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科研论文的评估准则和结构
来源:《出版与印刷》2017年第4期P53-57
作者:韩映雄、马迁
DOI: 10.19619/j.issn.1007-1938.2017.04.012
摘要:论文主要描述了高质量科研论文的评估准则和结构。期刊论文的评价准则包括题目与问题、数据或信息、研究方法或分析框架、结构与逻辑、发现与结论、语法与规范这六个维度。定量研究的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或研究背景、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与讨论。定性研究的论文很少严格地将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与讨论这三部分单独呈现,多数情况下这三个部分是混合交织在一起的。
关键词:论文评估;论文结构;写作技巧
一、科研论文的评估准则和标准
表1 论文评分度量表
对于期刊论文而言,其容量肯定比博士论文小,也没有博士论文承载的独特功能,因此评价准则和标准也就与博士论文稍有区别。一般而言,期刊论文的评价准则包括以下方面:题目与问题、数据或信息、研究方法或分析框架、结构与逻辑、发现与结论、语法与规范。
题目与问题主要是指论文所探讨的主题是否是真问题以及问题是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科学研究现实中的问题极其丰富,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研究。有些问题不需要研究和讨论,它会随着学科本身发展的深入而自行消失和得到解决。有些问题是挡在发展面前的拦路虎,必须予以解决。后者才是值得花精力去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对问题的判断是评估一篇论文的第一步,也决定着论文能否进入审阅环节。
数据和信息方面的评估要求主要是衡量数据或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是定量研究的话,还需要考虑样本量及代表性。如果是定性研究的话,重点考虑的是个案或研究对象的信息丰富性。如果在这方面有欠缺的话,该论文的发现和提出的观点也就相应地受到影响甚至质疑。
研究方法或分析框架是衡量一篇论文的关键准则之一,它本质上是研究工具。一篇论文如果在这方面有缺失的话,很难想象这篇论文能有新的发现或新观点。问题与方法之间有四种组合——老问题老方法、老问题新方法、新问题老方法、新问题新方法。一般而言,后三种组合的研究都可以采用,但老问题老方法的研究是不被鼓励和采用的。
结构与逻辑尽管很重要,但往往是很多论文的硬伤。论文的结构既指整篇论文各部分的分工,也指每部分内部段落之间的划分。有些论文在一个自然段涉及很多主题,不断切换主语,这就是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一个自然段就应该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或讨论。逻辑是指论据或数据是否支持论点,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内句子之间的关系。何谓逻辑?狭义上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由此,论文的逻辑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思维和推理是否符合规律。有时候,人们说某篇论文有点乱,或是思路不清晰,等等,这实际上反映出该论文的逻辑不够严密。
发现与结论有两个判定标准。一是发现或结论是否是依据数据结果或信息材料而得出的,二是与同类研究相比是否有新的观点。后者也同时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依据。
二、定量研究的论文结构
尽管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基于两种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设计,但其实都具有以下共同的表达资料即撰写论文的一般形式。巴比[2]认为以下要素是最基本的构成:目的和概论、文献回顾、研究设计与执行、分析与阐释、总结与结论。
定量研究的论文结构比定性研究更为统一和固定,它更多时候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论文结构很相似。
一般而言,定量研究的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或研究背景、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与讨论。
引言或研究背景部分主要是为读者交待研究的缘起或因何原因促使你想到了这个问题。关于缘起,有很少一部分论文主题是出于研究者的好奇心驱动的,大部分论文主题是源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后者往往就是我们通常所强调的研究是否具有价值和问题意识。在我国,无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等基金项目,都十分强调研究成果在解决现实问题或建构思想理论体系上的贡献和作用,这其实就体现了这些基金关于研究价值的偏好。由此,在引言或研究背景部分,论文要告诉读者的是选题的缘由、价值及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文献回顾是完整的规范的期刊论文所必须的。但遗憾的是,有很多期刊论文对此并没有要求。关于文献回顾,在笔者撰写的《文献综述及其撰写》(载《出版与印刷》2017年第1期)一文中有专门的探讨,在此不再赘述。有必要说明的是,尽管有些论文没有明显地将文献回顾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呈现,但其在论文的分析过程中有很多关于同类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评论。这种处理方式多见于评论性文章或演绎式理论建构的论文。
研究方法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交待数据或信息从哪里来,对这些数据和信息按照何种规则给予分析和处理。在定量研究中,这部分必须要交待研究对象即抽样方法,样本或被试特征,数据或信息采集方式——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或是其他方法以及相应的工具,问卷回收率,以及数据或信息分析或处理技术与工具(如使用SPSS等)。
结果部分主要是报告基于数据的结果。在这部分撰写时,不要急于对这些数据的意义给予解释,而应该是用统计学语言予以陈述。如“男生和女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样的句式和说法。
结论与讨论部分是作者观点集中体现的部分,也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有些论文在这部分只是简单地将基于数据的意义或结论描述出来,这是不够的。严格地说,这样做只是达到了结论报告的目的,但没有讨论。何谓讨论?如何撰写讨论呢?简单地说,讨论就是把你的发现和结论与同类研究的结论予以对比并尝试解释异同的成因。假如你的发现与前人的结论是相同的,你也不必沮丧,这表明要么你用数据验证了前人的预言或演绎结论,要么你在新的研究对象上取得的结论与前人在另一种研究对象上的结论具有相似状态或特征。假如你的发现与前人的结论是不相同的,那你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因何不同。如是后者,恰恰就给了你发挥和展示论文水平的挑战和机会。在这部分,假如你的主题与相关政策或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的话,你还可以依据研究发现或结论进一步表达或揭示政策意义或价值。政策意义或价值是指你的发现或结论将会对现行政策、制度或未来要修订或颁布的政策与制度具有哪些指导与启示。正如前文所述,大部分研究都是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研究价值,政策意义就是一种典型的研究价值的体现。在这部分,有些作者会撰写改革建议,这是不妥当的。建议是建立在对问题诊断和确认基础上的,没有问题确认,何谈建议呢!
三、定性研究的论文结构
与定量研究的论文结构相比,定性研究的论文在结构上与其稍有不同。定性研究的论文很少严格地将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与讨论这三部分单独呈现,多数情况下这三个部分是混合交织在一起的。与此同时,由于编辑的偏好以及碎片化阅读习惯的逐渐渗透,定性研究(这里不包括严格规范的质性研究)的论文一般会将主要观点或讨论的主题作为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都如此)。这种做法也是导致上述三个部分混合呈现的主要原因。
与定量研究相比,很多定性研究的论文基本不会交待研究方法及信息资料来源(有些论文就没有信息资料哦)。中文期刊中的很多定性研究的论文更多的是观点——证据(分析过程)的呈现方式。一篇论文就是由几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观点——证据(分析过程)组成的。解释性研究的论文多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论文结构。
上述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观点——证据(分析过程)如何有逻辑地在论文中呈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安排。换句话说,这其实就反映了作者先讨论哪个问题,其次是哪个问题,最后是哪个问题的顺序。对于一篇一万字以内的期刊论文而言,处理好这个顺序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定性研究的论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论据不能有效支持论点或分析推理过程不够严密,或者经常是用已有的资料或文献有选择地用来支撑作者所提出的自认为新颖的观点和看法。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论文通篇就是几条政策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却缺少事实证据和案例,整个分析论证过程就是预测式的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