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饮冰: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帝权(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物
江汉文明探讨系列之一:
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帝权(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物
作者:黄饮冰
位于江汉平原的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是上世纪50年代因为水利建设工程发现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群。石家河遗址群曾发现过两批201件玉器,不少石家河出土的玉器被国家与湖北相关博物馆收藏,但相对于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来说,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器的特色是小型而精致,这些玉器体积小、重量轻,纹饰简洁,做工却很精细,玉器的寓意夜很深。如在埋小孩的瓮棺之中,往往出土有不少造型丰富的玉器,有人面、飞鹰、猪龙、蝉、璜、管等,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如玉人头、玉鹰、玉虎头和玉蝉大多出土于成人瓮棺之中,这些玉器显示了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华部分。
有专家说,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头基本都具有“头戴冠帽、菱形眼、宽鼻、戴耳环和表情庄重”的特征,但在造型上富于变化。这些玉制的人头形像可能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师的形象。石家河文化的动物形玉器多为写实造型:展翅飞翔的玉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玉虎头方头卷耳,生气勃勃;玉蝉写实的形象,开创了商周时期玉蝉造型的先河。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对以上评价,我并不都赞同。专家所谓的“菱形眼”,是“丹凤眼”,楚人崇尚的美男子、美女子,都是“丹凤眼”。石家河玉人头与后来生活于江汉平原的楚人的审美习惯,是一致的,所以千万不要把“丹凤眼”搞成了“菱形眼”,破坏了楚人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
专家所谓的“这些玉制的人头形像可能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师的形象”可能还没有说到位。有些人头像可能级别更高。至于工艺水平并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想搞清楚的是这些玉器的文化和人文内涵。
2015年11月考古人员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寻找大型建筑遗迹时,意外发现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共发现各类玉器240余件。此次出土的玉器有玉佩、玉如意、连体双人头像、鬼脸座双头鹰等,其中的连体双人头像和鬼脸座双头鹰真正的震撼了我。
本文专门对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进行解析。下图就是石家河“连体双头像”。
连体双人头像
在2016年元旦得知石家河新发现的消息后,仔细端详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好几天了。面对这个玉像,我想到了“一体两面”,想到了“神而帝”,想到了姓族时代晚期存在的“女主双首领制”,伏羲和女娲也浮现在我面前,因为我从中也看到了“人首蛇身”,还想到了柏拉图的《会饮篇》,如何把握呢?我彷徨了好久。
我一直想对江汉文明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无奈手头掌握的资料很少,直到这个“连体双人头像”真正的震撼了我。我决定慢慢地勾勒出江汉文明的面貌来。
一、“连体双人头像”的哲学含义是“一体两面”
从造型上看,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就是“一体两面”思想的形象表达。
要把“一体两面”形象地表达出来,在构图上,就有三种情况出现,一种是两面为女性(阴),一种是两面为男性(阳),一种是两面为男女两性(阴阳)。这正好是与柏拉图的“三种原始人”相对应的。所以柏拉图的“三种原始人”的理论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其理论源头的,这个源头,就是石家河的“连体双人头像”,因为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表现“一体两面”思想的偶像。
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一体两面”思想的偶像表达。反过来说,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也是“一体两面”思想的产物,“一体两面”的哲学思想才是产生“一体两面”偶像物的根本原因。
二、“连体双人头像”是“神而帝”的象征物
传说中有“神女而帝”的女娲,也有“神男而帝”的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等。无论是神女而帝还是神男而帝,体现的都是“一体两面”,即女娲、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等,既是神,也是帝,是神帝一体,神和帝的两面性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那么,“神和帝的两面性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又是什么意思呢?“神而帝”就是君权和神权合一的意思。
这涉及到神权和君权的问题。原始国家有三个权力,一个是神权,一个是君权,还有一个是军权。我在《权威的起源——神帝君王和原始宗教的兴衰》一文中探讨过。
在原始国家出现之前,神权和君权就已经产生了,神权和君权逐渐地集合在最高统治者的手中,集神权和君权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帝。帝本身是天帝,是诸神的统领着,君是人群内部的统治者,在人群的联合不断扩大后形成了族群,君权统治不了族群,超越于人群的统治权力随着就出现了,这个超越于人群之上的统治权力,就是神权和君权合一的帝权。军权是在族群之间的对抗和争夺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权力,是统治军队的权力,统治军队的权力在出现后被叫做王权,统领军队者才是原始的王。王是护卫帝的。后来王又取代了帝,集神权、君权、王权与一身,成为最高统治者——王。
军队存在的证据是什么呢?军队存在的证据是城墙,因为城墙是防卫系统。当然,在城墙出现之前,军权就已经产生了。根据中国的传说,指挥军队的人一般手持“钺”,所以“钺”(石钺、玉钺等)是军权出现的标志。
谈中华文明,我们是不能从青铜器开始的,而要从玉器开始谈。中国最早的记载是“以玉为神”和“以玉为兵”,权力的信物也是“玉玺”。中国古代的战争也称“起干戈”,所谓“干”,就是木棍子,所谓“戈”,就是“石戈”、“玉戈”。巫师通灵的法器是玉器,各级统治者也手持不同形制的玉器。在中国的国家化历史中,青铜器并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玉器。这从“化干戈为玉帛”的成语可以感受到。
从考古看,石家河时代已经是城邦国家了。石家河古城及周边存在的同期古城就是石家河已经是城邦国家的证据。石家河存在的陶祖,也证明石家河时代的盛期是父系时代。
关键的一点还在于,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带有有血沁。血沁说明“连体双人头像”制造出来后,享受了血的祭奠,“连体双人头像”的神圣地位是可想而知的。
所有的证据综合起来,再看“连体双头人像”,其内涵就可以清晰起来——石家河时代的“连体双人头像”,是“神而帝”的象征物,不过,这个帝不是女性,而是男性。
“连体双人头像”的一面是神权的代表,一面是君权的代表,君权来自神权,神权保佑君权,即统治者的权力来自神,是代表神行使统治权来统治世俗,代表天庭统治人间,而且君权和神权是相通的,君即神,神即君,君神合一者则为帝,所以我断定其为帝的信物,帝的信物就是帝权的象征物。
这个“连体双人头像”,可能是“神男而帝”的伏羲。伏羲是男权崛起的代表,在古史上也认为伏羲是帝王的开端,即第一个男帝王。在《史记》中,神农氏是伏羲氏的继承者,黄帝是神农的继承者,而夏商周均承认自己是黄帝之胄,伏羲也无愧于第一男帝。
三、“连体双人头像”也证明了“人首蛇身”的记载不是妄言
《列子.黄帝篇》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山海经》记载的华夏祖先,也以“人首蛇身”居多。从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看,双头是很明显的人头,连接在一起的是圆筒形的蛇形身体,的确是“人首蛇身”,证明“人首蛇身”的记载不是妄言。
“人首蛇身”并不是说我们的祖先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而是对我们的先祖“蛇崇拜”的记忆的表达,即我们的祖先是崇拜蛇的人。
《列子.黄帝篇》同时也说明,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是一体的,他们有共同的种族属性和明确的继承关系,这与我的论证是一致的。不过,我早说清楚了,女娲神和女娲氏,是两回事情,请注意吧!
四、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古希腊文明为华夏文明的海外变体的有力证据
1、古希腊男风文化
古希腊人认为爱情只发生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只有性、婚姻跟生殖,这就是古希腊文明中的“男风文化”。
古希腊人对“男风文化”的毒害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柏拉图在《会饮篇》中传达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他认为男性爱人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知识与美德的交流,这就是柏拉图的精神恋。在斯巴达地区,如果男性之间过于沉湎肉欲,会面临流放或者流血牺牲的惩罚。但这些并没有能消除“男风文化”的流行。
从一定意义上讲,古希腊的灭亡,与荒诞的男风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古希腊灭亡之后,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男风文化,并且将男性之间的肉欲发扬光大,以至于达到了荒淫无度的程度。这一发展也导致了之后的罗马帝国开始限制男风文化。罗马皇帝皈依基督教,基督教开始成为欧洲的主流宗教。在基督教成为欧洲的主流宗教之后,男风文化才终于到了一个尽头。
古希腊尽管风行男风文化,但在古希腊却看不到这个文化的起源线索。石家河“连体双头人像”的发现为古希腊的男风文化的起源做了注脚。
2、柏拉图的《会饮篇》的实质是维护男权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说:
【从前人与现在人不一样:第一,从前人类有三种人,不像现在只有两种。在男人和女人之外,还有一种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人。这种人现在已经绝迹,但名称还保留着:‘阴阳人’,他们在形体上和名称上都是阴阳两性的。第二,从前人的形体是一个圆团,腰和背都是圆的,每人有四只手、四只脚,头和颈也是圆的,头上有两副面孔,前后方向相反,耳朵有两个,生殖器有一对,其他器官的数目都依比例加倍。为什么从前人有三种,身体如此构造呢?因为男人由太阳生出,女人由大地生出,阴阳人由月亮生出,因为月亮同时具备太阳和大地的性格。这种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自高自大,乃至于图谋向诸神造反。于是宙斯和众神商量对付办法,他们不能灭绝人类,否则就没有人类对身的崇拜和牺牲祭祀。但人类的蛮横无礼不能容忍。宙斯想出一个办法,一方面让人类活着;另一方面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办法是把每个人截成两半,这样他们的力量削弱了,而数目加倍了,这样侍奉神的人和献给神的礼物也就加倍了。截开以后,他们只能用两只脚走路。把人截开后,宙斯叫阿波罗把人的面孔和半边颈项转到截开那一面,把截开的皮从两边拉到中间,拉到现在的肚皮地方,把缝口在肚皮中央系起,造成现在的肚脐。然后把皱纹弄平,只在肚皮和肚脐附近留下几条皱纹。】
【原来人这样被截成两半之后,这一半想念那一半,想再合拢在一起,饭也不吃,事也不做,直到饿死为止。若是这一半死了,那一半还活着,活着的那一半就到处寻求匹偶,一碰到就跳上前去拥抱,不管那是全女人截开的一半(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女人),还是全男人截开的一半。这样,人类就消灭掉了。宙斯起了慈悲心,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把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从前都是在后面,生殖不是借男女交媾,而是把卵下到土里,像蝉一样),使男女可以借交媾来生殖。由于这种安排,如果抱着相合的是男人和女人,家会传下人种;如果抱着相合的是男人和男人,至少也可以平泄情欲,让心里轻松一下,好去从事人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像这样,从很古的时代,人与人彼此相爱的情欲就种植在人心里,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医好从前截开的伤痛。 】
【凡是由阴阳人截开的男人就成为女人的追求者,男情人大半是这样起来的,至于截开的女人也就成为女情人,男人的追求者。凡是由原始女人截开的女人对于男人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只眷恋和自己同性的女人,于是有女子同性爱者。凡由原男人切开的一半而成的男人,寻的都是男的;还是少男的时候,他们就亲近男人——因为他们是由原男人切开的一片,爱和男人做朋友,喜欢和男的一起睡,乃至于互相、拥抱交缠在一起。在少男和小伙子当中,这种男人通常最优秀, 因为他们的自然最具男人气。这就是“娈童”和“象姑”们。他们在少年男子中大半是最优秀的,因为具有最强烈的男性。有人骂他们为无耻之徒,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的行为并非由于无耻,而是由于强健勇敢,富于男性,急于追求同声同气的人。最好的证明是只有这批少年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在政治上显出是男子汉大丈夫。一旦到了壮年,他们所爱的也就是少年男子,对于娶妻生养子女没有自然的愿望,只是随着习俗去做;他们自己倒宁愿不结婚,常和爱人相守。总之,这种人的本性就是只爱同性男子,原因是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如果这样一个人,无论它是少年男子的恋爱者,还是另一种恋爱者,碰巧遇到另一个人恰是他自己的另一半,那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呢?他们就会马上互相爱慕,互相亲昵,一刻都不肯分离。他们终生在一起过共同的生活,可是彼此想从对方得到什么好处,却说不出。没有人会相信,只是由于共享爱情的乐趣,就可以使他们这样热烈地相亲相爱,很显然,两人心中都在愿望着一种隐约感觉到而说不出来的另一种东西。……他们每个人都会想,这正是他们许久以来所渴望的事,就是和爱人熔成一片,使两个人合成一个人。 】
【这一切就在人类本来的性格:我们本来是完整的,对于那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爱情。〔柏拉图,237-242〕】
不知道你明不明白伟大的柏拉图的意思。伟大的柏拉图面对古希腊人的“男风文化”,想出了原始的人有三种,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还一种是男女合体的阴阳人,而且原始的人,不论是男人、女人还是阴阳人,都是圆团形,即两个男人合成一个圆团形的男人,两个女人合成一个圆团形的女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成一个圆团形的阴阳人。宙斯把每个人分成了两半,即一个男人被分成了两个男人,一个女人被分成了两个女人,一个阴阳人被分成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就是人类爱情的原因。柏拉图用此解释了人类的爱情。
这样一分割,问题就来了,因为两个从同体分开的个体都要寻找自己的那一半,就出现了男人和男人相爱,女人和女人相爱,女人和男人相爱三种情况,只有男女相爱对人类的繁衍有利,其他的都是灭绝人类自身的。这就是柏拉图提倡男性爱人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知识与美德的交流,而不是身体的交合的原因。柏拉图自然是崇尚男人之间的爱情的。
柏拉图的三种原始人的理论,与史前存在的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对应的。只是作为男权的代言人,柏拉图为了维护男性权威走向了肯定男性之间的爱情合理性的极端。
3、石家河“双头连体像”是古希腊“男风文化”的源头在古代中国的有力证据
我们在说到古希腊文明中的“男风文化”的时候,也应该想到古希腊群体中的“女风文化”也是很流行的,否则柏拉图就不会提出原始状态的人有三种之说。但是,由于男权的存在,在古希腊,“女风文化”被抑制没有流行起来。
以前我总以为柏拉图说的是神话,在看到了湖北天门石家河“双头连体像”之后,我明白了柏拉图说的不是神话,而是史前人类真实经历过的一个特殊时期。柏拉图理论的基础和来源,就是这个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文化。
看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很明显的是,双头相貌是一模一样的,身体连在一起,相向而共存。而且,从双头的相貌看,其相貌是男性。
至此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古希腊“男风文化”的文化源头在古代中国的证据。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和古希腊的“男风文化”都是中国古老的“一体两面”崇拜的产物。
4、古希腊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海外变体
文明的分野就体现在对“一体两面”哲学思想的实践上。中国远古用“一体两面”来表达帝权的合理性——帝权神授,人间的统治权来自天庭的授予。拥有帝权的人,是能通天地的人。在人类的繁衍上,则是伏羲女娲模式,阴阳结合带来华夏文明和人口的昌盛。
离开了母体文明的古希腊文明,把崇尚男性机械地实践着。古希腊崇尚男性之间的爱情,而认为男女之间只有有性、婚姻跟生殖,包括柏拉图一类的哲人,也认为【“娈童”和“象姑”们。他们在少年男子中大半是最优秀的,因为具有最强烈的男性。有人骂他们为无耻之徒,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的行为并非由于无耻,而是由于强健勇敢,富于男性,急于追求同声同气的人。最好的证明是只有这批少年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在政治上显出是男子汉大丈夫。一旦到了壮年,他们所爱的也就是少年男子,对于娶妻生养子女没有自然的愿望,只是随着习俗去做;他们自己倒宁愿不结婚,常和爱人相守。总之,这种人的本性就是只爱同性男子,原因是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男性之间的爱情寻找理由,这势必把男风文化推向了极致,导致古希腊文明后继乏力的局面。
五、“一体两面”既是根本的神性,也是根本的人性
我考察中国的上古史,发现在史前时代,的确存在一个以“一体两面”为神圣的时代。
“一体两面”思想的来源可能是写实的,即“一体两面”是古人看到的真实存在。从传说看,中国一直有双头蛇的传说,也许在远古时期真的有很多的“两头蛇”存在,古人在一个时期崇拜“两头蛇”,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连体双头人的存在。也许在远古时期也存在“双头人”,人们由“双头蛇”崇拜间而奉“双头人”为圣,产生了“蛇身的双头人”崇拜,所以“连体双人头像”也可能是“双头蛇”的演变体。
对于蛇崇拜,我在多篇文章论述过了,有兴趣的可以到我的网易博客看一看。
直观看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感觉“一体两面”思想的来源可能跟人类的繁衍联系不大。两性交合才能繁衍后代,交合就是两个不同性别的人融为一体,在繁衍上,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但人类的繁衍导致的男女的交合是一时的,不是永久的,所以人类的繁衍只能产生“两面”的意识,而不能形成让两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体”的思想和偶像物。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紧紧地合为一体的。
回到“连体双头人像”本身来寻找本源。前面说过,“连体双头人像”应该有三种组合,一种是“男男组合”,一种是“女女组合”,一种是“男女组合”。
对于石家河“连体双头人像”的人像,我认为是男性,其依据也是石家河的陶祖证明了石家河处于男权时代。但为了讨论的需要,姑且把这个“连体双人头像”看做是男男组合和女女组合的代表吧!因为很明显两个人头像的性别是一致的,但还是看不到男女组合的连体人偶像。就是根据这一点,我排除了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与女娲伏羲的联系。对于“伏羲女娲交合图”,大家都是熟悉的,是伏羲女娲蛇尾相交,并没有像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一样身体合一。所以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只能是“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物,而不是对伏羲女娲关系的表达。
可惜看不到比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更早的“一体两面”的造型了。
但是在生活中还是可以找了把两性结合在一起的形成牢固关系的形态,这个形态就是“家庭”。
“一夫一妻”制实际上也是“一体两面”的体现,这个古老的婚姻制度一直繁荣昌盛,是人类婚姻的主流,而与之相伴的,是不能否定的同性婚姻的事实存在,尽管我们排斥同性婚姻,但同性婚姻的确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绝迹,顽强地存在着。
在原始群时期,人类没有伦理观点,性本身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因为强者的存在,性的竞争性也是很激烈的,原始群中的强者拥有更多的性交权,并还要排斥其他同性的性交权,这一点在动物界表现的很明显,在原始群早期人类与动物也没有什么区别。性在异性之间得不到满足,就只能在同性之间寻找满足,这个原因也许是同性性行为最早的原因。那么在原始群早期,人类的性行为就呈现两种状态三种形式:在男性是原始群的强者时,最强的男性霸占大多数的女性,性的形式就是一男对多女和男对男。在女性为强者时,最强的女性会霸占多数的男性,性的形式就是一女对多男和女对女。总体看,就存在男女、男男、女女三种性形式。所以这种不正常的同性性行为在原始群时期就已经存在,这种不正常的同性性行为是性控制的结果。
在原始群晚期,人们认识到了性的独霸性不利于人类的繁衍和人口的昌盛,原始群实行了“群婚制”,同性性行为也可能受到了人们的唾弃,这个时期可能人类的性行为回归到了常态。
但是这种“群婚制”没有避免近亲繁殖,可能这个时期就产生了不少的怪物,如连体双头人。这些连体双头人让人们产生联想,形成了“原始人是两个人合在一起”的认识,这个想法不断被丰富,就形成了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所说的神话。
接着人类开始进入伦理社会,人类以母亲为纽带组织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人类的母系姓族时代。在母系姓族时代,女主单亲家庭出现了,姓族内部的性行为被禁止,性行为只能在异性族的男女之间进行。为了确保女权社会的稳定,女性把男性在生殖中的作用隐瞒了。这个时期产生的生殖神话如女娲造人,根本就没有男性的存在,是女娲独立地造出了人类。在人类遇到了大的灾难时,也是女娲独立克服,如女娲补天,是女娲一个人把天补好了。
第二次大洪水让中国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殖文化。因为大洪水和海浸一起发生,女娲族群的一支被阻隔在鲁南的凫山一带,周围不见其他族群存在,女娲的这支后裔不得不重回群内繁殖。女性对生殖权的垄断神话被打破,伏羲走上了历史舞台。伏羲女娲再传人类的神话就在此时诞生,为了消除同姓女男之间性行为的害羞感和心理障碍,女娲为媒、伏羲定姓氏的传说也诞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女主双亲家庭产生了,在姓族内部,也产生了女主双首领制度,在祭祖时,伏羲也成为了祖神,与祖神女娲一起配享祭祀,爷娘庙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大洪水减少的人口毕竟太多,为了保证繁衍,在新形成的伏羲女娲文化的引导下,有些姓族之间结成了固定的婚姻联盟,形成两个固定的对偶姓族。长久之后,固定的对偶姓族又进一步形成了固定的男女之间的对偶关系,固定的男女对偶关系进一步演变成了“女婚男嫁”的婚姻制度,这样在血缘姓族之间,男人都要嫁到对方的姓族中去,父子不可能在同一个人姓族,但祖孙可以在同一个人姓族,这就形成了中国存在的“祖孙亲”的习俗和“父母之邦”的由来,这也是伏羲女娲倡导婚姻之初始吧!
在大洪水期间形成的伏羲女娲文化,是两性关系阴阳调和的文化。这个文化,让男性作为女性的附属,走进了家庭,走上了社会,为姓族社会过渡到氏族社会打下了基础。
在中原地区,在姓族社会向氏族社会过渡期,实行的实际上是女主双首领制,在过渡到氏族社会时期,实行的是男主双首领制,总概括就是“帝后体制”。经过神化,在中原地区,人伏羲和人女娲也就上升为祖神了,伏羲和女娲在祖神庙一起接受祭祀。
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人们在大洪水的驱使下从平原重回山地,女权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他们统一的祖神是女娲,各自的首领也号称女娲。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同性性关系也是被唾弃的。
在这个时期,南北的女娲崇拜是不一样的。南方崇拜的依然是那个远古以来的造人的和补天的女娲,而北方的女娲被与伏羲成婚、婚姻之神的女娲取代。
具体回到江汉地区。大洪水消退之后,平原显露出来,人们不再居住于水中之州和山地上,迁居于平原。在江汉平原,随着农业文明的继续发展,人口和财富都增加了,族群之间的争斗也增加了,男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男权势必要崛起。江汉临近中原,中原地区形成的伏羲文化势必影响到江汉地区,为男性争权火上加油。男性要争权,女性要维权,性的控制和争夺再度成为了主要矛盾。
在农耕社会和战争年代,男性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女权社会不容许男性组织男主双亲家庭,把女男之间的性关系限制在繁殖上,这种不和谐的两性关系,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分裂。
这种分裂不是我在危言耸听。女性对男性的排斥,在中国的传说和古史中是有记载的。如商族是简狄吞燕子蛋而来,简狄没有告诉后人他们的男系祖先是谁。周族之祖姜原外出看见一个巨人脚印,踩它一脚就怀了孕。满了十月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原把这个儿子遗弃了多次,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这实际就是遗弃男婴。在西方有产翁制的说法,女人生下孩子就被赶走,由男人上床当产父,意即儿子是由父亲生出来的,这是男性争夺生殖权的表现。
再次想起江汉平原的《牛郎织女》的神话。西王母反对的不是生孩子,而是组建男主双亲家庭,反对的就是女人跟男人跑了。对于女权社会来讲,留住女人才能维持女权社会。
这种特殊时期,形成了女性社会对女人的性权力的控制,限制了女性,等于是限制了男性。除了生殖的需要外,女王们禁止女性和男性发生性关系,甚至生出的男孩,都要被遗弃或驱赶出姓族。这种性控制,在古俗上可以找到遗迹,如上巳节,允许男女私会,如《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可以鹊桥相会,但时间是有限制的,一年可能只有某个季节或某段时间可以,其他时间不许。
在姓族向氏族过渡时期的性控制,目的是维护女性社会的稳定,拒绝男权的崛起。但这种性控制,最终形成的是性苦闷,性的苦闷只能在同性之间、人和动物之间得到解决。同性恋、人与狗交、人与羊交,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在姓族社会向氏族社会过渡期,除中原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大概都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史前女风文化和男风文化的由来。
男风文化和女风文化,是人类史前时代性控制的结果,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体两面”是根本的人性。
那么这种男风文化和女风文化,对于中原的伏羲女娲族群来讲,就是异类。中原地区的伏羲女娲族群,也因为和谐的两性关系,成为了最大的族群。在伏羲女娲文化取得了对江汉的绝对影响之后,由伏羲女娲族群和古夷人糯农部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就是华夏族群。神农氏以江汉为中心,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代伏羲氏为王。
文化分野由此就产生了。可能周边的女权社会继承了女风文化,男权社会继承了男权文化。她(他)们这些族群被作为异类,不被雄踞江汉和中原的华夏族群所容忍,逐渐地被边缘化。
对于史前存在的女权社会,并不是一些学者的杜撰,而是真实存在的。女权社会的遗迹,在现在的湘西和滇黔高原上,还可以找到文明遗存。
“一体两面”与权力的联系,是在祭祀中逐步结合的。造人的女娲是第一人神,古人在祭祀的过程中有设立“尸”(尼)的习惯,祭祀女娲是要设立女娲之尸,由女娲之尸代表女娲接受祭祀,享受祭品。经过长期的演变,女娲之尸就获得了女娲的神权和首领权,成为了“神女而帝”者,这种神权和君权合一的体制,与西藏的班禅和达赖是一样性质。这种神权和首领权连成一体,雕刻成玉器,就形成了石家河“连体双头人”的器型构造,所以我肯定,石家河“连体双头人像”型的玉器,是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这个石家河“连体双头人像”,就是“神而帝”的最高统治者的权柄。
六、文明的优势——大道致中,阴阳调和
在华夏文明的起源阶段,反应“一体两面”的图案和器物是很多的,如河姆渡的“双凤朝阳”图案(我解释为“双鹄护日”),太阳为中心,两仪是双鸟。如伏羲女娲交合图,一边是伏羲,一边是女娲,两尾交合在一起。所以“一体两面”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
我们一直在谈中道,在谈中庸,中庸或中道的的理论基础就是“一体两面”,真正的中道,是建立在“一体两面”基础上的阴阳调和,阴阳调和才有“中”,阴阳不调则“中”不存。大道致中,阴阳调和。
由“一体两面”到“阴阳调和”和“两位一体”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等诸观念的形成,是一脉相承的。
中华文明的优势,在其起源阶段就是十分明显的。
七、天国立于江汉,石家河就是天庭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伏羲文化的确是起源自中原,神农氏的祖族(古夷人糯农部)也的确是形成于湖南。
伏羲文化在大洪水期间形成于豫东鲁西南,在大洪水逐渐消退的过程中,伏羲女娲族群向西进入豫东鲁西南平原地区,并逐步向西传播。距今5000年左右,中原的女娲伏羲族群进入豫西,与古夷人糯农部相遇于豫西,形成了庙底沟二期文化。伏羲文化在考古上实际是仰韶文化的东支,在种族上,是华尼夏人(古夏人)东支。
而起源于鄂西和江汉平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是古夷人糯农部文化。庙底沟文化(距今5900年)是仰韶文化和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交互影响的产物,是神农型仰韶文化,即古夷人和古夏人的融合文化。在庙底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4900年到4800年),实际就是神农文化,而庙底沟二期文化又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源头,所以神农氏是崛起于豫西豫南和鄂西鄂北的。
距今4900年,神农氏走上历史舞台,开创了大洪水之后中国的新农业文明。但是在距今4800年时期,发生了一次偶然的降温事件,一颗彗星在华北与地球相撞,中原文明遭受毁灭性的的打击,北方人口再一次回流到江汉和洞庭湖地区。距今4600年,石家河文化以江汉为中心兴起;同时,在距今4600年的时候,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文化也再度兴起。考察整个中原、两湖、江淮及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可以看出,距今4600年的时候,整个中国的文明具有了统一性——黑陶。黑陶是黑崇拜的载体。此期中国文明,在黑崇拜下实现了统一,这就是古史和传说中神农氏为天子的全部秘密。从距今4900年开始,神农氏的确是天下的共主,神农氏的统治中心就在江汉平原,其统治中心就是石家河。
天是男权的代表,所以天为父。神农氏是天之子,所以为天子,号令天下。汉江和天河是对应的,古江汉流域即为天域,石家河就是天庭。
在此期间,在南方和西南方,与江汉对立的,是众多的女儿国。为避开男权,女儿国迁移到了湘鄂西和滇黔高原的山区里。女娲也逐渐演变成了众女王之母,西王母崇拜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此期间,在西北方和北方,形成了无数的男王国家。一部分男王国家西迁,在中亚、西亚、环地中海地区形成了众多的国家,他们或许有南风习俗的遗留。
对于石家河古城,前期是神农氏的中心城,后神农氏政权逐渐移向中原。黄帝取代神农氏后,石家河可能成为了夏后氏的活动中心,这可能就是在距今4300年,石家河文化走向最强盛的原因。对不对,慢慢论述吧!
我的观点一直是在变化的,还没有形成定论。
黄饮冰2016年1月14日星期四于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