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水肿八法

水肿八法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引起周身浮肿的疾病。其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水湿不得运化;肾失温化,水气泛滥;三焦不利,水道不通,均能产生水肿。《金匮要略》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脉证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又根据水邪偏胜某脏,即可出现某脏病证的特点,定出五脏水的名称。

水肿的辨证,广义的可分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阳水属表属实,包括风邪侵袭,水湿浸渍,湿热蕴结;阴水属里属虚,包括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治疗阳水多从祛邪入手;治疗阴水则多以扶正为法。

(一)宣肺气以化湿邪,利三焦而消水肿

湿热内蕴,风邪外袭,肺气失宣,三焦不利,身热头晕,眼睑头面浮肿,逐渐波及上肢、胸部及全身,恶风,骨节痠痛,舌白苔腻,脉浮数。可用本法治疗,宜越婢加术汤法。

麻黄3克  生石膏25克(先煎)  杏仁10克  甘草10克  生姜3克  大枣5枚  苍术6克

加减法:

若病人对麻黄过敏,或血压较高时,去麻黄,改用苏叶6克。

若病人服麻黄有效,脉象血压皆正常,可加大麻黄用量。

(二)清热凉血,宣肺化湿,通利三焦,以退水肿

肺气不宣,三焦不利,湿热蕴蓄,身热烦渴,一身浮肿,头晕且胀,甚则神志昏迷。小溲赤少,甚则尿中带血。舌红绛而口干,脉弦滑且疾数。必须清热凉血,宣肺化湿为法。

苏叶3克  荆芥穗10克  防风6克  蝉衣6克  生石膏30克(先煎)  杏仁10克  赤芍10克  连翘25克  鲜茅、芦根各30克  焦山栀12克  菖蒲9克

热重者酌情加局方至宝丹半丸分两次服。

加减法:

若肺胃热盛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10克,以泄肺胃之热。

若舌苔黄厚者,加入消导之品,如保和丸之类。

若尿中带血者,可于原方酌减辛宣药物,加炒地榆10克、炒槐米10克、白头翁10克,以清化下焦湿热,凉血止血。

(三)宣气机通畅三焦,泻腑浊峻下逐水

热与水结,三焦不通,发为水肿。周身沉重,胸脘痞满,小溲黄少,大便干结,舌苔老黄垢厚,质红且干,两脉沉弦且实,按之有力。脉症皆实,可用峻剂猛攻以逐水邪而退肿势,仿舟车丸之类。

苏叶6克  羌活6克  防风6克  青、陈皮各9克  茯苓皮15克  大腹皮10克  赤小豆15克  商陆6克  黑、白丑粉1.5克(冲)  太乙玉枢丹1.5克(研冲)

加减法:

若服药后大便泻势较重者,暂停服药,缓一日再服。若脉症仍实者,可再服1剂。

若患者体质较差,服1~2剂后,当改用平和之剂。根据具体情况,改用利水、祛风、扶脾等法。总之,早期以宣疏为主,晚期当考虑扶正。饮食亦当加倍注意。

(四)益气补中以温阳化水,扶脾利湿而退其浮肿

水肿日久,脾运大伤,四肢浮肿较重,皮肤光亮,按之窅而不起,小便不畅,舌淡苔白腻,两脉濡缓。必须用益气扶脾利湿法以退水肿。

黄芪12克  桂枝6克  苍、白术各6克  防风6克  防己12克  茯苓20克  大腹皮10克

加减法:

若服药有效时,可以加大剂量。

若服药后,心烦梦多,肿势不减,甚则舌红口干,此属热郁于内,必须先清其热,后议温阳。

(五)温脾阳,化饮邪,以退阴水

水肿日久,正气不足,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全身高度水肿,面色萎黄不华,胸脘闷胀,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溲不畅,四肢发凉,脉象沉缓力弱。可用温脾阳且化饮方法。

黄芪30克  防己12克  防风6克  苍、白术各10克  茯苓20克  桂枝木10克  淡附片6克(先煎)  干姜6克

脾阳不振,水饮不化,多因命门火衰而致,必须用桂、附以温命门。俟命火壮。脾得温,则水自化矣。

加减法:

若元阳不足,命火过衰,可加重桂、附之量。

(六)益脾阴,清虚热,活络退肿

水肿亦有因脾阴伤而致者。往往脾阴不足,虚热内生,胃有湿滞,络脉不和,症见周身浮肿,心烦口干,小溲短赤,舌质红瘦,脉象细数。必当益其脾阴,清其虚热,通络化湿,以退其肿。

沙参10克  生山药20克  生扁豆20克  生苡米20克  冬瓜皮30克  生白术10克  丝瓜络10克  大腹皮10克

加减法:

若湿邪较重时,也可加些风药,以散风祛湿,使湿邪化则肿易退。

若胃中积滞不化,舌苔糙垢者,可加焦三仙各10克。

(七)温肾以通阳,气化肿自消

肾阳不足,全身弥漫作肿,腰以下为重,按之窅而不起,精神困倦,四肢不温,舌体胖嫩,苔滑润。用温肾通阳,化气退肿方法。

淡附片10克(先煎)  淡吴萸6克  淡干姜6克  炒川椒目3克  云茯苓30克  冬瓜皮30克  肉桂子3克

加减法:

若属肾阳不足,下肢清冷,可酌将药量加重。如兼中气不足时,加益气补中之品,如参、芪、术、草之类。

若虚阳上浮,头目眩晕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以潜阳定眩。

(八)益火填精调补阴阳,化气行水以退其肿

久病脾虚及肾,阴阳两亏,浮肿经久不愈,下肢尤甚,面色萎黄,一身乏力,腰脊酸痛,有时心烦急躁,舌胖腻而尖部发红,脉沉弱按之弦细。必须既温阳又填精,阴阳两顾。

附子10克(先煎)  白术10克  芍药12克  茯苓30克  当归12克  熟地18克  芡实25克  山药25克  山萸肉10克  泽泻6克

加减法:

本方既治脾肾之阳虚,又顾脾肾之阴亏。临床根据,脉、舌、色、症,分清阴阳两者亏损程度之重轻,酌情加减。

若阴阳两虚之外,又有热郁于内时,可先用丹栀逍遥散以调肝解郁清热,俟其郁解热除,再行调补。

(0)

相关推荐

  • 下肢水肿能用针灸吗

    下肢出现水肿比较常见,它的本质原因在于体内水液出现潴留,从而诱发水肿的现象,疾病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肾病的原因,肝脏病症的原因等等,都可能诱发这种情况,除了吃一些具有抗水肿促进排水的药物以外,也可以通 ...

  • 水湿为病(李玉泽)

    水湿为病,所见甚广.通常分为外湿,内湿两大类.外湿为外感淫湿之邪,病见伤湿.风湿.寒湿,暑湿.湿热,湿温等:内湿因脏腑失职,脾失健运,使水液蓄积而成.湿滞上焦头胀头重.口中粘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不 ...

  • 临证400法——泄泻八法

    泄泻八法 大便次数增多且稀,腹中不适,谓之泄泻.古代文献名目繁多,有以脏器定名的,如,胃泄,脾泄.小肠泄:有以泄势.形态定名的,如:濡泄.溏泄.飧泄.滑泄:也有以病因定名的,如:寒泄.火泄.暑泻.食泄 ...

  • 【《赵绍琴临证400法》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59

    附一:清末太医院院使.先父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 (一)辛凉清宣,苦甘泄热 风温邪袭肺卫,卫外失常,发热汗出,微恶风寒:肺失宣降,上逆作咳:风热上攻,则咽痛头疼,邪热伤津而口微渴,舌尖红,脉浮数.治 ...

  • 临证400法——中风(脑卒中)八法

    中风(脑卒中)八法 中风是指卒然仆倒,昏不知人,醒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謇涩等症状的疾患.古人认识不一,有认为是外风中人者:而明·张景岳强调其发生非属风邪,创立"非风"论: ...

  • 临证400法——虚劳八法

    虚劳八法 虚劳,是阴阳气血极度亏损的证候.古代文献中有五劳.七伤.六极等说法.究其成因,不外禀赋不足与劳伤过度两类.前者为先天禀赋不充,后者实属积劳成疾,多见于各种长期慢性疾病中.兹分气.血.阴.阳,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中焦湿热证治·湿重于热 (八法)】55

    湿热病  中焦湿热证治 湿重于热 (八法) (一)香以开郁,苦燥其湿,少佐消导,疏调气机 湿邪夹食滞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大便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必当香开郁,苦燥湿,展 ...

  • 临证400法(二)咳嗽(八法)

    二.咳嗽(八法)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叫嗽,痰声俱有是咳嗽.咳嗽主要病位在肺.但是机体各部位之疾病都能影响到肺而成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q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下焦湿热证治(五法)】58

    下焦湿热证治(五法) 一.湿重于热(二法) (一)芳香化湿以开其窍,淡渗分消畅利三焦 湿重于热,阻滞膀胱,水道不通,气化不行,湿热上蒸,头胀不清,甚则如裹,神识昏蒙,时昏时醒,如呆如痴,口干呕恶,舌苔 ...

  • 临证400法——癃闭四法

    癃闭四法 小便点滴而下为癃:小便涓滴皆无为闭:小便淋沥涩痛为淋.三者表现不同,应当鉴别清楚.癃与闭,只是程度轻重的不同,其致病原因很多,但究其病机应当考虑三焦气化不利.<内经>指出:&qu ...

  • 临证400法(十三)呕吐九法

    呕吐九法 有声有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常因外邪时气.饮食不节.气机不调,或胃虚.胃寒等原因而发病. (一)芳香疏解,平胃定呕 外感暑湿之后,表气闭塞,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