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马超篇(中)

马超重大事件之五——起兵抗曹疑云

上一篇文章笔者介绍过,马腾归顺曹操,到邺城为官颐养天年是在208年。正值曹操平定北方,荆州望风而降之时,马腾的决定看起来也是顺应大势。不曾想仅仅数月之后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大败,本已明朗的天下局势突然再次有了悬念。

史书中并未明确记载马超对于赤壁之战有何感想,但正如周瑜在南郡得手之后向孙权提出的战略规划,打算攻取益州后再联合马超对抗曹操,可知马超不甘于人下的心思并不是秘密。

很多喜欢三国的朋友习惯把马超为首的势力称为凉州军阀,其实是不准确的,前一篇文章笔者介绍过,马腾、马超父子既非凉州人,也非以凉州为根据地,他们的大本营其实在关中腹地,马腾在三辅地区经营十多年,给马超留下的基业就在长安周边,与凉州相距甚远。真正把马超与凉州绑定起来的因素更加戏剧化,具体原因以后再详谈。

驻扎在三辅之地的马超尚且不服曹操,更西部的凉州当然也不受曹操控制,如此广大的地区仅在名义上服从曹操,自然不是长久之计。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曹操派钟繇、夏侯渊西征张鲁。马超为首的关中众军阀怀疑曹操在玩假途灭虢之计,于是起兵对抗,关中联军与曹操的大战由此展开。

对于这场大战,《三国演义》可谓浓墨重彩,双方斗智斗勇上演了多场精彩桥段,诸如许褚裸衣战马超、曹操割须弃袍、贾诩离间计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不过在历史上,针对这场战争的爆发起因,历来众说纷纭,看法不一。

一种观点认为,曹操就是假途灭虢,借故逼反关中诸侯,制造开战理由,以便彻底控制关中及凉州。另一种观点认为,曹操真的只想打张鲁而已,但却忽略了马超等人的感受,双方战略误判导致战端。

司隶校尉辖区,即关中地区,马超大本营槐里与长安非常近

对于曹操西征的真实企图,笔者有以下观点与大家分享,仅供参考。

第一点,曹操在关中、凉州的控制力。在这片广大地区,自李傕倒台,西北军阀群龙无首后,长期处于群雄并起,大小军阀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最强大的两只力量就是韩遂、马腾,这两人起兵早、威望高,势力最大,但其他小军阀与其并非上下级,而是各自割据郡县,时而互相攻伐,时而把酒言欢。

在诸侯林立的雍凉地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雍凉诸侯虽然兵强马壮,但因为每个人力量都有限,又互为牵制,加上该地区中始终没有一个真正雄才大略之人出现,所以曹操借朝廷名义渗透雍凉地区拥有很大空间。

不同于其他各州刺史、州牧被袁谭、袁尚、刘备、孙权等实力派占据,凉州、关中的要职则由曹操空降,最为著名的就是司隶校尉钟繇。在不能实际控制关中的前提下,关中的最高军政长官司隶校尉并非由地方军阀上表担任,而能够让曹操空降,本身就说明这里的抵抗意志并不是铁板一块。至于凉州刺史韦康为首的忠于朝廷(曹操)一派,在马超席卷凉州时拼死抵抗,也反映出曹操对雍凉地区本身有一定控制力,马超、韩遂等军阀只是“半割据”,与孙权、刘备有本质不同。

第二点,关中、凉州军阀抵抗曹操的决心。接着“半割据”思路往下讲,能够允许曹操空降地方首长,本身就说明关中军阀们反曹意志并不坚决。他们的实力大小是另一回事,起码他们从来不是刘备那种反曹死硬派。甚至他们中实力最强之一的马腾自己都跑去曹操那里,这最能说明问题。

韩遂、阎行也各自有家属在曹操处为人质,可以见得他们并非天然反曹派。

第三点,攻打张鲁是否必要。对于志在天下的曹操来说,没有哪一块地盘是多余的,汉中这块要地更无需赘言。但是,笔者说的必要性实际是指紧迫性,从用兵的轻重缓急来看,汉中真的有必要在当时出兵吗?

这个时期,曹操需要越过关中攻打汉中,对于关中诸侯们的担忧,曹操真的没考虑过?张鲁占据汉中多年,对外界并未表现出很强的扩张意愿,本身几乎不构成威胁。冒着刺激马超、韩遂的巨大风险远征张鲁,实在不合常理。

那么曹操到底为何西征,马超为何执意起兵?

从曹操的角度,他并非假途灭虢,而是真的要攻打张鲁。马超的父亲、韩遂的儿子都在自己掌控下,官渡之战时马超、韩遂还曾派兵相助,自己派到关中、凉州的地方长官名义上也得到诸侯们的承认,这一切都表明雍凉地区对曹操是支持的。赤壁之战确实造成很大打击,但经过几年修整,曹操已经恢复元气,关中诸侯更加没理由反叛自己。

从边章到董卓再到李傕,西北军阀给人的印象都是有勇无谋,胸无远略。既然他们多年来已经服从曹操,赤壁战后都没有反叛,那么可以相信他们已经满足于现状,不会在此时反叛。就算心中不服,那么多亲属在曹操手中,也只能乖乖听话。

等到拿下汉中,就等于切断了关中军阀的对外联络,使关中、凉州完全与其他地区隔开,这样可以慢慢继续渗透,实现对这一地区以和平方式完全控制。

从马超的角度,则要分两层意思分析。首先从关中军阀整体,马超敏锐地发觉,不论曹操进攻张鲁是真是假,关中都将陷入危机,曹操对关中的下手只是时间问题,没有本质区别。曹操对汉中的进攻,不论曹操主观上为何种意图,客观上都对关中诸侯们的割据造成巨大威胁。

关键在于诸侯们究竟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的割据权力,转而支持重建一个有序的国家,并且服从曹操的调遣。愿意,很简单,顺其自然即可;不愿意,那就要开战。

从马超个人去分析,关键在于他究竟选择自己的父亲、兄弟全家老小几十口人;还是选择割据关中,为手中权力放手一搏。

笔者一再强调过,马腾归顺曹操发生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势力最鼎盛之时,马腾以身来投自然是真心实意,万万不会想到马超后来会不顾全家安危一意孤行。

《三国志·张既传》裴松之注引《典略》载: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及约还,超谓约曰:“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这里的“约”指韩遂原名韩约,“钟司隶”即司隶校尉钟繇,文意非常清楚,就不逐句翻译了。您没看错,在《三国演义》里以为父报仇为由起兵的马超,正史上恰恰相反,他完全做好了放弃父亲马腾性命的打算,而且劝说韩遂放弃儿子,他们俩结为父子。

这还不算,更雷人的是,马腾与韩遂虽然曾结为兄弟,后来却互相攻杀,韩遂更是曾杀死过马腾的老婆和孩子,而这也是马腾离开关中投奔曹操的一大直接原因。尽管估计这个女人不是马超生母,但这种情况能放下血仇提议结为父子,实在毁三观。

曹操与韩遂,谁是马超的仇人不言而喻。马超在这种情况下一意孤行,只能说是被权力迷住了眼睛,他对于失去唯我独尊的诸侯权力的恐惧更甚于失去父亲兄弟甚至全家人的痛苦,这种行为,用任何战略战术的动机分析都很苍白。

关中诸侯,任何人都可以叛变,唯有马超不该。而马超不叛,其他人群龙无首,也不会掀起波澜。这就是曹操敢于西征张鲁的根本原因,曹操是按照正常思维进行决策,没想到马超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行动起来异常无情、坚决。

有人认为,曹操执意攻取汉中意在防止刘备先下手,这是不对的。因为钟繇出兵在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此时刘备还未入蜀。

《三国志·先主传》载: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锺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松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所以,曹操这次用兵并未考虑益州,主要目的仍然在关中、凉州。笔者说曹操未料到马超反叛,也有史料依据。

《三国志·马超传》载: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

钟繇、夏侯渊出兵为三月份,马超反叛后曹操先从荆州征调曹仁至潼关防守,至七月份才亲率大军赶到。这明显是初期准备不足的表现,否则如果曹操本来就要逼反关中诸侯,不会抽调曹仁到西部战线,毕竟荆州直面孙刘联军,压力比关中只大不小。

当发现关中联军规模太大,夏侯渊、曹仁已经不足以确保安全,曹操才亲自出马,这足以说明事态并非按照曹操预计发展。对于关中,曹操势在必得没有错,但并非以这种大决战的方式,如笔者之前所说,曹操更希望和平渗透,逐渐强化控制。

曹操志在天下,马超决意自立,自汉献帝东迁后已经沉寂许久的关中即将迎来一场大战。对于关中大战的经过以及马超之后的事迹,笔者还将继续为您讲述。

(0)

相关推荐

  • 马腾是马援后人马超父亲,他是乱世枭雄还是大汉忠臣,他有多厉害

    在三国演义中,马腾被刻画为大汉忠臣,对汉室忠心耿耿,一旦汉室有危难,马腾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援助,董卓乱政时,马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因为十八路诸侯勾心斗角而不能成功,李傕.郭汜乱政时,马腾受汉献帝诏 ...

  • 英勇就义,为之落泪,既然如此忠义为何当初要弃马超而去?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问题,不是庞德弃马超而去,而是马超弃庞德投刘备而去,庞德不得已归顺曹操的.襄樊之战中,庞德之所以表现得忠义无比,主要原因有三: 一.马超弃庞德及妻儿投刘备,让庞德很窝囊地成为曹操俘虏 ...

  • 马超占据关中,为何不能像秦国一样崛起,反而失去地盘呢?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提到马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五虎上将,出自于<三国演义>,是指汉末三国时 ...

  • 马超投降刘备后不受重用?马超反不反,马腾都得死

    经常看到有人说,马超投降刘备之前如何应勇,投降刘备后却碌碌无为,是因为他不受重用.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会,刘备手下的高级将领有限,马超当然是受重用的. 先替马超洗个地.马超的人生巅峰期是在他起兵反曹,在 ...

  • 第五十一战:刘备入川(2)马腾入朝之谜

    韩遂和马腾为名片的凉州羌乱闹起来后,汉廷派皇甫嵩.张温.董卓这帮分批来剿灭过,也都互相干过架,董卓还从凉州勾引了不少雇佣兵下山,但大体上谁也奈何不了谁. 时不时西凉内部还自己对打一下,主旋律是梁山性质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马超篇(尾声)

    三国良将系列之马超(尾声)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马超重大事件之十一--凉州内乱 建安十七年(212)八月,凉州刺史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后,夏侯渊的部队才姗姗来迟. <三国志·夏侯渊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马超篇(特别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马超(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马超重大事件之九--卷土重来,攻略凉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月前后,马超逃入凉州安定郡.笔者之前讲过,马腾.马超的大本营在关中,但因曾长期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马超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马超(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马超重大事件之六--进军潼关 前文讲到马超与曹操双方的战略猜疑死结,最终需要靠武力解决,本期笔者就重点讲述这场著名的潼关之战.双方的战争动机这里不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马超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马超(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演义>中"狮盔兽带,银甲白袍"的西凉锦马超可谓智勇双全,潼关大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威震天下.作为三国最具人气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基重大事件之四--荆州刺史,文修武备 在上一期文章中笔者讲到王基在高平陵事变后,被视为曹爽一派的官员而受牵连罢免,本期继续讲王基之后的经历. 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