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天开神秀齐云山
天开神秀齐云山
文/瑞安木鱼
名冠江南第一山,乾坤故设石门关;
重重烟树霓云里,簇簇峰峦缥缈间。
阑夜松声惊鹤梦,半龛灯影伴人闲;
忽闻环佩珊珊度,知是神仙月下还。
——元·郑玉《白岳》
【上篇】
未上齐云山,对此山浑然无知,别说概况,就连山名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
当然,这只能怪自己孤陋寡闻。齐云山其实颇有名气,和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和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及金鸡岭并列为华夏四大丹霞奇观,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说。六下江南的清乾隆帝,可谓见多识广,也金口大开,赞其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如今,齐云山也是榜上有名,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集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丹霞地貌、湖光山色于一体,与黄山、九华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辉。
齐云山原名白岳,位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和黄山南北相望。“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明戏剧家汤显祖也曾诗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其“黄白游”,黄即黄山,白指白岳。据传,明嘉靖世宗曾为求子亲驾白岳,见高峰耸立,如“一石插天,与云并齐”,便旨令白岳改名齐云山。
那天,夜宿休宁,在同行的怂恿下,偷得浮生半日闲,大清早便顺路拜访距县城15公里处的齐云山。凭汽车导航仪的指引径直到了景区缆车站。上缆车,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层峦叠翠、云蒸霞蔚;曲江碧水、田畴阡陌;绿叶红枫、五彩斑斓;一派美景,尽收眼底。
后来听说如改为步行,从登封桥起点,到景区入口望仙亭,也仅8里之遥,沿途有步云亭、登高亭、海天一望亭、凌风亭、松月亭,古朴简洁,沧桑大方,值得一看。然而人生总是有得有失,鱼和熊掌有时不可兼得也!
进景区走过一段绿荫掩映的山路之后,便是横跨桃花涧之上“梦真桥”。这座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石桥,左倚榉树,右临丹崖,显得古朴而典雅。那让人梦想成真的“梦真桥”和寓意一举成名的榉树,被学子们尊为祈求学业最为灵验的地方。怪不得山下的小县城休宁,历史上出了19个皇帝钦点的状元,数量居全国之首,被公认为“中国第一状元县”。直面萧瑟的秋风,轻抚斑驳的石栏,不由颇感遗憾:我生也晚,来也晚也!
过桥为栖真岩,乃唐乾元年间(758年)齐云山道教开山鼻祖龚栖霞传道修行之地,明代时建有道观,现残存石坊,遗址荒芜,难以近也。旁边丹崖上勒有黄色的“寿”字,为慈禧太后手笔,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雄浑遒劲,饱满圆润,寓“九九归一,六六大顺”之意。
慈禧一生祸国殃民、专横残暴,但却是个孝女,她为其母七十大寿不仅书写了“寿”字,还分别用满汉文撰诗曰:“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人是感情的动物,有其多面性。慈禧也应如此。
游齐云山要过三个天门。“一天门”是个天然的洞门,形如靴印,人称“崖下窟窿”,传说是玄天大帝与地藏王为争仙境宝地,斗法时一脚踹出来的。两位天界达人都为这块风水宝地而拼死力争,齐云山的绝美神秀由此可见一斑。
从逼仄的山道进入一天门洞府,顿时豁然开朗,四周峭壁耸立,石刻碑铭星罗棋布,琳琅满目。摩天抚地的崖刻:巨笔如椽,雄劲豪放,气势不凡;精雕细镂的碑碣:飞龙走蛇,俊逸潇洒,风格迥异,艺术的宝藏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凡是名山古岳,总是少不了摩崖石刻,但齐云山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也属鲜见。据统计,齐云山的各代摩崖石刻和碑铭原有1000余处(件),历经岁月侵蚀及人为破坏,尚存石刻567处,其中摩崖石刻335处,碑刻232块。齐云山真不愧为一座天然的金石艺术博物馆。
二天门和三天门系人工修筑,没有多大特色可言,筑有三个天门不知是否寓含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导游说,只要你穿越了这三个天门,就象征着脱离了“俗世凡尘”,来到了道家仙境。
齐云山深藏着一个道教村落,据《齐云山志》记载,明代鼎盛时期,山上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108处,每天朝山香客达3000人之多。这里一直来道观与民居相间,道士和山民杂居,至今,还住着二十来户山民一百多号人,虽清静幽寂也并不缺人间烟火。
贯穿村落的是一条长1.5公里的“月华街”,也称“月华天街”,这是山上的街市,充盈着古朴和幽雅。她悦耳并富有诗意的街名也有其来历:如果隔远相望月华街,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和巍峨肃穆的道观宫宇,若隐若现地围聚在半圆的山腰翠绿之间,形似弯弯的月牙,令人浮想联翩。睿智的道家取其名月华街,是以得日月精华之意。
逶迤的月华街循着山势忽高忽低,周边的一些建筑因年久失修,看着不免有些寒碜落寞,不过,这种宁静与清幽、沧桑与古朴,是以往逛街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月华街长生楼旁边有一个明代石坊,洞门呈葫芦形,上有“小壶天”三字,洞内开阔,为历代道士论道炼丹处所。一侧为石窟,按图索骥,隐隐约约可看到一些神秘的印痕,据说是恐龙的足迹,没想到在此还可寻远古遗迹,发幽古思情。另一侧为百米渊谷,飞鸟不渡,颇感凶险,自然不敢探身俯视。崖壁上还刻有“飞升所”等字,据传就是道士羽化成仙的地方。漫游在澄明脱俗的洞天福地,凡尘的喧嚣,名利的羁绊,自然会置之脑后。此时此刻,纵然不能成仙成道,也可得到舒心的清闲。
月华街上最负盛名的当数太素宫。当年明世宗三旬无子,张天师为其在齐云山建醮求子,应验后嘉靖帝龙心大悦,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从此,齐云山声名远播。可惜,太素宫在“文革”中没有逃脱被毁的厄运。
1994年按原样重建的太素宫,背倚玉屏、东钟、西鼓三峰,面对孤峰独立、雄壮挺拔的香炉峰,在这仙风道骨之地,钟、鼓、香炉浑然天成,不由令人叫绝。香炉峰形似香炉,云雾飘渺之时,或隐或现,特别玄妙。正如诗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香炉峰峰顶上原来还有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的铁亭和香炉,但早被大炼钢铁运动给毁了。铁亭已于1983年重建,但劫难不应当忘记,祈愿人间再也不会有此类暴殄天物之举。
【下篇】
漫步1.5公里的月华街,仅路遇一个十多人的旅游团,远离喧嚣,颇感清寂。我忽生纳闷,问导游:“如此玄妙的道教名山,为何游人稀少?”导游苦笑,答曰:“一是旅游旺季已过;二是景区以前被人承包,投入太少,宣传不够;三是对面的黄山名气冲天,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齐云山就被冷落了。”
诚然,毗邻黄山,齐云山是受委屈的,人们都误以为它是黄山的翻版。其实览黄山,品齐云,两山展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观物语:黄山在北,方位为玄武属水,属阴,色冷,山岩青黑,为花岗岩峰林地貌;齐云山居南,方位为朱雀属火,属阳,色暖,崖壁赤紫,属丹霞地貌。黄山松奇石怪、雄伟险幻,波澜壮阔、气势磅横;而齐云山峰高岳旷、朱红尽染,天开神秀、宁静恬淡,两山各有看点,同具魅力。
“游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明旅行家徐霞客黄山归来曾这样感叹。后来他却迷上齐云山,三年两度造访。我以为,当年齐云山每日香客三千,名声远胜黄山,如今光芒被黄山遮掩,是齐云山没有把自己独特玄妙之美推销出去。不是说,酒香也得勤吆喝吗?
从月华街转山道,路过紫霄崖,顾名思义,这是一片赤紫色的山崖,长174米,高90米,其凌虚之气撼人心魄。玉虚宫就依山就势砌筑崖下。这座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主祀真武大帝的道观,经过2009年的“修旧如旧”,如今再展昔日的风范。
玉虚宫规模恢宏,整个殿堂由三座牌楼石坊组成,以红色砂岩镌刻。四柱三层楼阁式的“玉虚阙”居中,四柱二层楼阁式的“太乙真庆宫”和“治世仁威宫”分立左右,雕镂精细,结构精巧,巍峨大气,风格独特。特别是道观建筑与丹霞崖洞自然相嵌,浑为一体,其深藏外露之间,可谓藏得玄妙,露得精巧,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宫的左侧有7.6米高的巨碑,矗立在石赑屃背上。碑的正面铭着江南才子唐伯虎所撰的《紫霄崖玄帝碑铭》;背面刻有广西布政史李迅所撰的《紫霄崖兴建记》。唐伯虎一生书画无数,但只写过这块唯一的碑铭。今天能一睹风流唐伯虎500年之前的碑刻真迹,,何尝不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我素来崇仰道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理念,但离道甚远,没有入宫拜会真武大帝,便匆匆往下一个景点——方腊寨而去。
路过一山坳,导游指点对面山峰即为五老峰,伫立眺望,五峰对峙,如五位拱揖的老者并排而立,形神俱妙。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在翠绿中露出的山崖更显通红,如硕大红玛瑙镶嵌成的红珊瑚,熠熠生辉。
到了峭拔天险、独峦不群的独耸峰山腰,只见一条狭窄的石阶顺山脊直插峰顶,两位同伴见如此陡峭险峻的阶梯,便裹足不前。我不甘放弃,先导游之前勇往直前,一鼓作气攀上了独耸峰。
峰顶崖壁上刻着“方腊寨”三个大字,上边矗立着一组石雕:方腊手握大刀居中,方腊的军师汪公老佛手托太极球居左,双剑在手的妹妹方百花居右,英雄浩气,挥斥方遒。
沿杂草丛生的古道寻找,不见当年安营屯兵的地方,一处危崖下凹陷处正在整修,除了堆积的石料,空空荡荡的,没有人的踪影。我等自以为已到了方腊洞,下山后才明白:真正的方腊洞并不在独耸峰,而是在浙江淳安洞源村,那是方腊最后坚守和被捕的地方。
八百多年前,方腊发动农民起义,攻城掠地,杀富济贫,建立政权,自称“圣公”,年号“永乐”,声势浩大,威震东南。朝廷三次下诏“招抚”,均遭严词拒绝。为抗击官兵围剿,方腊义军屯兵齐云山独耸峰,凭借天险,把守要隘。本可长期固守,但因叛徒决了天池,烧了粮草,义军陷于绝境。方腊设计巧退敌军移师浙江,后在淳安帮源洞被捕。1121年秋在汴京遇害。方腊,一代英豪,虽然最终没有逃脱农民起义失败的命运,但他揭竿而起的造反精神永留史册,与齐云山同在!
下了独耸峰,走过一段内倾的负坡,来到“最高峰”下。齐云山就因此峰的插天齐云而得名。其实“最高峰”仅585米,并不算太高。在一处倾斜的崖石上,凿有一张座椅模样,题为“思耻台”,是齐云山道人省身思过的地方。道家真是有自知之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三省其身,知耻不耻,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回到月华街,提前回家的导游大嫂和临时被召回的道士丈夫已在家中备好饭菜,有酒有菜有鸡还有山上一些叫不出名的蔬果。一路的奔波,早已饥肠辘辘,于是先下筷为强,一番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齐云山道教隶属于张天师的正一派,入道者可茹荤,可娶妻生子,名曰“居家道士”。有家有妻小的道士,除了从事道教还得承担家庭的责任。伴香火清灯读经卷,陪老婆孩子热炕头,真是别开生面。导游大嫂的丈夫就是太素宫的一名道士,看他在家杀鸡扫地的利索劲,道人在我心中有了新的形象。
千百年来,齐云山以灿若云霞的丹霞地貌,引得李白、唐寅、朱熹、汤显祖、戚继光、海瑞等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抒发胸臆,歌咏题刻,留下了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正如大文豪郁达夫所说:“齐云山有一部伟大的金石志好编。”
方圆110平方公里的齐云山,分为横江、月华街、南山、楼上楼、云岩湖五大景区,有人将齐云山美妙的景色,比作是悬挂于蓝天的山水画,流淌在崖壑上的抒情诗。我的齐云山匆匆之行,只能品读其一幅画面、一个章节,而无暇阅尽全画全诗。不过,留下遗憾也好,也许,我也会步徐霞客后尘,再次拜访开天神秀的齐云山!
百 荷 书 房
baihezongying6789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