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兴:平房印象——游平房公园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温国兴:平房印象——游平房公园
平房印象——游平房公园
温国兴
平房区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建成区之一,1956年就成为市辖区,六十多年来没有变化。在三十年前,哈尔滨市有七个区,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动力区、太平区、平房区。前六个区彼此之间距离比较近,形成了主城区,平房区则远离主城区。那时候,我们住在主城区的人感觉平房区好像是外地,很少去平房区。平房区的人也很少到主城区来,如果来的话,他们会说:“去市里。”他们自己都认为平房区不属于“市里”。2013年,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开通了,地铁一号线从哈尔滨东站到平房区的新疆大街,平房区的居民才真正从心理上融入到哈尔滨的版图。再有,最近三十年,先后有呼兰、阿城、双城等县(市)撤县(市)设区,哈尔滨的版图扩大了,平房区的居民不再感到自己是游离于哈尔滨主城区之外,平房区与其他区的联系日趋密切了。
我在三十年前曾经去过平房区,在那里住了一天,参观了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对平房区有了最初的印象。平房区给我的印象是,这里的大企业很出名,东轻、哈飞都是哈尔滨的知名大企业,在全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历史记忆。自从三十年前去过平房区后,我在最近二十年因为工作又去过几次,但都是来去匆匆,无暇游览,所有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三十年前。
初秋的一个假日,我坐上地铁前往平房区。走出新疆大街地铁站,眼前豁然一亮,这里的繁华程度与市区的几个商业中心几乎不相上下。新颖别致的红旗·Mall购物中心,门前有吸睛的模块造型,商家开动宣传机器吸引顾客。路北一派繁荣,而路南是早年间建造的职工住宅,门窗都已经封闭,房檐上长出了粗大的树木,看来已经弃用。我来到友协大街,这条街是平房区与新疆大街等量齐观的商业街。川流不息的市民,往来奔驰的汽车,支撑起这里的街景。平房区的主要政府机关都在这里,与区政府大楼毗邻的两幢税务局的办公楼是我常来的地方。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平房公园。
平房公园是低于友协大街地面的下沉式公园,门前是宽敞的广场。走进公园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中间是一条水渠,这是公园中的第一景观——历史长河,水渠中流淌着很薄的一层水,透过流水可以看到水下面的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平房区有史以来的历史,从1115年女真部落在平房定居开始,从古代走向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平房区加快了发展,一批大企业在这里建成,平房区成为哈尔滨的工业重镇。历史长河的记录到2015年,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水渠,留待今人去书写。历史长河将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浓缩到水渠之中,让游人漫步水渠边,就能领略到平房区的历史脉络。
水渠的尽头是“腾龙”雕塑,这条腾飞的巨龙是紫色铜板锻造而成,高12米,重4.2吨,龙身直径达0.8米,气势恢弘。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而黑龙江省又是以“龙”命名的省份,在公园中建造“腾龙”雕塑是非常契合平房区人民的家国情怀,也是龙江人民的共同心愿。
公园的里面有人工湖,湖上有小桥,湖边有凉亭,沿湖边还有长廊。游人在这里休憩,对弈。时有乐曲声传来,还有人在小桥上翩翩起舞。湖中一角长满了荷花,此时娇嫩鲜艳的荷花盛开,十分可爱。湖边一块大石头,上刻“荷塘月色”四个大字,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如果在皎洁的月色下游览,我们可以想见到朱自清笔下荷塘优美的景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给这袖珍公园平添了几分文化情境。
再往前行,是“道德广场”。广场的北面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的汉白玉塑像,他们神态安详,基座上有他们的生平介绍。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塑造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为源源流长的中华文明代表人物。广场的南面是一组石板雕刻壁画“二十四孝图”。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宣传孝道文化,引导人们敬老孝亲,让中华美德世代传承下去,其用心十分明晰。
游览了平房公园,我想用以下三个主题词可以概括其大貌:历史、文化、道德。南宋诗人卢梅坡有一首题为《雪梅》的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平房公园有花有草,有水有桥,这些可以看作是卢梅坡笔下的梅和雪,而历史长河、腾龙、荷塘月色、道德广场则是诗,诗与景融合,构成了满园的十分春色。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