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篇经典古文,饱含人生哲理 2024-04-25 21:43:20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尊重所有人,比如孩童。尊重所有有道理的论述,即使说出这句话的是个孩童。两个小孩子在讨论太阳距离的远近问题,孔子是一个智者,面对两个小孩子的议论,他没有轻视,仔细倾听后,认为他们说的都十分有道理,所以没有轻易判断谁对谁错。尊重来源于内心的修养,我们的判断来源于议论是否正确,而不是“看人下菜碟”。我们应该尊重所有有道理的论述,即使说出这句话的是个孩童。《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人欲辱人,必会自取其辱。晏子是齐国人,身材短小,口才出众。他出使楚国时,楚王几次羞辱晏子,都被晏子巧妙的回击,楚王落得个自取其辱。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人以消费他人的缺点、窘迫之处,以达到羞辱他人的目的,保持或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孰不知,你在羞辱他人的时候,体现了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和丑陋的一面。俗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所有的伟大的工程,都是一步步完成的。只要有信念,坚持不懈,就会达到目的 。愚公想要移山,却被邻叟嘲笑异想天开,愚公说,我子孙万代都坚持做这一件事情,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所有被嘲笑异想天开的梦想,在无数的努力之后,都会实现,努力+坚持,才能走向成功。《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不陋,来源于内心广博的学识和所结交的益友。而非豪华的外表和装修。刘禹锡写下这篇古文时,正是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到安徽和州为通判时,当地知县故意为难他,给了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愤然写下这首《陋室铭》,以证“陋室不陋”。任何时候,改变人的是心境,而不是环境。让人欣慰的不是房间大小,而是学识广博与否。如果我们也有刘禹锡的乐观与通达,那么,居于任何困难的环境,都能像他一般:陋室不陋。《田忌赛马》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当问题或事物进入死胡同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双方的马都分为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同等的马比赛,田忌的马始终都不如齐威王的马。孙膑给田忌出主意: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田忌果然赢得了比赛。田忌一直胜不了齐威王,十分沮丧,看似无解的题目,只要我们换个思路,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任何时候,不要轻言放弃,当进入死胡同的时候,不妨换一个思路,说不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习是顶顶重要的事。而且,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因为学生比自己优秀,就妄自菲薄,学习有早有晚,有差距很正常,只有保持一颗永远好学的心,才能不断进步。人生在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情,在面对新生事物时,保持一颗学习的心;面对困境时,保持豁达的胸怀;任何时候,尊重他人,不论是言行,还是人格;遇事疑难时,换个方法去解决……如此这般,我们才会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来源:京博国学 赞 (0) 相关推荐 《孔子家语》卷14辨政诗解(全版)2谏近抑远子产惠民晏子恭敏 <孔子家语>卷14辨政诗解(全版)2谏近抑远子产惠民晏子恭敏 题文诗: 將遊荊臺,司馬子祺,諫止楚王,楚王怒之, 令尹子西,賀於殿下,諫王曰今,荊臺之觀, 不可失也.楚王喜拊,子西背曰:與 ... 春秋纪(冬)二十一 周敬王八年.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 春,正月,鲁昭公在乾侯.[公羊传].[穀梁传] 夏,六月,庚辰,晋顷公薨,定公午立.[公羊传].[穀梁传].[今本竹书纪年].[史记.晋世家].[史记.十二 ... 春秋纪(冬)六 周景王九年.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 春,王月,杞文公卒,子平公郁立.[公羊传].[穀梁传].[史记.陈杞世家] 鲁大夫如秦,葬景公.[公羊传].[穀梁传] 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羊舌肸)使诒子 ... 六篇经典古文,读懂了受益一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 六篇经典古文,读懂受益一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 珍惜时间、志存高远......共赏古文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 微言夜读 我国许多古文经典,不仅读起来脍炙人口,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今天,随教育小微一起,品味那些蕴藏在经典古文中的人生哲理. 珍 惜 时 间 0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qu ... 25篇经典古文,传诵了千年,道尽了人生,你还会背几首 古筝-高山流水.mp35:28 来自古韵国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名句,你还记得是哪篇古 ... 珍惜时间、志存高远……共赏古文经典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夜读 会讲故事的柠檬 今天00:16 我国许多古文经典,不仅读起来脍炙人口,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今天,随教育小微一起,品味那些蕴藏在经典古文中的人生哲理. [解析] 此句出自汉代的< ... 饱含人生哲理的经典句子 饱含人生哲理的经典句子 苏轼和朋友游山玩水,发现不同寻常的奇观,写下《浣溪沙·游蕲春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其中的千古名句,饱含人生哲理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曾经和朋友到蕲水清泉寺游玩,在这所寺庙的附近,苏轼发现一处不同寻常的奇观--溪水向西流动.因为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动,眼前这条向西流动的小溪,让苏轼觉得很 ... 苏轼为吃猪肉写下一首《猪肉颂》,看似打油诗,实际饱含人生哲理 宋朝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这其中让人最为深刻的就是苏轼.苏轼的诗词水准可谓是令人赞叹,除了对诗词的喜爱之外,人们也十分的同情他的遭遇,让人想起就感到命运的悲惨. 很多人都认为苏轼仕途的道路坎坷,命运如此 ... 经典精辟的人生哲理 人生不是一场计分赛,不在于有多少朋友,有多少人给你打电话,或者有多少人接受或拒绝你:不在于这个周末你是否已有计划,或者独自一人:不在于你正在和谁约会,曾经和谁约会过.曾约会过多少人,或者是否从未与任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