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丨石俊青:读旧书,品新意
苑广阔老师在他的文章《年轻人,怎能只囤书不读书》中提到“书倒组”里有些人,常趁“活动”时囤积各类书籍,淘来却只图了一时拥有的快乐,至于读不读就很难说了……
其实我也认识几位这样的“爱”书之人,将书买回来后大都束之高阁,任其生尘。
每每看他们高调“显摆”自己的“藏书”,说实话,我是有些羡慕加嫉妒的。
每次去书店,面对众多自己喜欢的书,我总是掂量来掂量去也只舍得买上一两本,更别提“囤”书了。
明代文人李诩曾说过“人不可一日无书”,所以尽管囊中羞涩,斤斤计较着,但橱里的书还是一本本多起来。
那些书,买来,读过,便很快成了“旧书”。但其实在我看来,书是常读常新的,根本就没有老旧之说。
一本书,初读如恋爱,热情急切,看到的往往是故事;再读如婚姻,置身其中,体会的可能是感情;若读第三遍,则如沧海桑田千帆过尽,说不定就能对生命本真有更深刻的认识呢。
我相信,同一本书,每一次阅读都会多一点新感受。
少年时读《平凡的世界》,我一心为几个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唏嘘感叹;成年后重温,却发现责任和亲情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也曾在几年时间里读过余华的《活着》三遍。第一遍被故事的“悲惨”压抑到不能释怀。第二遍由衷感叹那个年代的人们面对生活磨难的坚强和隐忍。而当我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赫然发现“富贵”活着的意义,竟然是苦难岁月里那些曾经的快乐和幸福。因为那些回忆,他活着,活在自己的幸福里。
阅读同样的文字,此时彼时,心境不同,视角便也不同,感悟也就大相径庭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倒觉得除了专业书籍,每本书在一遍一遍的阅读中都会滋生出新的意义来。所以,无“新”书可读的时候,不妨重温一下架上蒙尘的“旧”书吧。相信你也会在熟悉的文字中找到不一样的感觉。
(已载12月18日《德州晚报》)
END
■作者:石俊青 ■编辑:王晓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