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死因被找到,不是上吊,不是沉湖,线索就在十八回

林黛玉人生最后经历了什么?她是怎么死的其实有争议,泪尽而亡,上吊,沉湖种种说法都有。其实脂砚斋对林黛玉之死有过批示,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第四出《离魂》被脂砚斋指出伏林黛玉之死。虽然不能确定林黛玉的具体死因,一定不是自尽而亡。借《离魂》推断林黛玉死因,在《题帕三绝》中也有伏笔。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脂批这个批语很关键,点出了林黛玉死因与《牡丹亭》的杜丽娘类似。那么,杜丽娘又是怎么死的?简单科普一下。

《牡丹亭》原著中没有《离魂》一出剧目,脂砚斋提到的《离魂》是《牡丹亭》的昆曲版本。贾家梨香院十二个小戏子都是习学昆曲。《离魂》出自《牡丹亭》原著第二十出《闹殇》,讲述杜丽娘去世。原文描写杜丽娘在后花园,看到满园春色,感伤年华虚度,之后在闺房梦见书生柳梦梅,二人相会在牡丹亭。梦醒后察觉不过一梦后染病去世。

杜丽娘去世的年纪是十八岁,根据刘姥姥讲述茗玉小姐的说法林黛玉死的时候是十七岁。这其实和古人计数方式不同有关。比方薛宝钗过的将笄之年是虚岁十五,实岁十四。古人十五实岁成年,十四岁叫将笄之年。到八十回秋天,林黛玉已经十七岁,她的人生就在转过年虚岁十八,实岁十七终结。

《离魂》讲述的是一场春梦了无痕。林黛玉当然算不上什么“春梦”,可红学研究认为杜丽娘梦醒后寻找梦中人不见而推测贾宝玉离开贾家未必正确。根据之前的分析,离开的不是贾宝玉,而是林黛玉。

《题帕三绝》经常被人忽略,因为除林黛玉外,没有任何人见到这三首诗,就算贾宝玉也没有。而《题帕三绝》第三首,恰恰藏了林黛玉离开贾家后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以及感怀物是人非的境遇,与杜丽娘梦醒后的凄苦落寞如出一辙。脂砚斋批语云【蒙回前总批:两条素怡,一片真心,三首新诗,万行珠泪。】《题帕三绝》后,曹雪芹说林黛玉“病已成”,恰对应杜丽娘伤春染病的经历。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第三首尤其重要,讲述了林黛玉被赐婚远嫁,离开荣国府的人生。

第一句,“彩线难收面上珠”讲述的是脂砚斋所说“万行珠泪”的情况。其实到四十五回,林黛玉就说眼泪渐渐少了。最后眼泪那么多不但很快泪尽,也类似回光返照。

第二句“湘江旧迹已模糊”,这是一个双关语。

一,指出林黛玉对贾家的经历恍如隔世。

二,指出林黛玉对与贾宝玉的深情已经没有希望。

三,指出她所处的位置,不是贾家大观园潇湘馆了。

根据之前分析推测,林黛玉此时应该与贾探春一同被赐婚远嫁。

第三句“窗前亦有千竿竹”,指出虽然新环境与当年潇湘馆类似,同样竹林森森,甚至身边也有新人如贾宝玉,却物是人非,心已不能分给他人。

第四句“不识香痕渍也无”,指出身边人不是知己贾宝玉,不明白她为何哭泣。黛玉泪尽,窗前新竹无斑,指不是真心人行不成斑竹,而泪却尽了。

《题帕三绝》再联系《离魂》很容易得出林黛玉出嫁后,身在新环境,对贾宝玉的思念中泪尽而亡,客死他乡在没有“湘江旧迹”也没有他年竹的地方。不过曹雪芹二十三回留下线索,贾宝玉最终离开薛宝钗出家为僧后,寻到了林黛玉坟前,为她守墓一辈子。这之前已经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言。

综上,林黛玉死于“离殇”与杜丽娘的“伤春”类似却也不同。但无疑都因思念而死。脂砚斋批语说“《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并不错。绝非上吊和沉湖。只是出走大观园的人是林黛玉,而并非贾宝玉。这是与他人的不同观点。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