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如刀,上源驿之变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改变大唐国运的生死搏杀
大唐中和四年,五月,汴州城头、箭楼之上还残留着战争留下的疮痍,密集巡防的兵士们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但城内的上源驿里,却是一片欢声笑语,酒席间丝竹喧闹之声更是逾墙可闻。
▲上源驿内宾主双方笑语晏晏,其间谁能想到这里面杀机四伏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此刻正捧着手中的酒杯开怀畅饮,其身旁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在一旁殷勤地劝酒布菜,宾主双方相遇甚欢,在这一片祥和之中,席间的河东将士们也纷纷醉眼惺忪起来,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灭顶之灾即将来临,那血腥的屠刀此刻已经渐渐悬到了他们的头顶。
上源驿之变,一触即发。
一、 上源驿之变的经过
大唐中和四年,黄巢兵败长安之后一路东奔,其所经之地纷纷告急,而东奔的黄巢携着失败的怒火一路发泄,将沿途各个不顺眼的藩镇节度使一顿痛揍海扁,告急的羽书纷纷涌向长安。
“老大,快救救我们吧,实在顶不住了!”
▲黄巢逃离长安后进入河南道,道内藩镇顿时战火纷起
很快,实力雄厚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便开拔南下,前去救援河南道的这些节度使们,五万河东军的南下,顿时改变了整个河南道的战局。
在中牟北王满渡大破黄巢主力之后,李克用调转军队准备北归,而在其途经汴州之时,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盛情邀请其入城休息。
作为河南道的大救星,李克用觉得此刻吃点喝点朱温的东西,也确实当受的起,于是便欣然同意友军的邀请入城,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入城,可差一点就要了他的老命。
▲途径汴梁的李克用不曾想到,这里差点儿成了他的埋骨之所
进城后的河东军被安排到了本地高档会所(上源驿)里面吃喝玩乐,在酒足饭饱之后,河东军大多数人便进入了梦乡,而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也开始了另外一场忙碌,他要忙着布置杀掉上源驿内的人众。
是夜,命甲士围而攻之。——《旧五代史. 太祖纪一》
夜半,上源驿周边开始燃起了熊熊大火,无数锋镝从驿站外纷纷射入,大批宣武军士破门杀入,一场暗夜袭杀骤然开始了。
▲上源驿之变,让李克用的河东军损失惨重
死亡骤然降临,河东军很多人甚至来不及清醒,便死在了此番突袭之中,而靠着驿站内残余河东军的拼死掩护,李克用和少部分人才最终逃出了生天,此役河东军军官干部差点被一锅端,大将史敬思,监军陈景思都折在了这里面。
这场唐末版的“鸿门宴”,顿时将整个大唐的政局搅翻了天,而史书之中则将这场事变的导火索指向了李克用和朱温的酒席意气之争,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偶然事件。
克用乘酒使气,语颇侵之,全忠不平。——《资治通鉴》
既而备犒宴之礼,克用乘醉任气,帝不平之。——《旧五代史. 太祖纪一》
▲把上源驿之变归结为酗酒闹事,这可有点假呀
然而事情经过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
大家都是成年人,别逗了。
二、李克用的反应和朱温事后的解释
李克用的反应绝对是可以理解的,老子辛辛苦苦从河东不远千里前来救你们,你朱温不说感激意思点儿也就罢了,还要阴我,太不够意思了,这口气绝对咽不下,必须要找回来,要知道城外沙陀这五万兵马可绝对有踏平汴州的实力。
▲李克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比明,克用至,欲勒兵攻全忠。—《资治通鉴》
而李克用身边的刘夫人却看得比较深远,她及时制止了李克用,法治社会,万事不过一个理字,朱温把咱们打了,咱们再把他打一顿,到时候就真的有理也说不清了,咱告状去,让皇帝惩罚他。
刘氏曰:“公比为国讨贼,救东诸侯之急,今汴人不道,乃谋害公,自当诉之朝廷。若擅举兵相攻,则天下孰能辨其曲直!且彼得以有辞矣。”——《资治通鉴》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夫人的建议还是比较清醒的,朱温敢在城内阴河东军,保不准在城外也留有后手,万一附近还有伏兵,自己攻城不成还被两面夹击,人生地不熟,可就折在这里了。
李克用最终强忍住这口气,回去准备材料走法律程序。
动不了手,但这口气一定要出了,李克用派人给城内的朱温送了封信,大致意思就是你这家伙太阴险,不要脸,你等着,咱们走着瞧。
朱温的回信更快,而且李克用读完这封信后立马就不淡定了。
全忠复书曰:“前夕之变,仆不之知,朝廷自遣使者与杨彦洪为谋,彦洪既伏其辜,惟公谅察。”——《资治通鉴》
汴帅报曰:“窃发之夜,非仆本心,是朝廷遣天使与牙将杨彦洪同谋也。”——《旧五代史》
▲朱温表示,自己其实也很无辜呀
朱温的这段话在《资治通鉴》和《五代史》里都有记载,而后世的薛居正和司马光虽然没有采纳,但也都如实地记录了上去。
朱温的意思很明确,老李呀,我跟你无冤无仇,干嘛要阴你,咱也是没有办法,上面说要办你,我有啥法子,你能活着跑出去,就知足吧,咱到底下没下狠手,你自己掂量掂量,相信你懂的。
而且我手下那个跟朝廷穿一条裤子的家伙,我已经替你把他作掉了,你就消消气吧。
李克用到底信不信朱温的话呢?反正杨彦洪已经死了,死无对证,面对如此纷乱的局面,但他应该是将信将疑,但也不敢不信,因为其得到这个消息后,什么话也没说,立马就率军就跑路了。
武皇自武牢关西趋蒲、陕而旋。——《旧五代史》
凡事都要有动机, 而朱温作的这个事情,实在没有可以令人说服的动机,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小节度使,周围都是强藩,自己能活下去都不错了,还去招惹离自己比较远的李克用,按常理来说他更应该交好河东军,为自己找一个强力外援,可他却干下了这么个惊天动地的事情,这在旁人看来,绝对是属于损人不利己的。
▲朱温绝对是一个猛人,但朝廷只是以为其找到了个好打手
除非他脑子进水了,但事实上朱温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因此他干不出那种低级弱智的事情来。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毛泽东
那么上源驿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呢?朱温、还是朝廷?让我们再看看朝廷的反应。
四、朝廷的态度很暧昧
李克用回到河东后,在自己的底盘上顿时硬气起来,他立即派人向长安控诉了自己所受的不公和委屈,要求长安给自己主持公道,严惩凶手朱温,可此刻长安的态度却显得相当暧昧。
及武皇表至,朝廷大恐,遣内臣宣谕,寻加守太傅、同平章事、陇西郡王。——《旧五代史》
这里,李克用应该不单单控诉朱温的暴行,肯定也还提了句,人家朱温可抖出来了,说是你让他干的,这才把朝廷吓坏了,赶紧派重臣前去安抚,没有的事儿,别听他胡说,一边又超阶对其加官进爵,看看,这里面是不是有朝廷心虚的一面?
▲面对李克用的质问,朝廷也心虚了
如果证据还不够充足,那咱们再看看朝廷对另一方的当事人处置,朱温方面,那可是丝毫没有处罚,反而也加官进爵了,这恐怕就是事先说好的酬劳吧。
九月己未,僖宗就加帝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沛郡侯,食邑千户。——《旧五代史.太祖纪一》
事到如今,我们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离真相越来越近了,坐个板凳听听吧
五、真相只有一个
其实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立马得出结论,上源驿事变谁能够得利最大,那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谁获益最大,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首先来看朱温,若是他干的,得到的好处基本为零,因为李克用是来帮河南道藩镇们抗击黄巢的,而朱温如果因为意气之争就做下杀人之事,从道义上来讲,理亏,今后还怎么在河南道这个圈里混?
再者自己刚到宣武军镇,根还没扎稳,就得罪这么强势的河东军,自己找抽?不合理,这件事做下来,损人不利己。
朱温这边,应该被首先排除掉嫌疑。
那么再来看看朝廷,李克用若是死了,最好河东军高层全部挂了,那对朝廷来说,那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其一直想要的结果。
因为李克用如今所占的地方太特殊,是河东要地,对大唐来说,生死攸关,太重要了。
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资治通鉴》
当初唐朝拼着放任黄巢南下,也要先剿灭沙陀作乱,就可以因为河东在唐庭心中的重要地位,在唐僖宗看来,没你李克用当初的代北造反,那黄巢能打进长安来?你才是罪魁祸首,如今你还问朝廷强要了河东,当初没办法,只能给了你,但这可是心腹大患,不搞掉你,朝廷寝食难安。
朝廷绝对是第一嫌疑人。
▲河东之地,对唐朝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事到如今已经再明白不过了,这场扑朔迷离的上源驿事变,压根就是唐庭自编自导的一场劫杀,而出这个计谋的人也绝对是个高手。
首先让李克用倾巢而出,河东空虚,倘若李克用和河东高层都挂在了河南道,那河东局面必然群龙无首,一定会崩盘,到时候朝廷名正言顺,收复混乱的藩镇,道义上站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还不属于出尔反尔,便能不费吹灰之力,收回河东之地。
其次,朱温这家伙本身就是个叛将,朝廷也并不十分信任他,倘若他真听话把李克用干掉了,那他在河南道这个生态圈里面就混不下去了,届时朝廷再将谋杀朝廷功臣的帽子扣给他,然后召集周边藩镇平叛,顺便将其拿下,安排个听话的大臣替代其宣武军节度使之职,一石二鸟,岂不美哉?
可惜朝廷还是棋差一招,没料到朱温这家伙也是个人精,不愿意背锅,还私自放水,放了李克用,才使得局面并没有像唐庭当初设想的那样顺利,进而导致了李克用回到河东与朝廷问责对质的尴尬局面。
当晚在旁边一旁监督此次劫杀的杨彦洪一定目睹了朱温的放水,他眼急了要追李克用,却被朱温一箭射死。
▲杨彦洪目睹了朱温的放水,被其射死
杨彦洪谓全忠曰:“胡人急则乘马,见乘马则射之。”是夕,彦洪乘马适在全忠前,全中射之,殪。——《旧五代史》
一场唐末精心设计的劫杀,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大唐王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运日渐衰微,而再也无法挽回。
朱玫及王重荣、李克用战于沙苑,败绩。乙亥,克用犯京师。——《新唐书》
而一年后,窘迫的朝廷为了钱粮,不得不与河中争夺盐池之利,河中、河东毅然反抗,朝廷战斗不利,被两镇攻破长安,皇帝被迫再次逃亡。
回过头再来看一看,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上源驿之变不是朝廷精心策划的一场劫杀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