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药的简单归纳
【陈 皮】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气香,味辛、苦。以色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切丝,生用。
【药性】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脾胃气滞、湿阻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治脾胃气滞、湿阻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之佳品,对寒湿阻滞中焦者,最为适宜
2.呕吐,呃逆:有苦降之性,《名医别录》谓其“下气,止呕”,《本草纲目》以其“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故为治呕吐、呃逆之佳品
3.湿痰寒痰,咳嗽痰多:苦温,长于燥湿化痰,又能理气宽胸,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4.胸痹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故内有实热、舌赤少津者慎用。
【橘红】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煎服,3~10g。
【橘核】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理气,散结,止痛。
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等。
煎服,3~9g。
【橘络】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
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
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
煎服,3~5g。
【橘叶】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叶。
性味辛、苦,平。归肝经。
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
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
煎服,6~10g。
【化橘红】
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光五爪”。
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
煎服,3~6g。
【青 皮】 《本草图经》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主产于福建、浙江。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切厚片或丝。
个青皮气香,味苦辛,以色黑绿、个匀、质硬、香气浓者为佳;四花青皮气清香,味酸、苦、辛,以皮黑绿色、内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或醋炙用。
【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用】
1.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苦泄辛行温通,性猛入肝,善于疏理肝胆之气,尤宜于肝郁气滞诸症
2.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3.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炙用增强疏肝止痛之力。
【使用注意】本品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鉴别用药】陈皮、青皮二者皆理中焦之气而除胀,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食积不化等症。但陈皮性缓,偏归脾肺,重在理脾肺之气,尤善理气调中,对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效佳;又长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青皮性烈,偏入肝胆,偏行肝胆之气,善于疏肝破气,又能消积化滞,主治肝气郁滞之乳房胀痛或结块、胁肋胀痛、疝气疼痛,以及食积腹痛,癥瘕积聚等。
【枳 实】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气清香,味苦、微酸。以外皮色黑绿、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或麸炒用。
【药性】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应用】
1.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
2.痰阻气滞,胸痹,结胸
3.脏器下垂
【用法用量】煎服,3~1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枳壳】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与枳实相同,但作用较为缓和。
功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煎服,3~10g。孕妇慎用。
【木 香】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原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从广州进口,称为广木香。国内云南引种者,名“云木香”。
气香特异,味微苦。以香气浓郁、油性足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或煨用。
【药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用】
1.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积不消,不思饮食: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之气滞,故为行气调中止痛之佳品,又能健脾消食,故食积气滞尤宜。
2.泻痢后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泻痢后重之要药。
3.胸胁胀痛,黄疸,疝气疼痛:走三焦和胆经,能疏理肝胆和三焦之气机
4. 芳香醒脾开胃,在补益方剂中用之,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
【用法用量】煎服,3~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虚火旺者慎用。
【川木香】
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
性味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功能行气止痛。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
煎服,3~9g。
【土木香】
菊科植物土木香的干燥根。
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安胎。
适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3~9g,多入丸散服。
【沉 香】 《名医别录》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气芳香,味苦。以含树脂多、香气浓、味苦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应用】
1.寒凝气滞,胸腹胀闷疼痛:辛香走窜,性温祛寒,善于行气散寒止痛
2.胃寒呕吐呃逆
3.肾虚气逆喘息:温肾纳气平喘,常用于治疗肾虚气逆喘息
【用法用量】煎服,1~5g,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阴虚火旺者慎用。
【檀 香】 《名医别录》
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干燥心材。
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嚼之有辛辣感。以色黄、质坚、显油性、香气浓厚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应用】寒凝气滞,胸膈不舒,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呕吐食少:善理脾胃、利膈宽胸、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
【川楝子】 《神农本草经》
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
气特异,味酸、苦。以个大、饱满、外皮金黄色、果肉黄白色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
1.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苦寒清泄,既能清肝火,又能行气止痛,为治肝郁气滞疼痛之良药,尤善治肝郁化火诸痛
2.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炒用寒性减弱。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其他】同科属不同种的植物苦楝树的成熟果实,称为苦楝子。其性状与本品略有不同,性能功效相似,但毒性较川楝子为大,应区别用药,不能混淆。
【乌 药】 《本草拾遗》
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以质嫩、粉性大、切面淡黄棕色、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用】
1.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疝气疼痛,经寒腹痛:能疏理气机,散寒止痛,入肺、脾、肾经,故能治三焦寒凝气滞疼痛。
2.肾阳不足,膀胱虚冷,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煎服,6~10g。
【荔枝核】 《本草衍义》
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气微,味微甘、苦、涩。以粒大、饱满、光亮者为佳。
捣碎,生用或盐水炙用。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应用】
1.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2.胃脘胀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
【香 附】 《名医别录》
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气香,味微苦。以色棕褐、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或醋炙用。用时碾碎。
【药性】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应用】
1.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善理肝气之郁结并止痛,为疏肝解郁之要药,肝郁气滞诸痛症均宜。
2.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疏肝理气,善调经止痛,故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3.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常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证
【用法用量】煎服,6~10g。醋炙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鉴别用药】木香与香附均有理气宽中止痛之功;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诸症。但木香主入脾、胃、大肠,善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为治胃肠气滞之要药;兼有疏理肝胆气滞作用,治胁痛、黄疸、疝气疼痛等。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佛 手】 《滇南本草》
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气香,味微甜后苦。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者为佳。
切片,生用。
【药性】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应用】
1.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辛香行散,味苦疏泄,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2.脾胃气滞,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3.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香 橼 《本草拾遗》
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
气清香,味微甜而苦辛;香圆气香,味酸而苦。以个大、皮粗、色黑绿、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应用】
1.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2.脾胃气滞,脘腹痞满,呕吐噫气
3.痰多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鉴别用药】佛手、香橼均能疏肝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肝胃不和以及湿痰咳嗽,常相须为用。其中佛手疏肝理气止痛略强,香橼燥湿化痰略胜。
玫瑰花 《食物本草》
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
气芳香浓郁,味微苦涩。以色紫红、朵大、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应用】
1.肝胃气痛,食少呕恶
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3.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梅 花 《本草纲目》
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入药分白梅花、红梅花两种。白梅花主产于江苏、浙江,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入药以白梅花为主。
气清香,味微苦、涩。以完整、含苞未放、气清香者为佳。
生用。
【药性】微酸,平。归肝、胃、肺经。
【功效】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应用】
1.肝胃气痛,郁闷心烦
2.梅核气
3.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3~5g。
娑罗子 《本草纲目》
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浙江七叶树或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
气微,味先苦后甜。以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应用】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薤 白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
有蒜臭,味微辣。以个大、饱满、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异滞。
【应用】
1.胸痹心痛:辛散温通,善于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要药。
2.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大腹皮 《开宝本草》
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大腹皮气微,味微涩;大腹毛气微,味淡。以色黄白、质柔韧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应用】
1.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甘 松 《本草拾遗》
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以主根肥壮、芳香气浓者为佳。
切段,生用。
【药性】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
【应用】
1.寒郁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辛温芳香,专归脾胃经,故能行气消胀,醒脾开胃,散寒止痛。
2.脚气肿痛,牙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九香虫 《本草纲目》
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
气特异,味微咸。以完整、色棕褐、发亮、油性大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药性】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
1.胃寒胀痛,肝胃气痛
2.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刀 豆 《救荒本草》
豆科植物刀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以粒大、饱满、色淡红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温中,下气止呃,温肾助阳。
【应用】
1.虚寒呃逆,呕吐
2.肾虚腰痛:《重庆草药》单用刀豆2粒,包于猪腰内烧熟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6~9g。
柿 蒂 《本草拾遗》
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
气微,味涩。以个大、肥厚、质硬、色黄褐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涩,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应用】呃逆: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为止呃逆之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5~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