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占40%的慢性盆腔痛是个什么鬼?肌筋膜康复手法如何做?

看到“捂肚子”的就一定是“痛经”吗?

看到“痛经”的就一定是“宫寒”吗?

当然——不一定!

今天

我们给大家分享了一个主题

《慢性盆腔痛的肌筋膜康复手法》


(我是一条干货分割线)

慢性盆腔痛,可能很多朋友听上去都有些陌生

但是要知道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妇科门诊统计数据中

慢性盆腔痛占比在10%~40%左右

可以说是群众基础非常深厚

而在育龄期女性朋友中

发病可达15%~25%

这个比例,应该够让你重视了吧?

慢性盆腔痛——是什么?

“慢性盆腔痛”是指:

骨盆及骨盆周围组织器官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

导致机体器官功能异常

影响患者社会行为和生活质量

或者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一组综合征

盆腔脏器示意图;

说实在的,这个定义其实非常笼统

但是我们只要知道这几点就好

第一:慢性盆腔痛涉及多学科、多器官;

第二:持续时间长,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第三:发病率,非常~非常高,一定要重视;

慢性盆腔痛——为什么?

其实这一点,有些尴尬

因为,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太多了

比如看下面这张图

▼▼▼▼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同一个结果

那就是“慢性盆腔痛”

总结一下的话,相当于盆腔内外的器官组织

都可能也都可以引起慢性盆腔痛

比如膀胱、子宫、直肠

比如肌肉、韧带、神经

那么,最终问题就来了

慢性盆腔痛——怎么办?

我们按照刚才所说的这些信息

大致可以把“慢性盆腔痛”分成两种

一种是清楚病因的

一种是不清楚病因的

那么,康复的大方向、大原则也就有了

——

清楚病因的,对因治疗

不清楚病因的,综合治疗

清楚病因的,比如炎症、囊肿、肿瘤等

那就消炎、药物、手术等相关措施

不清楚病因的,那就针对盆腔“痛”这个症状

对症治疗,综合治疗

重点来啦

慢性盆腔痛——肌筋膜康复手法

慢性盆腔痛

虽然病因不明

但是病位明确啊

就是局限在下腹部、盆腔部的疼痛

而在这其中,又一个“点”非常重要

那就是“耻骨”

很多慢性盆腔痛的人

仔细询问检查,其实都是耻骨附近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

我们分享三块和“慢性盆腔痛“密切相关的肌肉

1、锥状肌

锥状肌附着于耻骨上方

所以也经常引起耻骨上方的疼痛

▼▼▼▼

锥状肌解剖位置和激痛点;

所以,不啰嗦

第一个手法

就是松解锥状肌

▼▼▼▼

2、耻骨肌

和锥状肌对应

耻骨肌位于耻骨下方

也可能会引起耻骨下方

腹股沟附近的疼痛

▼▼▼▼

耻骨肌解剖位置和激痛点;

所以,还不啰嗦

第二个手法

就是松解耻骨肌

▼▼▼▼

3、大收肌

把大收肌放到最后

其实有点冤

因为从激痛点的角度讲

大收肌才是最容易引发

“盆腔内部不明原因疼痛”的肌肉

来看图

▼▼▼▼

大收肌解剖位置和激痛点;

所以,你知道啦

第三个手法

就是松解大收肌

▼▼▼▼


好,以上就是今天

慢性盆腔痛的相关内容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