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工在德国遭嘲讽,归国间接让德国损失数十亿,名字有点耳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跟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并非我国的科研人员不肯努力、不肯钻研而造成的,而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十五世纪欧洲中世纪结束,地理大发现带来全球殖民狂潮,而当时我们已经开始了闭关锁国之路。往后几百年内,西方一直在近现代医学、物理、化学、工业、通讯、军事等多方面高速发展,我国的皇帝们却只认为这不过是些"小玩意"。

量变积累成质变,直到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用鸦片战争强行叩开国门,我们才进入到了近现代时期,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黎明前的黑夜。从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中国人无一不在发奋追赶,要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追上欧洲几百年的发展。

但我们做到了!我们每一年都能发生巨大的转变,都能带来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

这是一个关于起重机的故事。

1994年,孙丽加入徐工集团,那年她刚22岁,正是朝气勃发志气满满的年龄,作为机械行业难得的女性工程师,她迫切想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但很快现实就给她心间那团热火扑了盆凉水,我国近现代机械起步实在是太晚了。

由于技术水平问题,当时我国根本没有能力独立自主研发出大型起重机,只能从国外购买。但当时很多外国的企业拿捏住了这一点,就是不给中国贩售最新最好的机器,通常都是贩卖一些老旧产品。

孙丽面对这样的情况既痛心又无奈,她心中的火焰并没有就此熄灭,反而越烧越旺,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设计出最出色的履带起重机!从此之后孙俪一头扎进了学习的海洋,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光是外文文献就不知道看了多少。

孙丽的能力以及学习劲头被所有人看在眼里,于是2002年,她接到了150吨履带起重机的塔臂研发任务,这一下子使得她更加忙碌,甚至连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办法照料。闭门造车是造不出来的,孙丽还为此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就是为了搜集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孙丽以及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任务,徐工QUY150的问世也给孙丽带去了"中国第一吊"的美誉。但孙丽明白自己做的远远还不够,她立刻投入了260吨、350吨等起重机的研发,并且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看上去孙丽的确一直在进步,可是她自己明白,她跟国外的差距还是太大了,在她还无法研究出500吨的起重机的时候,外国普通采用的都是1000吨、2000吨了。为了进一步追赶上世界平均水平,孙丽立刻奔赴德国求学。

当时德国生产的起重机算是世界最好的,在之前徐工刚刚制造出50吨的起重机的时候,德国的利勃海尔已经达到了800吨这个数据,可抱着虚心求学之心来德国的孙丽却受到了部分德国人的嘲讽,他们完全看不起孙丽的研究成果。

这一切孙丽都忍了下来,她知道这不是作意气之争的时候,她想要的是用成果让这些嘲讽的声音闭嘴。

十年磨一剑,2013年,学成归来的孙丽终于以4000吨起重机的成果证实了自己,也告诉了世界中国制造的力量!要知道当时就连德国也没有突破3000吨起重机,孙丽不仅实现了我国在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研发制造的新突破,更是世界性的新突破。

这一下子彻底改变了我国跟德国在大型起重机方面的地位,原本属于德国的订单雪花般向徐工集团涌来,这让德国起重机损失了近90%的市场,每年贸易额高达数10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当初代表我国最强科研水平的女工程师孙丽赴德国学习最先进的机械技术,却受到了德国的嘲讽,认为她的技术"一文不值"。仅仅几年之后,孙丽就用她的作品直接让德国因科技水平差异每年损失数十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