙也不姓孙叔,他实际是芈[mǐ]姓,名字叫做敖,孙叔是他的字,后人将他的字和名合在一起,称他为孙叔敖。
在后人眼中,孙叔敖以两件事闻名。第一件就是他曾经带领楚人治水,修建了淮河上的著名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而另一件事,就是孙叔敖他谢顶,并且因为谢顶,孙叔敖还专门拥有一个关于谢顶的专有名词“突秃”,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经在解释“孙叔敖突秃”这句话的时候说过,突秃就是掉头发、谢顶的意思。而且从历史资料来看,孙叔敖的谢顶还比较严重,因为他去世的时候只有38岁。也就是说,孙叔敖在38岁之前就已经严重谢顶了。
在我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中,曾经有完整的一套对脱发症状的分析,具体包括身体阳气不足、外邪入侵等等。不过古人也知道,不同人的脱发可能有不同的理由。这方面,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就曾经给自己诊治过脱发。
那是公元1073年,他去常州赈济灾荒,当年除夕夜他在常州城外居住。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且当时在野外过夜,气候寒冷,苏东坡感受良多,于是就写了两首诗来记录自己的状况。
其中一首他就提到“重[chóng]裘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意思就是他穿了好几件外衣都顶不住夜寒,脚冻得冰凉,而且刚刚洗过头发之后感觉头都重量轻了,看来自己头发又稀少了不少。对于自己的脱发问题,苏东坡在诗里就给自己诊断了,他是这么说的:“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也就是苏东坡认为自己是最近思乡太过,导致情绪比较低落,导致了自己头发哗哗往下掉。其实在此之前的公元1072年,也就是苏东坡35岁的时候,他在《宿临安净土寺》一诗中就已经注意到自己的脱发情况了。
古人基于传统的健康理念,认为脱发就代表着身体的衰弱。南宋诗人陆游陆放翁就在《渔扉》一诗中感叹自己“偶因束带悲腰减,常为梳头感发稀。”意思是说自己消瘦了,头发也掉了不少了,总之就是身体不大好,这都属于上面所说的这类思路的自然延伸。
当然,也有面对自己头发日渐稀疏但是还比较看得开的。比如唐朝的著名大诗人、文学家韩愈韩退之。韩愈一直身体不大好,在他的作品里曾经屡次提及自己的早衰,比如他曾经说过自己年纪还没到四十岁就已经两眼昏花、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所以韩愈能够比较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谢顶。
他在一首诗里专门调侃自己的脱发,这个诗的内容是这样的:韩愈说最近自己十分懈怠,诗书也不怎么读了,眼看着自己都已经谢顶了,都老掉牙了,也没有什么成就。当然,韩愈在诗中对自己的谢顶没有表示任何的忧虑,他在诗里说的是,既然都谢顶了也没啥成绩,那就这样吧,过一天算一天吧!
而且韩愈不仅看得开,还会用谢顶这事来自黑。他曾经写过一篇故事叫做《毛颖传》,是说一个架空的虚构人士,叫做毛颖,是战国时代中山人。他后来在秦朝服务,担任中书令很长时间,贡献也很大。其中有一个情节,有一次皇帝叫毛颖来,准备派任务给他,毛颖就脱下帽子谢恩,结果皇帝看到不戴帽子的毛颖已经谢顶了,于是皇帝就嘲笑他说你已经老了而且还谢顶,看来不能胜任我交给你的任务啊。对于这个情节,后世就有学者认为,这个桥段实际是作者韩愈在用自己的谢顶来自黑。
行文至此,我们再说一位谢顶人士,其实,他的事迹跟谢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大锤仍旧认为他是谢顶界的英雄好汉。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清朝末年甲午海战中的海军豪杰,致远舰管代邓世昌。
因为按照清朝末年汪诗侬的《所闻录》记载,邓世昌个子矮小而且谢顶。考虑到后来黄海之战以身殉国的时候,邓世昌才45岁,他谢顶的时间也是比较早的。当然,作为“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主角,邓世昌更为人关注的是他的不朽精神。
热门推荐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