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想到过死,但是又觉得不能就这样死了”
看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的时候,每一集都能看到至少两个饱含着催泪弹的病人,不管是导演刻意为之,还是编剧为了推动剧情。总之,在这种医疗剧包装的氛围中,往往能够击中观众的软肋。
开场就是女主角江晓琪在逛街时包被抢,追逐中,偷包的小孩锥子意外晕倒在地,她将锥子送至自己即将报到的燕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而这个名叫锥子的小孩也是一个身患重病被父亲遗弃的孩子。
后来,在医院又陆陆续续地接诊了形形色色的病人,包括急性肠穿孔的孕妇、因为破伤风引发重病但舍不得花钱的为难的农民工兄弟、在厕所生完孩子丢弃的产妇、遭遇车祸昏迷住院的老人、在是否截肢及为家人省钱的工人……
他们所遭遇的故事或者事故,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发生的,或温暖、或感动、或心酸、或自私、或纠结,但是都尽显人生百态中的酸甜苦辣。
而最大的催泪弹来自于一家发生爆炸的火锅店里,老板是兄弟两,弟弟明天就要结婚了,可弟弟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血肉模糊,送到急诊科抢救时等待未婚妻前来的那场戏,却的确让人觉得生命不仅仅是脆弱的,有时候一个瞬间的念头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但是又足以让另一个生命阴阳两隔。
抛开被人诟病的戏剧化冲突,未婚妻必然是经历万难来到急诊室后,却看到的是未婚夫咽下最后一口气。在漫长的等待中,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句话、一个字也没有的分别。
所以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不是死别,而是生离。因为死别,已经没有再见面的希望了,所以只能留在心里怀念;而生离明明都活着,却因为远隔天涯,此生将不复相见,从而更让人肝肠寸断,看不到希望。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在断肠崖分别16年是如此,《倚天屠龙记》小昭和张无忌此生分别时也是这样。
所以说,成人的世界里,爱情也不简单。没有谁的爱情是容易的。爱过,就不后悔。
前几天,突然听闻一个朋友的同学去世了。因为一次小小的感冒,然后过了几天就觉得身体不舒服,毫无征兆地离开了爱他的家人和朋友。朋友感慨万千,那个同学还那么年轻,30出头,却因为积劳成疾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当你环顾四周时,你会突然发现,身边有许多的年轻人依然在没日没夜的拼命,即使躺在床上的时候,大脑也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着明天的工作和生活。
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且压力巨大的社会里,他们不敢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就是他们死亡的那一天。
最近很火的一篇文章《80后,死都不能死的年纪》,里面讲到:
从前随随便便熬个夜玩个通宵,第二天还可以生龙活虎地踢上一场球赛。现在过了11点不睡觉,第二天起来腰酸背痛腿抽筋。
从前和哥们喝酒白酒啤酒红酒轮番上阵,难受想吐就跑到厕所吐出来,回到桌子上还能大吼一声,给我满上。现在两瓶啤酒下去,只能眼睛发直,舌头僵硬地说,我可能真不行了。
从前,算了,别说从前了,我的前半生过去了,只剩怀念。
等到了死亡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时,就觉得这真是一个悲催的年纪。
80后,我们的父母开始衰老了,开始生病了,开始害怕孤独和寂寞,开始期盼与这个世界上我们至亲的人过着平淡但是能相互取暖的日子。
很多时候,我们最怕的不是自己突然生病了,而是怕身边的亲人突然生病了,尤其是当有了二宝后,就特别害怕他发烧感冒,恨不得自己替他受罪。而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自己突然死了。正如身边的那个朋友一样。
死亡并不可怕,可是我们却怕自己死了,身边的人活着受罪。我们要为生活不停地奔波,正如《蜗居》中海萍的想法一样:
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二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二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二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于是,我们天真的渴望神能来救救我们,可是我们还是太天真了,神不会去救任何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死了,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但只要你活着,就可以改变一切。不要死,也不要孤独地活。
这是一个死不起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焦虑。心理学上将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我们就在这种焦虑中周而复始。
身边一个远嫁南方的朋友,虽然当时觉得交通四通八达,家里父母有急事了,可以坐飞机转瞬即到,可是去年爸爸突然脑溢血住院,她急忙安排好工作坐飞机往家赶。可是因为大雾飞机晚起飞,就是差了那几个小时,等她回到家后,爸爸已经等不到她了。
她当时悔恨的哭摊在妈妈怀里,真的是恨自己为什么要远嫁那么远,当时她想死得心都有了, 为了所谓的爱情,却连最后的亲情都没能见到。
我们常常说交通便捷了,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朝发夕至,但是正是因为便捷,我们反而离得更远了。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然后为了所谓的梦想和不甘心而辛苦的奋斗。
可是,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有时候,我们也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这么容易就死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余华在《活着》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爱的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不是害怕死,我们只是害怕为了身边亲爱的人死。
作家太宰治曾经在小说里这样写道:我曾经想到过死。今年新年的时候,有人送我一身和服作为信念礼物。和服的质地是亚麻的,上面还织着细细的青灰色条纹。大概是夏天穿的吧,那我还是活到夏天好了。
是啊,我们要勇敢地活着,生活那么残酷,又这么美。没有奇迹又没有救世主的日子中,我们最了不起的英雄行为,就是踏踏实实地,过好手里的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