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穴位=一味中药全集!(附对照中药表)

早起早睡 快乐生活 今天

穴位就是药—人体经络是个大药库。
我整理了一部分,总的思路是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其实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穴位名称

类似中药

功效

1

足三里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2

气海

党参

补中,益气,生津。

3

太溪

熟地

养血、滋阴。

4

照海

生地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5

复溜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并能阴阳双补。

6

太溪+复溜

十全大补汤

温补气血。

7

太冲+阳陵泉

逍遥丸

舒肝健脾,养血调经。

8

神门+大都

牛黄清心丸

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9

少府

牛黄清心丸

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10

尺泽+复溜

麦味地黄丸

滋补肺肾。

11

风门+孔最

通宣理肺散丸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12

内庭穴

牛黄解毒丸

苦寒辛凉,清热解毒。

13

中府

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4

太白+商丘+太冲

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5

太渊+商丘

参苓白术丸

补脾胃,益肺气。

16

然谷

大补阴丸

滋阴降火。

17

大陵

吗叮啉

帮助运化, 增加胃动力。

18

曲泉

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

19

曲泉

二妙丸

祛除湿热。

20

商阳

开塞露

帮助排便。

21

商丘

消炎大药

22

申脉

纯阳大药

23

大都

补钙药

24

百会

治百病大药

25

太冲+太溪+曲池

降压药

26

人中

急救调气丸

调血气。

27

然谷

降糖药

28

人迎

速效降压药

29

耳垂

急救药

调血气(同人中穴)

30

迎香+孔最

特效止鼻血药

31

三阴交

补阴药

32

少商

金嗓子喉片

33

极泉

速效救心丸

34

合谷+太冲

柴胡

清虚热,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35

合谷

止痛药

36

肩井

颈肩腰痛药

37

臂合阳+合阳

颈通康片

38

合阳

杜仲壮骨丸

益气健脾、养肝壮腰、活血能络、强筋健骨、祛风除湿。

附中药主治对照表(按上表序号)

1: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2: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3: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4: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5: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6:主治五劳七伤汽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虚损,面色萎黄,肢膝无力,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7: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8:先按神门穴后按大都穴。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
9: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
10:用于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11: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12:用于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13: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14: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15: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16: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17:用于胃排空延缓、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18: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眼珠涩痛,怕日羞明,迎风流泪。
19: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等症。
20: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
21: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22: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33:用手指弹拨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
34: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35:特效止痛穴,用于经痛、牙痛等。
36:让肩部放松,预防肩颈疾病。
38: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腰膝疼痛、畏寒喜温。
乳腺增生耳穴疗法实操秘诀

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5945127008&pro_cl=link&ch_r=shareR1&userSourceId=3051211e8533b&shareSourceId=knzgq16d72a63b91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二章 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三章 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四章 清热类

  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五章 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六章 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七章 祛风湿类

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五、环跳(泻)-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第八章 温里类

一、神阙(灸)-附子

二、隐白(补)-干姜

三、关元(灸)-肉桂

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五、中脘(灸)-高良姜

六、曲泉(灸)-小茴香

第九章 开窍类

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二、水沟-石菖蒲

第十章 安神类

一、大陵(泻)-朱砂

二、心俞(泻)-琥珀

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四、涌泉(补)-柏子仁

第十一章 平肝息风类

一、肝俞(泻)-石决明

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三、足临泣(泻)-白蒺藜

第十二章 理气类

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二、脾俞-大腹皮

三、天枢(泻)-枳实

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五、天枢(灸)-木香

六、俞府(灸)-沉香

第十三章 理血类

一、隐白(泻)-三七

二、阴陵泉(泻)-白茅根

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六、支沟(泻)-红花

七、血海(泻)-延胡索

八、太冲-五灵脂

九、肩井(泻)-牛膝

十、大肠俞(泻)-桃仁

第十四章 补益类

  补气类

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四、三阴交(补)-白术

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补阳类

一、命门(灸)-鹿茸

二、肾俞(灸)-肉苁蓉

三、腰阳关(补)-锁阳

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补血类

一、中极(灸)-熟地黄

二、太冲配肝俞-白芍

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四、肺俞(灸)-阿胶

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

  补阴类

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二、膏盲(灸)-麦冬

三、大杼-桑寄生

第十五章 消导类

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二、三焦俞(泻)-山楂

三、申庭-麦芽

四、痞根(灸)-阿魏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类

  温化寒痰类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三、中府(泻)-桔梗

四、尺泽(泻)-白前

  清化热痰类

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二、支沟(泻)-瓜蒌

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四、哑门-竹沥

  止咳平喘类

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

二、痰喘(灸)-紫苏子

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第十七章 收涩类

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对照中药药性表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龙

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连翘:为“疮家圣药”。

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

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砂仁:为治疗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的主药。

藿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吴茱萸: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佳品;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疼要药。

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茜草: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艾叶: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

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

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

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百部: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

川贝母: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浙贝母: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

石决明:为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

羚羊角:为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钩藤:为清肝息风止痉之要药。(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天麻:为治肝阳眩晕之要药。(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

麝香:为开窍醒神之良药。(为醒神回苏之要药。)

冰片:开窍回苏之要药。

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鹿茸: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蛤蚧:为治肺虚喘咳,肾虚作喘之要药;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

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

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

阿胶:为补血要药;为止血要药。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