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与论治  脉诊  各种脉象与主病(二)

(11)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说明: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故脉来往甚为流利,应指圆滑。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故亦为平脉。妇女妊娠亦常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伤寒论》条文选录: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42)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219)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8)

医案选录:

案一:郭某某  男  成年 1949年1月30日(程门雪医案)

偏中,左半身不遂,舌强言蹇,四肢麻木,大便不行,脉弦滑数,舌苔腻厚。厥阳化风,挾痰上扰清空之府。拟清泄厥阳,化痰通络。

炒白蒺藜三钱 煅石决八钱先煎 煨天麻八分 炒杭菊一钱半 茯苓三钱水炙远志一钱 竹沥半夏二钱 薄橘红一钱半  枳实一钱 炒竹茹一钱半

广郁金一钱半 干菖蒲五分 瓜萎皮仁各三钱 冬瓜子四钱 淡竹沥二两分冲

案二:蒋君(裘吉生临证医案)

脉滑数,苔黃厚,身热口干,咳嗽痰多,气痞喘急,大便闭结。湿滞热郁,肺失清肃,用清肺化湿法治之。

瓜篓实四钱扦  浙贝三钱 光杏仁三钱 金沸草三钱 苏子霜二钱

枳壳一钱半 白前一钱半 炒莱菔子一钱半  陈皮一钱 礞石滚痰丸三钱包

案三:张絅庵(古今医案按)

兵尊张絅庵秋间患痢,凡香、连、枳、朴等剂,用之两月而病不衰。士材诊之,滑而有力,失下之故也。用香、连、归、芍、陈皮、积壳,加大黄三钱,下秽物颇多。诊其脉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积滞如鱼肠者约数碗。调理十余日而愈。

(12)涩脉:

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

主病: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说明: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虚;气滞血瘀或食痰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实。

《伤寒论》条文选录: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179)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9)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325)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286)

医案选录:

案一:徐右(裘吉生临证医案)

产后已月余,恶露淋漓不净,量少色紫,小腹隐痛,苔薄脉涩。用生化法治之。

全当归三钱  川芎七分 生蒲黄三钱  红花三分  炮姜四分  延胡三钱  桃仁泥一钱 益母草三钱 炙甘草四分

案二:许右(裘吉生临证医案)

脉弦涩,冲任失司,临经小腹胀痛,腰部酸胀,经色不正,有紫块。用调气活血法治之。

归尾三钱 泽兰一钱半  桃仁一钱  赤芍二钱 制香附三钱 益母草三钱

杜红花八分  延胡三钱 金铃子三钱  丹参三钱  川断三钱  川芎一钱

案三:曹右(裘吉生临证医案)

脉弦涩,苔厚腻,痰气痞塞,全身肿胀,呼吸迫促,便结不畅。此湿蕴痰阻,证颇危重,姑用化痰平喘消肿之剂救之。

控涎丹一钱 大腹皮三钱  桑白皮三钱 浙苓皮三钱 五加皮三钱

陈皮一钱 炒莱菔子一钱 苏子霜一钱半 地骷髅三钱 鲜姜皮一钱

案四:无名(未刻本叶氏医案)

虽属瘀血,上吐下泄,而中焦气亦为之暗伤,色萎脉涩,耳鸣神倦,行动气逆,当治以甘温益虚,不宜谓其瘀而攻之。

熟地  当归  茯苓  炙草  远志  枣仁  柏仁  建莲

(13)长脉:

脉象: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主病: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

说明: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充足,升降流行畅通,气血都无亏损,是健康人的脉象,所谓“长则气治”。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则脉象长而弦硬。凡长而有兼脉,多是病脉。

《伤寒论》条文选录: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医案选录:

案一:无名(古今医案按)

虞天民治一人伤寒,前医以补药治之而发呃逆。十日后,邀虞诊之,其脉长而实大,此阳明内实,误补所致,与大承气下之,热退而呃止。

(14)短脉: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主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说明:短脉是指脉来短于常度。气虚不足,无力鼓励血行,故脉短而虚,所谓“短则气病”。也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短而实,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论,应注意脉之有力无力。

《伤寒论》条文选录: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216)

(15)弦脉:

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说明: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柔和为贵,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机不利,诸痛,痰饮,阻滞气机,脉气因而紧张,则出现弦脉。张仲景云:“疟脉自弦。”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亦常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春季健康人常见脉弦而柔和者,不属病脉。

《伤寒论》条文选录: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6)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324)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364)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217)

医案选录:

案一:殷某某  女  43岁 1958年4月21日(程门雪医案)

少腹弦痛坠胀,小溲短热,精神疲乏,脉弦,苔薄。化肝煎合失笑散为治,疏肝和营,清热化湿。

青陈皮各一钱 炒赤白芍各一钱半 炒丹皮一钱半 姜汁炒黑山桅一钱半 象贝母三钱 福泽泻二钱 橘叶一钱半  橘核四钱 失笑散三钱包煎

案二:阵某某  男  72岁 1955年2月2日(程门雪医案)

脉右弦滑,左濡滑,书云:“脉偏弦者饮也。”高年素有痰饮,咳嗽气逆痰多,畏寒恶风,苔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仿《金匱》法加味。

炙白苏子一钱半包煎 白杏仁三钱 竹沥半夏二钱 薄橘红一钱半

云茯苓三钱 水炙远志一钱 水炙紫菀二钱 水炙款冬二钱 嫩白前一钱半 海浮石四钱 紫石英三钱先煎 煅鹅管石一钱 金匮肾气丸三钱包煎

(16)芤脉: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

说明:芤脉浮大无力,按之中空,即上下两旁皆见脉形,而中间独空。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无所附而散于外,故见芤脉。

《伤寒论》条文选录: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248)

(17)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痛,宿食。

说明:寒邪侵袭人体,阻碍阳气,寒邪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寒邪在表,脉见浮紧,寒邪在里,脉见沉紧。剧痛、宿食之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相搏的缘故。

《伤寒论》条文选录: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283)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139)

(18)缓脉: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主病:湿病,脾胃虚弱。

说明:湿性黏滞,气机为湿所困,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脉见怠缓。有病之人脉转和缓,是正气恢复之征;若脉来从容不迫,均匀和缓,是正常人的脉象。

《伤寒论》条文选录: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192)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曰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23)

(19)革脉: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说明:革脉的外强中空,恰似绷急的鼓皮,由于正气不固,精血不能藏,以致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所以亡血,失精,半产,漏下多见革脉。

(20)牢脉:

脉象:沉按实大弦长。

主病:阴寒内实,疝气症瘕。

说明:牢脉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唯沉取始得,坚牢不移。多是病气牢固,证属阴寒内积,阳气沉潜。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便属危重征象。

(0)

相关推荐

  • 百药无效之沉疴,竟在一夜好转,如此神速!

    2018/4/27 前贤说,"读医不如读案".学医犹学弈,医案犹弈谱:学医犹学书,医案犹古帖:学医犹演兵,阵图无一不当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 ...

  • 《伤寒论》113方——第二十七方,栀子厚朴汤

    太阳八十七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两,姜炙  枳实四枚,水浸,去穰,炒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下 ...

  • 『名医名方』名医名方张聿青 胎前门

               名医名方张聿青经典医案 胎前 张乃修(1844-1905),清末医家,字聿青,又字莲葆.祖籍江苏常熟,又迁居无锡.父张甫崖,兄仲甫,均业医.少自少年时从父习医,同治二年(1863 ...

  • 辨证与论治  脉诊  各种脉象与主病(三)

    (21)弱脉: 脉象:沉而细软. 主病:气血不足. 说明:弱脉沉取方得,细弱无力.主气血不足诸证,血虚脉道不充,气虚则脉搏乏力.病后正虚,见脉弱为顺,新病邪实,见脉弱为逆. <伤寒论>条文 ...

  • 辨证与论治  脉诊絮语

    脉 诊 絮 语 脉诊又称切脉,亦是中医的辨证精华之一.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 脉诊出现很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脉诊的内容,可见在<内经>成书时期,中医脉诊 ...

  • 辨证与论治  脉诊

    各种脉象与主病(一)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表证,亦主虚证. 说明: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

  • 张荣江--脉诊 肝胆脉象

    张荣江--脉诊 肝胆脉象

  • 老中医说脉诊:脉象的组成要素

    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若每种脉象,都能从七要素入手,加以分解,并弄清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原因.机理,则 ...

  • 临床之初,辨证未精,脉诊未达。遇咳嗽患者...

    临床之初,辨证未精,脉诊未达.遇咳嗽患者,习他医经验,喜用麻杏石甘汤,多有治验,小获薄名,喜不自胜,以为治咳法宝. 逢咳便用麻杏石甘汤,后有老妇告知,药后咳减,但汗出体虚,时觉心悸.尤其是虚咳.久咳之 ...

  • 「脉诊」跟张云清老师学习脉诊操作——脉象八要素

    「脉诊」跟张云清老师学习脉诊操作——脉象八要素

  • 朱氏脉学|脉诊案例分享(十二)

    案例一 案例二 左关:肝脉沉,且放电,肝血亏,找麻烦.胆区浮,中取都有条长线(睡眠一般,心理脉是个很纠结的人) 左寸:整个区域都带电,尤其是两肩胛电感强烈,我没法下手摸那种,有时候考虑癫痫脉和用脑过度 ...

  • 中医诊脉把脉28脉象动态图

    中医诊脉把脉28脉象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