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什么气得骂“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我说红楼梦#
文/董白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在贾府的元宵节家宴上,贾母失去了往日神定气闲的风度,掰谎才子佳人的故事,甚至骂出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这么难听的话语。
贾母这是在骂谁呢?乍一看,好像是黛玉,因为她刚刚有个举动,就是把自己的酒杯放在贾宝玉的唇边,贾宝玉也是一口气喝完了杯中的酒。
然而,贾母再生气,又怎么可能骂自己的外孙女“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呢?那不是连她自己也骂进去了吗。所以,贾母骂得不可能是黛玉。
再说说黛玉的这个举动。如果是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人,看着可能刺眼。但是,黛玉和宝玉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用宝玉的话说就是,“一床睡,一桌吃,长了这么大”。在一起长大的过程中,比这更出格,更过分的动作多了去了。
一起躺在床上午睡,讲小耗子的故事;宝玉被贾环恶意烫伤,脸上涂满了药,黛玉“强搬着脖子看了一回”;葬完花,两人一起坐在山石上读《西厢记》;宝玉出去一天,黛玉就觉得无人说话闷得慌,几次打发人看宝玉回来了吗……诸如此类的事儿,不胜枚举。贾府的人,从仆人到主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而且,宝玉和黛玉的这种关系,是贾母默许的。否则,也不会在黛玉刚进贾府时,就安排两个人住在一起。
再者,刚才也不是只有黛玉的动作比较出格。史湘云不但推了推宝玉,还和他笑着说悄悄话。如果不知道他俩说得啥,光看这亲密的举止,也是有违男女大防的。
所以,贾母骂得不可能是黛玉。而且,掰完谎后,贾母就特地声明这一点了。
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连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得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她们一来,就忙叫歇了。
那未,贾母为什么突然这么生气?骂得又是谁呢?
有个细节比较耐人寻味,宝玉喝完黛玉杯子里的酒后,王熙凤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
王熙凤的话虽然奇怪,但明显是在替黛玉和宝玉打掩护,意在告诉旁人,黛玉之所以让宝玉替她喝酒,是因为黛玉体弱,喝不得冷酒,没别的意思。
王熙凤又为什么多此一举呢?因为今天的宴席上,除了贾府的人、薛宝钗、薛姨妈,又增加了四个人,即李婶母女三人和邢岫烟。
这四个人虽说刚来贾府不久,但是对府里的情形也了解一、二。李婶目睹过宝玉和湘云有商有量地烤鹿肉吃,也见过宝玉和姐妹们扎堆作诗,所以,就算看到宝玉喝黛玉杯子里的酒,应该也不会太吃惊。
脑补一下。极有可能是薛姨妈看到黛玉的动作后,故意对着李婶使了个眼色或露出了嘲讽的笑。这一幕刚好被王熙凤和贾母看到,王熙凤脑子转得快,赶紧插话解围,贾母则怒不可遏。
因为接下来薛姨妈的反应有些奇怪。
薛姨妈笑道:“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
薛姨妈带着儿女,客居贾府多年 ,且一直图谋金玉良缘,说话一向很客气,从不给人难堪。今天却一反常态,怼了王熙凤,显然是被贾母骂得受不了了。
而王熙凤的回答则是继续替黛玉和宝玉解围。
凤姐儿笑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便不是从小儿的兄妹,便以伯叔论,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得老祖宗笑了一笑,多吃了一点东西,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道反笑话我不成?”
不得不说,王熙凤太聪明了,拿自己和贾珍打比方,告诉众人,黛玉和宝玉刚才的行为,不过是兄妹俩闹着玩儿罢了。
王熙凤含蓄,贾母可就开骂了,而且骂得就是薛宝钗。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当初,薛姨妈一家子刚进贾府不久,宝钗和丫鬟莺儿,趁着宝玉去探病,一唱一和,最先放出了金玉良缘的风声。当时在场的可不光宝钗、莺儿和宝玉,还有伺候宝玉的丫鬟和婆子。这些下人们传播起信息来,不要太快了。贾府的主子们 是没有任何秘密的。
所以,对于金玉良缘的说法是怎么来的,贾母一清二楚,而且非常不屑。
金玉良缘最大的阻碍就是贾母,只要贾母活着,宝钗就不可能成为宝二奶奶。
这些年,贾母为了赶走薛家,也是明里暗里费了不少心,奈何人家一家子愣是装傻充愣,住得稳如泰山。
比如今天晚上,因为宝琴的到来,宝钗就从贵宾席沦落到了普通席,地位明显降低。薛姨妈就算恨得牙根痒痒,可也没有办法,只能暗戳戳地发泄一下。
贾母呢,终于逮着机会,借着掰谎,怒骂了薛宝钗,出了一口气。
非但如此,贾母还话里话外地讽刺薛家。
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如果堂堂的荣国府仅是中等人家,那么已经败落了的皇商薛家又算几等人家呢?肯定是下等啊。家教差,所以宝钗才会像戏里的佳人一样,一见宝玉,就想起终身大事来。别忘了,薛宝琴可是刚作了十首诗迷,最后两首就和《西厢记》以及《牡丹亭》有关。
其实,哪怕没看过那些才子佳人的外传,豪门女眷们,也个个知道《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故事,这应该是心照不宣的事儿。贾母如果非要假撇清,也确实打嘴,林黛玉不就曾经在宴席上不小心说了两句和《牡丹亭》有关的酒令吗。
而且,贾母也不是真得反感才子佳人的故事。
指湘云道:“我像她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茄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
呵呵,刚说了大家子的孩子们没听过才子佳人的故事,就自己揭穿了自己的谎言。
说白了,贾母也不是真得反感才子佳人的故事,否则平时也不会让女先儿们唱给自己听了,不过利用掰谎记骂一骂薛宝钗,出口恶气罢了。
赖在我们家多年不走,还想败坏我孙子和外孙女的名声,就别怪我骂你们薛家,骂你们家的薛宝钗。
果然姜是老的辣, 贾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