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第十八届肖赛评委会主席卡塔琳娜·波波娃-齐德隆教授 | FantasticClassics

今天(10月29日)上午10:00-12:00,第二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The 2nd Beijing FRYDERYK CHOPI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for Young Pianists)评委会主席卡塔琳娜·波波娃-齐德隆(Katarzyna Popowa-Zydroń)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1001演奏厅开设了一场作为本届赛事活动组成部分的钢琴大师班(Master Class)。

今天中午的大师班结束以后,作为本届“小肖赛”赛事主任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韦丹文教授,当众向齐德隆教授提了三个问题:

韦丹文:作为明年第十八届波兰华沙弗雷德里克·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赛事评委会主席,在评审参赛选手的比赛过程当中,请问您主要是在寻找些什么?

卡塔琳娜·波波娃-齐德隆:我们都知道,在历经两轮的初赛后,届时将会有80位选手晋级到明年第十八届肖邦大赛的正赛阶段比赛。

对于这80位选手来说,我丝毫不会去当心他们在钢琴演奏上的技术问题,我所在意的是,是否能有人在比赛演奏时,让我在现场听了立马起鸡皮疙瘩的感觉。我想作为评委的我,是要寻找能在比赛中,通过肖邦钢琴作品的演奏来讲故事、讲逻辑、呈现有趣音色等等的情况,我想这样的选手才能真正吸引住我。

还有,在肖赛的舞台上“炫技”是相当不明智的一种选择,尽管众所周知,肖邦跟弗朗茨·李斯特身处同样的时代,肖邦的很多钢琴作品本身也具备相当的高难度,但我确实很不喜欢有些选手拿肖邦的音乐,来炫耀他们钢琴演奏技术的现象。

韦:请问您所看到的在演奏肖邦钢琴作品时最常见的错误弹法是什么?

齐:我想应该是那种粗鲁而激动的演奏,因为这样就会失去对作品音乐速度的控制。我想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去试弹肖邦所处时代的钢琴,这样的话,对于我们今天再去演释肖邦的钢琴作品应该是会有所帮助的。

毕竟,肖邦时代的钢琴,以及他的很多作品在钢琴触键上其实都是很轻盈的,况且那一时期的钢琴根本就承受不了现如今有些钢琴家那么大的触键力度。

韦:请问您对中国钢琴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齐:其实不光只是针对中国钢琴学子,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多学生在针对肖邦钢琴作品细节的理解上,针对作品不同的音色、强拍、音乐细致的表情上,都还有待去细致琢磨。

好比“自由速度”(Rubato)的使用就算再多,也一定不能去影响到作品演绎的节奏感。有时候音乐在舞台上是需要让其去自由表现的,国际大赛的舞台更是存在偶发性,不妨让我们留点空间予以音乐的表现力,而不需要一切作品音乐的诠释都是在事先精确计算好的。

还有,我认为中国的钢琴学生其实不应该总是想着到处去找不同的老师上课,因为如果有太多不同老师所给予的意见或建议汇总到一起以后,这就如同一杯被倒入了太多基酒和调味料的鸡尾酒,最后会变得什么味道都没有了。

酌乐古典专访卡塔琳娜·波波娃-齐德隆主席

酌乐古典:我们知道您是波兰钢琴教育界的“教母级人物”,培养出了包括2005年第十五届肖赛波兰籍金奖得主拉法尔·布兰查兹(Rafał Blechacz)在内的很多国际知名钢琴家。请问您是否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发掘了他们的钢琴天赋,作为培养钢琴家,您都有些什么秘诀?

卡塔琳娜·波波娃-齐德隆:你要知道,有好的老师,同时有好的学生,但当好的老师遇上好的学生时,有时候却并不能两者相结合得很好,而我的秘诀就是,我能因材施教,可以把任何一个由我带的学生都教得很好,这恐怕就是我的一项个人秘诀了吧。

拉法尔·布兰查兹来跟我学琴时其实已经15岁了,在2005年拿到第十五届肖赛冠军的前一年,他其实就已经参加过另一项国际钢琴比赛了,并且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这个大赛的第一名是俄罗斯人亚历山大·科布林(Alexander Kobrin)。

你要知道,布兰查兹毫无疑问有着绝佳的钢琴演奏天赋,但与此同时,我必须要说他当年参加肖赛时的运气也特别的好。你知道的,这种国际大赛的比赛过程是相当艰苦的,比如有的选手可能不喜欢在上午比赛、有时评委会成员听了一天比赛下来到了晚上会太累等等状况,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比赛的最终成绩。

总有人在说,就因为布兰查兹是您齐德隆教授的学生,所以他才拿下了当年的肖赛金奖,但所幸的是,那届比赛我压根就不是评委会成员,而且即便我是,比赛当中我也没法儿给他打分的。

幸运的是,恰好那届肖赛评委会的全体成员都喜欢且欣赏他的现场表现。当时,我认为他是以弹个人钢琴独奏会的心态在弹比赛,非常享受整个参赛的过程。不过,我还有很多其他学生就不像他那么幸运了,可能同样都是很有天赋的钢琴苗子,但参加钢琴比赛的个中经历或许就远远没有布兰查兹那么走运了。

酌:您知道,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概有超过3000万的钢琴琴童,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钢琴教育市场,您经常来中国当评委或开设钢琴大师班,请问您怎么看待中国当前的钢琴教育环境及师资配备?

齐: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好的钢琴老师,他们都有过出国留学的丰富经历,接受过良好的钢琴艺术教育。记得很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一个中国学生弹肖邦钢琴作品的时候,他们还完全是在用“中国人的方式”去理解和演奏肖邦的音乐。

但今时今日,中国学生理解和演奏肖邦作品的方式方法,早已跟国际接轨了。甚至于我所见过的一个上海学生,他(她)的肖邦弹得实在是太美了,可她自始至终就是在中国学的钢琴,完全都没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

酌:作为2000年第十四届肖赛金奖得主的中国钢琴家李云迪,自获奖以来就成为了中国举国皆知的“钢琴巨星”和“国民偶像”,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作为“国民钢琴偶像”的示范效应?

齐:李云迪当年参赛时是做足了充分准备的,他有着很好的老师,还在求学时代的他,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当他毕业以后,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之后,他可能就有些摒弃了在钢琴艺术上的纯粹追求,稍稍有了那么点跑偏的意思。

我听了三年前第一届“小肖赛”上他当时现场弹奏的开幕音乐会,说实话我是有些不太认同他现在的演奏。但没办法,身处这样一个资讯发达、信息传播飞快的互联网时代,全球的艺术行业都在急功近利,钢琴领域亦然,不断有年轻一辈的钢琴家在通过各大钢琴比赛脱颖而出。

现在如果你说你已经是一名30岁的钢琴家了,那大家都会觉得你已经太老了,毕竟“90后”和“00后”的钢琴家都已经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了。

酌:请问您怎么看待钢琴家伊沃·波格雷里奇(Ivo Pogorelich)?您会不会觉得他对有些钢琴作品的处理太过于奇怪了。

齐:伊沃·波格雷里奇就是典型的有着好老师,跟着老师学琴的时候很好,但在离开老师(老师过世)以后,似乎就走向了歧途,变得十足古怪。

我几年前在波兰听过他的一场钢琴独奏会,实话实说,我认为他现在的演奏是不可被接受的(unacceptable)。

我们都知道1980年第十届肖赛上曾出现过的那个“丑闻”,但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其实当时大赛评委会成员们的决定是对的。你看看那届肖赛的金奖得主邓泰山(Dang Tai-Son),现在还依旧保持着上乘的钢琴演奏水平呢,他仍然还在全世界各地到处巡演,每每呈现出极高的现场艺术水准。

而波格雷里奇呢?自从他的老师,同时也作为他的老婆过世以后,他就像完全变了个人。波格雷里奇在当年的肖赛事件之后,不过也就火了10年左右的时间;但邓泰山却是艺术长青。我想时间是会验证一切的,所以最后到头来你会发现,原来当初肖赛评委会的决议才是真正经得住岁月考验的,难道不是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