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船溪——探幽绚丽的玉华洞
正是夏日三伏天,辰溪县诗词楹联协会受邀前往船溪玉华洞采风,我也有幸一同前往。早上七点,起个大早乘着天气凉快,驱车前往船溪玉华洞,从辰溪到船溪的公路新修完成,平整如斯,公路两旁林木已然长成树墙,摭住了东升的太阳,让我舒爽地行车于林荫道上,凉风习习,一路风景一路歌。
本次前往的玉华洞(当地人叫玉皇洞),掩映于悬崖绝壁,森然的古树之中,立于牌坊前,只见悬崖不见庵。据玉华洞重修大雄宝殿功德碑铭记载,玉华洞与辰溪的妙华洞(大酉洞)合称华妙洞天。洞内风景秀丽,奇像异景,誉为洞天福地。清雍正年间(1125——1730)佛教进入此地,斯时方有佛道共存,互参互习,香火鼎盛,延续多时。后因种种原因,几毁几建,二0一二年壬辰岁因山石坍塌砸坏大殿,佛门皈依弟子李玉花,李凤莲,钟永清及首士黄宝宏等发起重修。辰溪县人民政府2016年十二月二日将其定为辰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然,作为文物不容质疑,但以“华妙洞天”称呼我是觉得是离沅陵太近的缘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大酉洞叫大酉华妙天,不叫妙华天)。
穿过牌坊,沿着翠竹中间的台阶,拾级而上,行至玉华庵的半山中,台阶的边上开有一香纸供品小店。我到过辰溪的很多佛寺道观,还没有任何一处佛寺道观的香客的流量值得在此开店。由此可以看出玉华庵的香火鼎盛,让我向上攀爬的动力更足。
跟着这位八十多岁的奶奶再次拾级而上,向上行走于笔直且一望只能见天的林荫下,最先到达的是玉华道家宝殿,殿内供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上道君三位上古道家大神,两旁墙壁分别绘有八十七神仙图(部分)和八仙过海图。只不过老君头顶的天花板脱落,四周蜘丝交织,灰尘积染,香火惨淡,让我不得不向三位上古大神鞠躬致礼。
玉华洞本是道家之地,之后方引入佛教,改名玉华庵,成为佛道共存之地,这也成为了中国很多宗教场所的共象。出了道室,沿台阶过土地庙,又沿级迂回而上,左边是玉皇楼,右边建于天然石洞之中的大雄宝殿,殿中供俸着诸多佛家菩萨和佛祖,正中是药王、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两边是四大天王,十八罗汉,诸天师,观世音,地藏王、祖司诸菩萨,龙王等等。让我惊奇的是这里竟供奉有洞公洞婆,而洞公洞婆的红纱摭面来看,这和丹山洞供奉的傩公傩婆如出一澈,这说明了这里的人同样信奉着傩公傩婆的传说。
玉华洞内,前面供奉着诸多神像,神像的背后是幽深不见尽头的玉华洞的深处,洞内深处厅堂宽敞,廊道曲径迂回,清凉舒爽,人入其中,如沐天然的空调室内。洞中钟乳奇特,造型各异,在手机的闪光灯下,绚丽多彩,美得让诗友安虎,沅江纤夫、圣勇等人乐不思归,打着手机灯在洞内拍出诸多美照,经再三摧促方出洞来,迎着洞外的热浪,直叫着洞内洞外两重天。
此图片汤安府摄
站立于玉皇楼前,疑目前望,船溪向家村一片嫩绿的荷塘和翠绿的稻田一目了然。玉皇楼的对面是放马山,卖香纸的大嫂介绍,放马山和一个黄叫儿的人有关。相传,很久以前,向家村出一个法术高强,会拾(空手把别人的东西变到自已手里来)、会变的黄叫儿。黄叫儿开始还很勤快,是个人见人爱的青年,可有一年不知怎么就学会了空手拾物的本领,随便什么东西,只要被他看见了,他喜欢了,便会施展法术变到他家,屡试不爽,让当地的很多人叫连连,深恶之。自此之后,他干脆不再下地,不再做田,整日游手好闲,尽干些不着人喜的事情。
有一天,黄叫儿和一群孩子放牛玩,黄叫儿在牛的四周撒了一圈尿,把孩子们的拢成一圈,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带孩子们到沅陵看戏去了。看完了戏又如此拢成一圈,闭上眼睛回来了。回来时,马还在原处圈子里打转,只是太阳由东边转到了西边。自此之后,这座山便叫成了放马山。
因为黄叫儿不肯劳作,家里变得很穷,不过他不着急,他会拾物的法术,要嘛有嘛,过年过节的柴米油盐,他只要一会儿工夫就变来了,谁家要是丢了吃的,到黄叫儿家一看,准在他家的餐桌上。有时候,吃着饭,桌上的鸡鸭鱼肉就没了,家里的桌椅没了,桌脚缺了,去黄叫儿家找准在。随着岁月的增长,黄叫儿越来越过分,村中的头人们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抓住了黄叫儿,将他绑着磨子岩要一起沉入了河中央。黄叫儿见村人如此嫌弃于他,跟村人道了别,便随着磨子岩一起沉入水中,从此再无踪影。看着黄叫儿沉入了河中,想起黄叫儿平时只拾吃的,更无大恶,后悔不已。而自此之后,向家村再无黄叫儿了,只留下了这座放马山。
说完黄叫儿的故事,健谈的大婶又跟我说起了这个玉华庵的掌庵李师太的故事。李师太俗名李玉花,自小死了爹娘,家中苦,嫁人后天天跟着老头子烧碳,在其五十来岁时,已是三个孩子妈的她,突然有一天就变成了个疯婆子,整日里不吃不喝,又唱又跳,半夜三更往玉皇庵跑(她家离玉皇庵有十里地),被家人拖回去后又如往常。最严重一次癫得七日不喝水,不吃饭,不开口说话,饿得要死的人了。村中书记无耐地说:“红红火火一屋人,热热闹闹一家人,家破人兴。”便叫儿女们把她又送到了玉皇庵,救她一条命。说也奇怪了,饿得快死的人说去玉皇庵,就像腾云驾雾般轻快,儿女在后面硬是追不上,叫不住,一口气跑到玉皇庵。到了庵上,早上吃了半碗饭,中午又多吃一点,晚上吃一平碗饭,第二天早上就如常人一样吃饭喝水。只有四年级文化的她,进了庵里,人就清醒了,提笔答写,抄写经文,学习教义,抽签解签,无一不通,自此便掌玉皇庵。
现年已八十四岁的她,三十多年来,一直都吃住在玉皇庵上,很少回家去,天天日出修行,日落而眠,潜心佛道,住山洞,喝山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谈吐清晰,说起自己的故事,跟我们一一娓娓道来。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辰溪,有人居住的地方必有土地庙,人多的地方必有寺庙观庵,研究辰溪的文化离不开佛道文化;在辰溪,佛道共存是一个共象;在暑假,行走乡村探古寻幽,离不开寺庙观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