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真的吗?

它们象你,陌生人,

这些静止的羽翼,并且你了解它们,
当那石狮的眼睛盯着你,
那大树的叶子在天空仍保持生机,
而笔尖刺透了牢房的墙壁。

----塞弗里斯  (希腊)

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真的吗?

▷菩提之恶花

1

去年11月13日晚,巴黎突发有史以来最惨重的系列恐怖袭击,共有130人丧生,413人受伤。在恐怖分子的冲锋枪扫射下,仅巴塔克兰音乐厅一个地方就有89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巴黎电台文化记者安东尼·莱里斯的妻子海莲娜,就是这89人之一。海莲娜遇难后第三天,安东尼在Facebook上写了一段以“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为标题的网文,引起世界关注。四个月后,安东尼出版了日记体小书《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

很难知道这个小胡子男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是他的这篇文章无疑感人至深,所以一个法国人老婆被恐怖分子杀害之后情感倾诉的文字能如此火起来,还是有点莫名其妙,真得无法想象这篇悲天悯人文字是出自这个悲痛欲绝的男人之手。

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另一名伊拉克男子的性格就没有悲天悯人,已经60多岁的拉马丹,为了替被“伊斯兰国”杀害的儿子报仇,潜入“伊斯兰国”内并用AK47步枪枪杀了7名“伊斯兰国”成员,自己也未能逃脱。类似的事情,一桩变成了一本书,一桩变成了只有电影里才有的复仇,不知最后,两人的心境是否有相同之处。

仇恨这个东西不是释然了就释然的,巴黎恐怖袭击已经一周年有余,在越来越累计的怀念中,活着的人会更痛苦,若是期望一篇文字恐怖分子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真是对这个世界期望太高了,看到文字感动不已,还是那些原本善良软弱的人们,譬如瞧见悲戚不免忍不住用打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良,并不是我们太软弱,而是浊世心太狠,依旧是原来的模样。

文明常常是鲜血铸就的,恐袭案一名幸存者表示,恐怖袭击事件的阴影没有解除,随时都会在他们身边发生,但他们应当顽强活下去。而那个小胡子男人除了开始的一篇文字和一鼓作气的书《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其他时间也会深深地陷入孤寂的深渊之中,失去的创伤不是说原谅就能释怀的。

2

类似《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的小书,还是没有翻完就放下了。就在键盘侠和书评人在知乎上吵成一团的时候,失去亲人的大多数法国人其实还是在一年前的阴影里走不出来。

《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中文版译者明显是个知性美女,她在11月13日的上海书城用另一种方式纪念去年的那场逝去许多生命的恐怖。活着是最好的方式,“巴黎人对自由的热爱不会因袭击而改变”,这话有点鸡汤意味,过去流满鲜血的音乐厅和街道,重新人流如炽,除了痛彻心脾的亲人,大多数人或许已经忘记了阳光下的罪恶。

在罹难者忌日前夕,有人在死伤最多的巴塔克兰剧院外围栏贴了一张年轻女孩的照片,上面写着,“一年了,还无法释怀”。更多的人仍然陷入梦魇里,“那些令人焦虑的回忆还留在意识里”,而始终如一的仇恨仍然对立的存在着,你可以不很,但不代表屠杀者不恨。

这个世界早已不那么平等,有人生来锦衣玉食,有人早出晚归就为了一口饭果腹。随着珍珠港事件周年的临近,政治韵味的太极推手超越了对人性的思索。就像今天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几乎轻描淡写了日本二战的罪恶,这也是一种对仇恨忘记的姿态。

许多美国人都据此以为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好的伙伴,美日之间将组成新的同盟协调机制,似乎都忘记了1941年的2300多名美军官兵的生命,对于一个向前看的美国,国耻日仅耻不恨,倒是实惠的很。

要说美国的仇恨离不开九一一,还有随之最尴尬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前者成了后者的籍口,这就不难理解日本的教科书没有南京大屠杀和偷袭珍珠港的文字了,美国的年轻人不知珍珠港事件,与某些国人叫嚣着何必抓着南京大屠杀耿耿于怀一样,皆是政客们选择性记忆与忘记的一贯伎俩。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仇恨是久远的事情,释怀是谈不上,忘记了对生命的尊重,仇恨某天依旧会卷土重来,那时,谁才是真正的恐怖?

【油画:梅瑞迪斯Marsone(新西兰)

- The End -

【菩提之恶花】

公众微信号:zhl172901515,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共账号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欢迎添加交流

纯属个人呓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微词,微下便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关注,读书、看电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心灵旅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