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水无香美文扎心的《锥儿》
【大麦荐读】
作者简介
★水无香,原名:王晓辉,80后,甘肃秦安人,曾梦想当律师或语文老师,然而造化弄人,成了一名公司职员。闲暇时喜欢读书、旅行、摄影,余生愿放逐于旅途,用镜头和笔端,记录下过往的人、眼里的好。微信:w506658950。
锥儿
从湖南出差回来的路上,适逢周六,得一天空闲,我便从西安半道下车,专程去看望母亲。
母亲进城已有两月余,虽与母亲每日视频通话,然而话里话外,听得出母亲进城生活各种不适。用母亲自己的话说,野惯了,就适合一天待在地里,伺弄一下果树,打理一下庄稼。然而为了带孙子,母亲不得不丢下了自己的果园椒园,当起了“城里人”。
听我姐说,母亲进城前,看了看家里柜里的面,摸了摸窖里的土豆,尝了尝油缸里的菜油,带着一串长吁短叹走的。走的时候仍然不忘了带上还没做完的布鞋,母亲数过了,家里人大大小小一人一双,还有我还未准备怀的孩子的一双。母亲说,她闲着也是闲着,买来的鞋好看,但是没有自己做的鞋子穿着松活。我姐告诉我母亲,坐火车不能带锥子,可少了锥子,鞋底纳不了、鞋面绱不上,然而母亲带着一摞鞋底鞋面上了火车,全然不顾买锥子的困难。
“那你怎么买到锥子的?”问话的时候,我坐在母亲的床头,看着雨雾蒙蒙的窗外,有火车沿着城墙来来往往驶过,轰轰隆隆声音断断续续传来,我能想象得到,母亲会在无数个夜半醒来,一个人在这个又燥热又陌生的城市,从26层高楼的黑洞洞的窗户向外望去,夜晚的灯光一片,她数着来来往往的火车,煎熬度日,如果有把锥子做布鞋,母亲会好过很多。
“我不害怕(秦安方言,此处意为“担心”),叫我给到处打问的买,到后头,这一大片的开商店的人都知道有个老太太要找个锥儿哩。”母亲笑着说,言语轻淡,似乎要安慰我,叫我不用担心,她可以应付在城里遇到的困难。然而,我脑海里情不自禁想到了一幅画面:一个瘦弱的老妇人,一家店一家店地登门问买锥子,店家起初肯定听不懂,母亲很费力,用浓郁的秦安方言掺杂瘪足的普通话,一边比划着,一边反反复复和店家解释:“锥儿——就是纳鞋的锥儿”,最终只有那些老西安才会明白过来,这个异乡来的老妇人问的是“锥子”,然后又无一例外摇摇头。
“西安有还真有卖锥儿的呢?”问话的时候,我手里握着一把小而精巧的桃木锥,木柄已经被母亲手握地光滑,有着红色黄色相间的木纹,锥刃算锋利,但明显不是工厂加工过的均匀,锥刃和木柄之间,用一点白布紧紧缠住,镶了进去,稳稳当当。
“后来,有人给我说城隍庙有卖的哩!”
“城隍庙在哪里呢?”
“我也不知道么,这么大的地方,我不知道么”母亲噘着嘴说,难以掩饰的失望和无力。母亲用一次次打听比划换来的结果,等于还是没结果,我都不知道西安城隍庙在哪里,何况母亲,我听着心里难受。
“你没让俊辉周末带你去城隍庙去买?”我语言里明显表现出对弟弟的不满。
母亲连忙解释“狗狗,人家两个上班都忙,周末有时候还忙着呢,我不敢给说”我知道母亲就这性格。
“那这把锥儿哪来的?”我好奇追问。
“一个拾垃圾的老婆婆给我一个锥把儿,我拾了一根钢钉,在水泥地上磨来磨去给磨尖了,回来,我叫俊辉给我缠了些布镶上了,牢得很!”母亲开心地笑着,如获至宝似的。
我赶紧低下头,怕母亲看见我眼眶里的眼泪。一边抱怨母亲没给我们说,一边又很心疼母亲,我感觉我就是个做错了事的孩子,锥儿剜心,愧疚难当。
【丁子芮评析】水无香的《锥子》一文,主线一直在叙述母亲从老家乡下到城里的迁移中,所丢舍不下的锥子,并演译出布鞋情。从锥子不能带上火车,到了城里后,又四处打听城里是否有锥子卖,直到女儿内疚且无奈地为她自制了一柄锥子,母亲便喜行于色。其实,本文作者很巧妙地暗示“孝道”之理,应验了有时候“孝顺”就应该“笑顺”,顺应老人的一切,哪怕是老人的缺点。同时还暗示了“传统的、民族的,则是历史的”道理。锥子锥出了鞋底,鞋底成就了布鞋,布鞋发扬了中国风,传承了民族和传统,从而记录了历史。作者若将母亲到城里不习惯的内心世界再细腻一点,以铺垫锥子及布鞋情,此文则更加出彩。
【曾运仪点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的名句。千百年来,已成为歌颂母爱的佳句。而《锥子》一文,恰是表现了这如山的母爱。
文中描写母亲,为了给儿子减轻负担,当起了“城里人”。进城前,安顿好了农村家里的一切。但念念不忘的是带上还没做完的布鞋到城里继续做,让儿女们享受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那份情,全然不顾坐火车不能带锥子及买锥子的困难。
紧接着,作者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向读者展现出一副画面:一个瘦弱的老妇人,一家店一家店地登门买锥子。店家起初肯定听不懂,母亲很费力,用浓郁的秦安方言掺杂憋足的普通话,一边比划着,一边反反复复和店家解释:“锥儿……,就是纳鞋的锥儿”。
这是一篇母爱的颂歌!母亲为了买锥子,来到西安城隍庙。“一个拾垃圾的老婆婆给我一个锥把儿,我拾了一根钢钉,在水泥地上磨来磨去给磨尖了。回来,我叫俊辉给我缠了些布镶上了,牢得很”!于是,一把小而精巧的桃木锥,有着红色黄色相间的木纹,锥刃算锋利。锥刃和木柄之间,有一点白布紧紧缠住,完完整整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想像,一把小小的锥子,它锥出的鞋底,做出的布鞋,浸透着母亲浓浓的爱。
全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刻画人物善于从细节描写入手。并通过描写我的一些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母亲如山的母爱。另外,“我”对母亲的疼爱之心,孝顺之情也跃然纸上。“百善孝为先”这一传统文化牢牢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如刻画人物形象再细腻一些,就更好了。
【大麦心得】大麦不知道还读过多少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文章,大麦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读完《锥儿》后的心里,但有一点绝对是真实的,那就是这把锥儿真真切切扎进了我的心,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痛由心蔓延全身。
什么是好的散文,很多“大家”口若悬河在讲技法,大麦不反对技法,但绝对不崇拜技法。此文就是一个例证,朴实的文字里找不到技法的影子、真实的叙述和描写里找不到技法的痕迹,但的的确确感觉到了朴实文字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份牵挂、那份身为母亲的自觉自愿和责任担当!这分量不是技法所能代替的,这表达不是想象可以代替的,这情感也绝不是靠模仿就可以得来的!
细节,如一把娴熟的刀,大师一样,一刀一刀见精彩、一刀一刀见真情、一刀一刀见真爱。“看了看家里柜里的面,摸了摸窖里的土豆,尝了尝油缸里的菜油,带着一串长吁短叹走的。”“母亲连忙解释'狗狗,人家两个上班都忙,周末有时候还忙着呢,我不敢给说’我知道母亲就这性格。”这些文字,如果扩展开来,会不会是长篇?这些文字压缩之后,会不会是史诗?
“锥儿剜心,愧疚难当”的结句,又是那么巧妙地点明主题、
回应主题、升华主题,这无疑是一篇草根习作中的佳作,大麦如此认为,因为大麦从中咂品到了浓烈的足以燃烧生命的爱!
天安门文学创作室编辑部人员
总 编:海底月
副总编:大 麦
【小说故事部】主编:杨 靖
责 编:穆 清 圆 圆 王 起
【散文随笔部 】主编:大 麦
责 编: 姜 玮 老 鬼
【剧本杂文部】主编:白桦林
责 编:丑 树
【书画摄影部】主编:飞 尘
【评书朗诵部】主编:小姐姐
责 编:黛玉紫诺
【书评赏析部】主编:水 岸
责 编:yingzi 雨 浓
yuny 丁子苪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平台制作:追浪人
pingtaizhizuo:zhuilang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