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灯火 || 郭秀江

《灯 火》
文// 郭秀江
北方人把夜里很晚就寝的行为叫“熬夜”,这也是自己的习惯。我“熬夜”时不看钟表,只是偶尔望向窗外,看到对楼亮着的窗口就像夜行路上有了旅伴一样。如果亮着的窗口多,心就更踏实,“熬”得也就更来劲。看钟表可不同,它匆匆忙忙的秒针催促着你,明确的时间指示提醒着你:夜深了,快就寝!让人心里不安宁。
每当入夜归家时,总是希望自家的窗口是亮的,最好小区也满园灯火。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夜,走进院门时看到自家窗口同整个小区一样漆黑,心里突然一阵冷清。在打开房门的瞬间,门厅有灯光泄出,心中顿时为之一暖,尽管卧室里正鼾声大作。我知道,那灯是为我留的。
与自家小区毗邻的是一个“高级”小区,一大片绿地占了一半面积,几栋四层小楼排列得很松散。晚间经过这里时,说漆黑一片有些夸张,但灯光极其稀落,有几处地灯亮在黑黝黝的楼影脚下,感觉有些怪异。倒是百姓小区高密度的灯光,显得人气旺盛。
有一天我突然悟到:人正常需要的空间是有限度的,那些常常黑着的窗口,其实是多余的面积。去年沪上有关部门曾测过一些高级小区的黑灯率,显然已出售但长期黑灯的住房绝非是刚性需求。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秋夜,辽西山区。我与一名同学结伴从另一个知青点归队。那夜正赶上“月黑头”,印在石头上的山路模模糊糊,只有跟着感觉走。走了好久好久,觉得应该快到家了,可连一星灯光都看不到,心中惶恐起来,生怕迷了路,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对灯光的期盼越来越强烈。
当山路走尽,双脚踏上河滩的碎石时,确信应该到家了,可眼前依然不见村庄的踪影,疑惑得我们对自身的存在都产生了怀疑。
这时几声犬吠从后方远处传来,回过头去,有几点稀疏的灯火逶迤地散落在身后右方,那正是我们的村子,我们大喜过望,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下来,原来我们走过了头。辽西的农舍大多坐北朝南,偶有厢房也被院落包得严严实实,一律不开后窗的。我们从北边过来,就把村庄看到了夜色里。
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夜,我乘坐江申号客轮离开了南京港逆流而上去安庆。两岸灯火向后缓缓退去,没有“江清月近人”,甚至没有星光,只有航道两侧的航标灯在闪闪烁烁。
当客轮与航标灯接近时,我走向船的右舷想仔细看看它。然而,夜色和视力都阻碍了我的观察,我看到的只是它的光亮,这其实不正是航标灯的本质吗!像卫士一样分布在航道两侧的航标灯,正是用光亮引导航船,保证大江夜航的安全。
正想着,一声低沉而悠长的汽笛声从上游传来,一船灯火穿过夜色越来越近了。下水船的甲板上依稀有凭栏的身影,也是在欣赏我们船上的灯火吗?两船擦肩而过时,灯光的叠加辉煌了这一段的江面,如果有谁作夜航交响曲的话,此刻就应是曲子的高潮。
我目送着一船灯火渐渐远去了,转过身来,前面江面上航标灯还在闪烁,在长江数千公里的航道上,该有多少这样忠于职守的航标灯啊!
乘火车旅行,白天行车时,我喜欢看田野和村庄,但在夜间,却喜欢看城市。夜里的万家灯火勾勒出城市的轮廓,点燃了城市的活力,也装点了城市的繁华。现代科技和人类拥有的巨大生产力在夜的灯火中,得到了正面的彰显。
去年春,我从北方来沪上。车过南京再东行,进入了长三角地带。此时已是后半夜,但夜空不再漆黑。一座座城市灯火通明,映亮了笼在头上的夜空。随着火车的行进,夜空的光亮逐渐暗了下来,没等恢复到自然的黑夜,又迎来了一片光亮。长三角密集的城市群落和经济繁荣,由灯火映衬在夜空里。
自祖先钻木取火以来,灯火便伴随着人类从蒙昧时期的漫漫长夜走到今天。从松明火把到探照灯,从光亮如豆的菜油灯到电灯,一部灯火的演变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灯火为人类照明了自然的黑夜,也照明了精神的黑夜,给予了人们心里的温暖和光明。
初稿二〇一一年十月
作者简介
郭秀江  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在山区插过队,在工厂倒过班,由单位推荐上过大学,后从事技术管理。现为大庆市作协成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老同志之友》、《大庆作家》、《大庆晚报》、《大庆石化报》、《热土》等报刊杂志,近年作品见于辽东网。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0)

相关推荐

  • 乡村夏夜赏流萤(散文)

    乡村的夏夜很是凉爽.微风从树叶间徐徐送来,再加上人们手中都有一把频频摇动的纸扇,热气早就溜开了.大人们坐在木椅或竹椅上歇凉拉着闲话.小孩们在院坝里东跑西颠地做游戏.稻花香里蛙鼓阵阵,野地里萤火虫也飞出 ...

  • 扮靓夜襄阳的灯光秀

    □全媒体记者李静/文杨东/摄 近年来的夜晚,襄阳江边高大的楼房外墙闪烁着璀璨的动态灯光,不时呈现振奋人心的文字或图案.这一景象被称为"灯光秀".关于灯光秀,你了解多少?让全程参与襄 ...

  • 石狮的灯火

    午后的天,多云黯淡,使得原本应该光亮的黄昏顿时比从前阴沉. 忙碌了一天,行车归家.收音机突然响起熟悉的旋律,倍感亲切.路灯猛得亮起,这突如其来的光亮,夹杂着耳熟的音乐,这场景似曾相识-- 烛光里,我正 ...

  • 众里寻她,总在灯下阑珊处

    一句话.一首诗.一种观点 都是出自灵魂.来源于生活的一种声音 众里寻她,总在灯下阑珊处 文|祝欣诗勤 岁月匆匆,人海茫茫 无数美的夜不知不觉已过 能留下记忆的 只有家乡的东城之夜 我内心深处 东城夜的 ...

  • 元霄节的灯盏

    元霄节的灯盏 作者:馨警 小时候, 我最喜欢过元霄节 在那没电的年代 只有元霄节,到处才灯火一片 元霄节的前一天晚上 妈妈在用面蒸的灯盏里 插上棉签 往面灯窝里放好棉籽油 让我和姐姐用火柴点燃一盏一盏 ...

  • 郭秀江/散文:有老朋友,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有老朋友,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文/郭秀江 凡是"玩"微信的人,手机的微信页面上,都会有长长的一串通信录,"微友"数量可谓壮观.还有那些群,你呼我应,问安点赞,气氛 ...

  • 郭秀江/散文:莲池小趣

    莲池小趣 郭秀江/文 小暑这才过了一两天!连着几日都有几场小雨中雨,早起天空还遮着一层淡淡的薄云.这当儿还不算热,向窗外望望,楼前莲花池两侧的木台上,只寥寥三 两人,便下了电梯,出了楼门. 几只小麻雀 ...

  • 郭秀江//散文:又见月亮

    又见月亮 文//郭秀江 这才入伏两天,热劲还没上来,夜风还爽.坐在莲池边,任背后清风阵阵拂过,十分惬意. 对面高层楼的灯光,洒在池面上点点缀缀.一只鸟掠过水面,飞向右侧黑黝黝的浓荫里.视线跟着他的身影 ...

  • 【散文】四月芳菲:唯有牡丹真国色 //郭秀江

      四月芳菲:唯有牡丹真国色 文//郭秀江 洛阳,是牡丹的热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四月的牡丹花季,也牵动了遥远的北疆.2009年春,我与老年大学的朋友们结伴, ...

  • 【散文】那山,那雨夜,那歌 || 郭秀江

    那山,那雨夜,那歌 文//郭秀江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千年前一个春天的雨夜,登门访友的诗人杜甫,与分别十二年的老友畅饮叙旧,感慨世事人生. 因为这两句诗,常常在春雨潇潇的夜 ...

  • 【散文】童年的年 || 郭秀江

    童年的年 文//郭秀江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近日从网友那里,读到古人的这句诗."身老怯增年",是实实在在地感同身受了,至于"家贫轻过节&quo ...

  • 【散文】我有些懂你了 || 郭秀江

    我有些懂你了 文/郭秀江 年轻时,对于老年人诸多行为习惯都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有些不耐烦.当岁月把自己也沦为老年时,渐渐地省了过来,理解了,认同了,知道了什么叫"岁月不侥人". 过去 ...

  • 【散文】乡关何处|| 郭秀江

    乡 关 何 处 文//郭秀江 故乡,萦纡在世代过往的天涯羁旅的游子心中.在他们伤病孤苦的时刻,在他们无助无奈的关口,一颗心自然地就飞回了故乡.那时,故乡就成了他们心灵唯一的慰藉. 当有一天,当年放风筝 ...

  • 【散文】守望|| 郭秀江

    守  望 文/郭秀江 题记 这篇随感写于八年前,这些感触其实更要早些.只因落笔迟迟,写时已时过境迁.如今翻将出来,时过境迁愈甚.或许,我想,惟其如此,更见社会变化之巨,亦见商品经济对传统观念的强大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