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人 有 多 不 爱 洗 澡?

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
即便有浴霸,洗澡仍然是危险的试探
而在古代
既没有自来水,又没有暖气
洗澡似乎真是一件难事
古人究竟是怎么洗澡的
且听小印一一道来!
名人们居然这么不爱洗澡?
古代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淋浴蓬头,更没有全方位立体按摩浴缸,人的头发又长,袖子也宽,洗澡似乎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于是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对洗澡有深刻厌恶情绪的人,他们的邋遢程度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诗魔”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个,他写过一首《沐浴》: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白居易说自己已经有很多年没洗过澡了,尘垢布满了肌肤。他洗完澡后称体重,居然惊奇地发现自己变轻了好几斤!
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一代文豪白居易!
而另一个人的邋遢程度,赶超了白居易,稳居宝座第一,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说起王安石,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是那个才高八斗,温文尔雅,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大文豪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不爱洗澡!
他不爱洗澡的名声是从苏洵的《辨奸论》中传出的,邋遢的光辉事迹可谓“青史留名”!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究竟有多不爱洗澡呢?

《宋史》记载

“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是说他自少年起衣服就是脏的,也不洗脸,史书言他“面黧黑”。
当王安石的脸像包拯一样黑时,家人还以为得了什么怪病,就请大夫来看究竟是什么病,大夫来一看,说“相公无疾,垢积面耳,洗即愈。”
大夫的结论是王安石非常健康,脸黑就是因为太久没洗脸……
同僚吕惠卿实在是看不下去,就托人弄了澡豆送给他,让他注意一下个人形象。
王安石虽感动,却又嫌麻烦不洗脸,推辞说“我的脸是天生就黑,靠洗是洗不白的。”
于是,我行我素的王安石依旧蓬头满面,见皇上也不例外。
宋神宗与众大臣商讨改革之事,听着听着,神宗竟笑出声来。原来,有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胡须中爬出来,神宗一时没忍住笑了。
退朝后,王安石问同行的王禹玉皇帝为何发笑,王禹玉指着王安石胡子上的虱子告诉他原因。
王安石十分尴尬,忙让侍从抓掉,而王禹玉存了调笑他的心思,说:
“屡游相须,曾经御览,未可杀也,或曰放焉。”
这只虱子多次游览相爷的胡须,也被皇上召见过,不仅不能被杀了,还应该放了,甚至要歌颂一下这只虱子。
王安石《梅花》
王安石面对众人的嘲笑,还是坚持不洗澡,衣服一穿就是一年,宁愿放在火上烤,也不愿水洗,成为了一个行走的气味制造机。
这可难倒了和他在经常一起的朋友们,有送他衣服的,有送他香菜的,但王安石依旧是“将不洗澡进行到底”!
终于,好友韩玉汝伸出魔爪,要给让王安石彻底改头换面,强行将他拉进一所寺庙洗澡,并让仆人把他的脏衣服丢了,摆上新衣服。
谁知王安石也不管衣服是不是自己的,洗完澡穿好衣服就走,留下一干朋友目瞪口呆。
真是“在下王安石,为不爱洗澡代言”!

同样是宋代,却有一个爱干净,甚至洁癖到了邪乎的人,他就是“北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
米芾从来不用被人用过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被人碰了都要立马扔掉或者送人。
米芾《晋纸帖》
洗澡可谓是他的人生大事,每天洗澡每天洗衣服在他这里是最寻常的。此外,他的身边还要时常备水,来满足自己是不是就要洗手的需求。
后来,他又开始嫌弃浴盆毛巾等清洁用品不干净,自创了“自来水”,将水装在壶中倒出,淋浴全身,然后等待自然风干,也算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干净!
古代官员居然还有洗澡假!
白居易,王安石不洗澡难道是没时间吗?
米芾每天要洗澡是因为他没事可做吗?
那必然不是。《礼记》记载:
“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
古人虽然不必每天洗澡,但是隔个三五天洗澡洗头发也是礼的基本要求。
周朝规定,“三日具沐,五日具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洗澡与祭祀相关,祭祀与打仗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并不是纯粹的个人卫生问题,朝廷甚至专门放假让官员们回家洗澡。
电视剧《甄嬛传》
汉朝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一下沐”,即官府每五天给官员放假一天,专门用来洗澡,这一天也被称为“休沐”。
到了唐朝,“每五天休一次洗浴假被改为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叫做“休浣”。
案牍劳形,休沐假难得,还在工作的官员就想着五天过完后要如何消遣。因此,大多数官员在休沐假这天并不都会认真洗澡。
刘禹锡的诗云
“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
他们会亲访友、游山玩水,把盏痛饮,煮茶品茗,各有享受。“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秋天,大伙儿趁着休沐浴假的空闲,一边赏菊,一边共醉。
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局部)
及至宋代,名为休沐的假日,乃是皇帝额外的恩赐。
苏东坡的诗句可以为证:
“天风淅淅吹玉沙,诏恩归沐休早衙。”
对于皇帝赐予的象征性的沐浴假,大诗人苏轼也是心存感激。
后来的沐浴不受季节、时间、制度、身份的限制,而成为一般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不仅春暖花开的暮春、酷暑炎热的盛夏要经常洗澡。
就是寒风凛冽的隆冬也要经常洗澡,洗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白居易,王安石是真的没时间洗澡吗?

不,他们纯属是不爱干净!
不爱洗澡,讲究却挺多!
古人的“洗澡”不是现在通俗意义上的洗澡,“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洒足也”,即现在的“洗澡”二字在古代只是是洗手洗脚。
《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浴,洒身也”因此,将“洗澡”、“沐浴”结合,才是最接近现在意义上的洗澡。
《说文解字》
印象中的古代洗澡条件都十分艰苦,但爱好干净,智慧勇敢的劳动人民绝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
在漫长岁月中,他们发明了许多独到的洗澡方法,一点也不输今日家中的淋浴头!
洗澡器具

古人努力第一步,改善洗澡器具!
古代的普通人一般用浴盆或修建人工浴池来满足需求。而达官贵人可以使用温泉水,水温既恒定,又不用呼哧呼哧地烧水。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唐玄宗每年十月都携杨贵妃到华清宫的温泉汤度假,这是最豪华,最顶级的帝王般享受。
电视剧《杨贵妃秘史》
到了最幸福最会消遣的宋代,出现了商业性的公共浴池,汴京城有“浴室院”;临安城叫“香水行”。“悬壶于门”是公共浴池的标志。
这些公共浴池专门设置了为顾客搓澡的服务生,早上浴堂门口还兼营“面汤”——洗脸水,为人们提供洗脸服务。
苏轼在泗州浴后写了一首诙谐小词: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宋代“香水行”
到了元明时期,商业性的公共浴池更加大众化了。浴室服务的对象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连项目也日渐多样化,搓背、剃头、修脚等等应有尽有。
在这些公共浴室洗澡除了要交“汤钱”外,各种服务须另外付钱。
《朴通事谚解》中记载了当时元大都公共浴池的一张价目表:洗澡5个钱,挠背2个钱,梳头5个钱,剃头2个钱,修脚5个钱,全套一共19钱。
小印不禁想起令人神往的东北洗浴中心,听说服务周到,项目又多!
洁肤用具

今天有浴巾、浴球,沐浴露,而古人的设备也一点都不差!
《礼记·玉藻》中记载
“浴用二巾,上缔下绺。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唏身。乃屦,进饮。”
是说,洗澡擦身要用两块巾,一块细葛巾擦上身,另一块粗葛布擦下身。擦干净后,出浴盆,踩在用蒯草的茎编织的席上。蒯席粗糙,用脚磨蹭,刮足垢。
然后,再在用香草煮的浴汤里洗一遍,踩在蒲草编织的细席上,披上一块布帛或衣衫。
等到身上干了,才穿好衣服,穿上鞋,喝着专供洗完澡喝的酒,感慨一下人生大事。
电影《青蛇》
这样细致的清洁,已经赶超了不少现代人,而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古代,古人为了保持皮肤洁净细腻,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魏晋以后,古人将豆粉和药混合制成,用来洗手洗面,称之“澡豆”,是当时的一种高级用品。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
“用洗手面,十日色如雪,三十日如凝脂。”
据说,东晋富可敌国的富豪石崇放置了“甲煎粉、 沈香汁”供洗浴后搽手涂面。
而唐代流行口脂面药,杜甫《腊日诗》曰: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口脂面药是一科搽脸防冻裂的化妆品,犹如现代的香脂之类,可使皮肤白润,洗澡后使用,有护肤养颜的功用。
电影《画皮2》
你以为这样护肤完成后,整个洗浴就结束了吗?不不,古人洗浴完毕,还要搽香粉,喷香水,一点也不失为精致的猪猪。
香氛用品
宋代贺铸《小重山》词:
“薄晚具兰汤,雪肌英粉腻,更生香。”
古人夏天洗澡,浴后常在身上搽香粉,这种香粉叫“英粉”,是用滑石粉与中药、香料的细末掺合在一起,称“利汗红粉香”。
相当于现代的爽身粉可遮祛汗臭,使皮肤滑腻。这种香粉不仅可使肌肤“添香”,“滑腻”,而且还能增加皮肤的红润度。
元明时,浴后还要使用“蔷薇露”来驱蚊,相当于今天的花露水了。
看完古人的洗浴流程,你想穿越回去体验一下吗?
社会在不断进步,洗浴文化也千变万化。
但在洗去身垢的同时,也要除掉心垢,做一名真正的君子。
【视频号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名场面”,看看有哪些电影借鉴了世界名画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