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他有一些奇怪的理论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中医乃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传统文化之一大精髓所在,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医学体系,意味着将现代西医完全摒除之后,中国依然拥有着相应的医学系统。但近代以来,中医在西医冲击之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至于风雨飘摇也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导致中医没落的原因在于其中掺杂着过多难以理解的中国传统玄学色彩。因此,看待中医往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客观的予以对待与使用。一如“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他有一些奇怪理论。
一、男女性别的“可变”不仅中国传统思想,诸多国家古今皆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便衍生出了对于子女性别进行“后天改变”或“操控”的想法。当然亦不乏有人希望可以诞下女孩,其间殊途同归的则是改变孩子的男女性别。如何改变男女性别,古今中外的探索从未停止,当代人关于这方面的迷信亦是普遍存在的,毕竟许多家庭面对家中子女的清一色,迫切的想要有所不同。而其中方式殊同同归的是在怀胎十月期间进行的,无论是服药又或是祈祷之类。但以现代科技发展现状来看,想要改变男女性别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古代所谓改变男女性别之说实质上并不存在任何的科学依据,只是一味地猜测与假设罢了。而作出猜想的人之中,便有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他的奇怪理论之中便有关于服药改变胎儿男女性别的篇章。
《备急千金要方》乃是孙思邈的一大医学著作,其中便有孙思邈相关理念的记载,阴阳调和乃是古人所崇尚的一大理念,而通常也代指男女之事,当男女交配继而怀孕之后,关于男孩女孩的性别是未有定数的,然而当三阴所会便注定多能够诞出女孩。所谓三阴在中医之中存在着诸多解释,与之对应的则是三阳,通常称为太阴、少阴、厥阴,也有生理层次的意思。如中医病理之中的阴阳之分便由此而来。孙思邈将怀胎二月称为“始膏”,开始初步孕育在母胎当中。而三月则是“始胎”,孩童血脉不曾流转,朝着人体大致轮廓开始变化,这个时候的胎儿形状尚未固定,自然是男女不分的,通过外来物质可以改变男女性别。因此,孙思邈称之为“故未满三月者,可服药方术转之,令生男也。”显而易见站在如今角度,孙思邈所谓的“可服药方术转之”并不存在任何的科学依据,只是停顿在猜测层次。此外,在其他方面如“男女房事”等领域,孙思邈亦有许许多多奇怪的理论,那么为何作为一代药王的孙思邈会萌生出这些奇思妙想呢?
二、导致孙思邈奇思妙想的原因实质上之所以令孙思邈脱离实际,有此奇思妙想的根源,不乏时代与他的另一重身份等原因所致。首先关于中医本身,不乏有人将之视为无稽之谈,但是中医又确确实实是得以流传几千年的医学体系,无数人受益其中。当然亦有人将中医认定为文化精髓,应当广泛传承,但实质上中医当中又确确实实存在着诸多弊病之处。因此,对待中医的态度,依旧要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从某种意义上,中医现在所缺乏的便是一位能够将之完全整理归纳,进行整体改革的承前启后之人。因此孙思邈相关理论的存在不足为奇,整个中医体系之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经现代科学验证的弊病之处,彼时时代是不足以做出条件支撑,去验证是否存在科学依据的。因此整个中医体系颇为朦胧而不够严谨,“指鹿为马”者不计其数。
此外,孙思邈的另一重身份也是关键,除却医生之外,他还是个道士,两者综合之下可称之为“方士”。“炉火纯青”四字是平日里耳熟能详的词汇,关于它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孙思邈的著作,从这一成语的字面意思不难窥见,孙思邈亦是“炼丹”一道的杰出人物。他通过一首四言诗将炼丹整个过程大致描述,“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其中大意便是当炉火纯青之时,炼丹便达到了极致,意味着炼丹成功。那么经由方士这一重身份以及炼丹方面的理论,不难窥见虽然孙思邈医术上具有非常卓越的成就,但是同样具备诸多“歪门邪术”。当然,客观对待的话孙思邈自然是瑕不掩瑜的,其医学著作、思想、成就等对于中医的发展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即便上述之中关于男女性别转变的理论,亦不乏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三、进步在于探索,科学源于假设回归到孙思邈的理论上,如果简简单单将之定性为“迷信”“凭空捏造”亦是有失偏驳的。凡事皆有开天辟地的探索,古往今来的第一次,因此人类才能进步,而发展的根源便在于猜想。孙思邈的理论是经由当代科学认证之后确定荒诞的,并非在同一时代认为是不科学的。其间道理如西方医学发展,被称为人类医学史上至暗时代的中世纪医学,现代西医的基础正是经由彼时的荒诞而来。此外,关于孙思邈的诸多成就,亦是证明了孙思邈探索精神之下,对于这些理论的猜想。其中所透露出的不仅并非荒谬,而是实实在在的现代科学探索精神。“首用胎盘粉治病”、“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首用羊餍也就是羊的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上述孙思邈的多次首用。
从某种程度上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上述理论,唯一的差别便在于这些是经由现代科学验证的,而上述理论则是现代科学验证后判定错误,抑或者无法验证的。总而言之,造就孙思邈上述奇怪理论的原因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正因这些奇思妙想方才促进了中医的整体发展。不过这些理论未经验证便认为确有其事,亦是孙思邈的一大弊病之处。除却医学、药学方面的显著成就之外,孙思邈在医药学整体分支的养生学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首先提出了“防重于治”这一重大医术思想。而这些亦在孙思邈身上得到了验证,毕竟相较之于古代的生活水平,人均寿命并不长久的大环境,他140多岁的高龄是足以令人艳羡的,且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在养生方面的成就。
四、孙思邈谈养生孙思邈的养生观念与现代养生观念殊途同归,毕竟溯本归元的话,现代养生观念本就是经由如孙思邈这样一代代中医大家总结延伸所得出的结果。而孙思邈所总结而出的养生观念可以归纳为四点,运动、心态、饮食、作息。“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言下之意为,养生的一大关键在于运动,但要把握在一定的范畴之内,决不能够超出自身的承受极限,否则就是弊大于利。纵观运动量大者,莫过于以运动作为工作的职业运动员,然而众所周知运动员退役之后普遍是一身伤病,这便是毫无节制运动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一定程度是以透支身体健康作为代价的。当然,如果运动量过小自然也是于事无补的,因此这个范畴需要稳定在因人而异的不同框架之内,最起码也要适度的活动筋骨。不仅运动的量,在运动频率上孙思邈亦有见解。
“劳动使人年轻长寿,要长寿,就必须常劳动但不要过于疲劳。”此一言中则是透露出关于运动养生的另一重要素,坚持。任何事情决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血来潮之际疯狂的运动,而平日里懒得动弹。其间道理便如暴饮暴食一般,是弊大于利的。“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寡言、心平、寡食、少睡,其中便与孙思邈另外三重理念,心态、饮食、作息互相呼应。饮食上囊括着,口味清淡、不可过饱等耳熟能详之语。而作息上尤其睡眠,自然是需要规律,对此孙思邈便提出,“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同样包括饮食与运动在内也要做到规律。那么在思想上绝不仅仅平日里多数人理解的不生气,而是囊括着诸多方面要维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此一处最为虚无缥缈,却又至关重要。孙思邈能够长寿的最大原因便在于此。
从他数度拒绝高官厚禄,以平常心看待功名利禄,以及道士这两重身份,便注定其能够在修心一途上颇有建树。而关于心态养生的阻碍,孙思邈又在原有笼统概念上细分为五点,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虑精散。想要达到养生的目的,建立起良好的心态,首要便是将这些弊端一一排除。不过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能够将之完全摒弃者少之又少。总而言之,无论是“奇怪的理论”又或者孙思邈在医学、药学、养生等领域的成就,皆是客观存在的,不过总体上孙思邈的“邪术”相较于成就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诙谐看待的话不妨把目光投向他的年龄,如果他的医学成就弄虚作假,何至于达到这番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