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少年,锦衣公子:为何说纳兰性德是人间风流客?

历史是不会停歇的滚滚长河,古人常说光阴似箭,时间将世间万物细细雕琢,宇宙万物不断地繁衍,又在时间的消磨下化作无尽的尘埃。在这层层叠叠的灰烬之中,有的如同尘土层叠湮没无人问津,有的却如同佳酿,被时间酿成了一坛回味悠长的醇酒。遍读唐诗,便觉得自唐之后无好诗;再读宋词,又惊觉佳词难再有;又读元曲杂调,感慨着一代自有一代的造化,自己好比是那个晋人,执斧进山,在幽暗密林中失了方向,忽然看见有人下着精妙的围棋,一番欣赏,已是数百年光阴。

数百年间,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出现又消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人会留下一星半点的痕迹,有人却如轻风拂过不见踪影。数百年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穿透历史的尘埃,轻轻拍打在每个人的心上。是啊,三百年光阴里,还有一个人:承平少年,锦衣公子。

他生于海晏河清、修文偃武之时,承平少年;诞于钟鸣鼎食,显赫富贵之家;他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识,心怀吞鲸之志,且又精于骑射武武功。鲜衣怒马少年郎,数百年后,有人翻开他的集子,吟哦一番,便惊为天人,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不觉让人泪流满面。

他就是纳兰性德。

顺治十一年腊月,寒风凛冽里的纳兰府一片手忙脚乱,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那个平日里满面笑容,慈善和气的一家之主正在厅里喝着茶,茶叶在碗中的静散发着香气,主人的神色有一丝的紧张。不久之后,仆人匆匆来报,面上带着欢欣的喜气,端着茶碗的手终于是踏实了——纳兰家的长子出世了。

纳兰,是个动人的复姓,舌尖在上颚轻盈地触碰,婉转多情却并非汉族之姓。在更为久远的年代之前,他的祖先曾是北方草原上策马奔驰、逐水草而居,最初他们的姓氏为默特,在草原部落的血性战斗中,容取了纳兰部的领土,从此默特族在纳兰部的领土上繁衍生息,改姓为纳兰。

正当元朝的政权被农民起义的烽火所毁灭,远居塞外的纳兰氏渐渐以正黄旗的身份,帮助清族归附了后金。数百年后,他们随清军入关,人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纳兰性德的父亲一才华横溢的纳兰明珠是当朝的太博,太子的老师。他的母亲乃是努尔哈赤的孙女,英亲王的爱女,一品诰命夫人。而他又是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长子。这些都注定了,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就注定会出现在史书之中,哪怕寥寥几笔。然而这个纳兰带给历史的,又何止是寥寥一笔。

《周易》讲道:“君子以成德为行。”他被寄予厚望地取名为"成德"。他几乎与这个王朝的盛世一同降临。纳兰7岁,康熙皇帝登基,纳兰13岁,康熙皇帝亲政。这是一个开启盛世的时代,明主圣君,怀柔天下;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国家初定,战火未熄。

之后皇子保成(胤礽)被立为太子,纳兰为了避讳,将名字改为性德。取字容若,小字成哥,号楞伽山人。楞伽山,传说中佛陀曾在此山宣讲楞伽经,山中有无量花园,园中有香树一株,微风拂过,枝叶之中流布百千妙香,传扬百千妙音。他便是许愿能做这精妙之中的山人,隐居于佛陀的熏风之中参悟此身。未来的许多岁月里,他都这样与佛相伴,追寻一丝内心的平静。

与他家世年级相仿的子弟中,有不少游手好闲平庸纨绔之辈。先辈打下的江山,在这些衣食无忧中的少年身上看不到守业的担当、他们沉于温柔乡中,忘记了父辈们的浴血征战,忘记了保守家业的淳淳教诲。但是年少的纳兰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他文治武功,莫不精通。

作为名门望族的长子,纳兰从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学识渊博的父亲给他发蒙,识文断字是每日必做的功课。练习骑马射箭,先祖马背上的生涯他依然承续着。京城里人人都知道纳兰家的少年过目不忘,天资聪颖。垂髫年纪,既能朗诵诗词,又能弯弓射箭。不像寻常孩童那样能欢乐游戏,他在严肃的氛围中慢做成长锦衣玉食他不缺,似锦前程他注定会有。

他的心里装着雄图大业,他渴望在战场上厮杀,褐望与现实枯燥生活所不同的热血生涯;他渴望着成长,希望能早日建功立业,策马凯旋。他还读着江南的诗词,向往着如水的南方,想在吴依软语里寻找与北方的凜冽全然不同的温婉细腻。当然还有爱情,懵懂的少年向往爱情,在这座看似热闹的豪门宅邸之中,每个人都想要亲近他,却又都和他保持着距离。孤独是一直以来的心病,若是有爱,人生必然会温暖起来吧?少年的纳兰心里塞满了各种惆怅与期望,渴望展翅高飞,体验不同的生活、爱与温暖的怀抱。这时候的他还没有想到,在他的生命之中,命运会像他期盼的那样把他所渴望的东西一一带到他的面前,当他沉浸在梦想变成现实的喜悦中时,命运又将所有馈赠一点点抽走。

参考资料:《人间惆怅客》《纳兰故事》

文:刘牛正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