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调整人体升降的原理与方法
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610075) 关键词 推拿 原理 气机 方法 升降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不论脏腑的联系与活动,气血津液的循环与代谢,还是水谷的受纳、消化与转输,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中医将这种运动变化过程称为气机或气化,并认为升与降是气机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
1中医升降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
1.1属性迥异,趋势相反:一般认为阳主升,阴主降;阳从左升,阴从右降;脏在下,其气应升,脏在上,其气宜降;清轻精华当升,浊重槽粕当降;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为升,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为降。可见升降是客观存在于人体的生理规律,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运动趋势。�
1.2脾胃为升降枢纽:由于脾胃位于中焦,无上下之偏,脾升胃降在人体升降运动中居主导地位。且不论上焦之降,或下焦之升,中焦都是必由之路。中焦运则全身气机畅达,中焦滞则全身气机停滞,故称脾胃为升降之枢纽。�
1.3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升降相因:升降是一对矛盾,二者运行方向和趋势虽然完全相反。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在自然界,'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在人体,下焦肝肾精气血上升以涵养心肺,上焦心肺之君火、清(宗)气下行以济肝肾。其心肾相交,金水相生,气血治节天地之云雨,上下往复,变幻无穷。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升是降的基础,降是升的前提,二者互为因果。�
1.4升降失常是疾病的共性和基本特征:各种疾病尽管其部位、性质、症状千差万别,但从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疾病总的表现趋势来看,升降失常无疑是疾病的共性和基本特征。因为升降概括了人与自然及人体内所有脏器组织之间的关系;概括了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特征,即非升则降,不降则升,绝对静止,不升不降是不存在的。就临床所见:升降失常的病机主要表现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升之太过、降之太过和枢机(脾胃)失调五大类型。�
1.5升降之征有据可凭:升与降揭示了气机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即向上和向下。表现于外,则是人体各种生理与病理趋势。如升降有度,则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表现为神清气爽,二便、饮食、睡眠如常;反之,升降紊乱,则阴阳反作,气血逆从,表现为飧泄、�胀、薄厥等病理征象。可见升降是有据可凭的。特别是在推拿过程中,患者常有面红、唾液增多、身热、微汗出、呃逆、干呕或吐、噫气、嗳气、太息、喷嚏、咳嗽、呼吸浅促等,表示气机已升。若出现矢气、泄泻、尿频或失禁、呼吸深长、易饥饿等,则说明气机已降。在推拿过程中临床可以此作为手法得宜和深透与否的标志,并判断疾病的预后。�
2推拿调整人体升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手操作灵活多变,客观地表现出向上与向下趋势。该趋势能影响或改变人体本身的升降趋势,从而使升者当升,降者当降,升降有度,复归平衡。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下:
2.1致气调神,导而引之:最早提出按摩致气的是《内经・玉机真藏篇》中有'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的记载。明确提出了在一定部位按摩,通过神与经络的作用,可将部位的血气、经气、神气、君相之火等引导至按摩部位。当操作部位在头顶、肩上和上焦心肺(胸廓)时,其致气的结果必然是将中下焦之气机引而上行,为升;如揉百会升阳举陷,推攒竹开启天门、运太阳疏风解表,摩囟门、按四神聪聪耳明目,拿肩井开关升津,揉肺俞、大椎宣肺止咳,摩膻中回阳救逆等。反之,在足、脚底或小腹、腰骶等躯干下部操作时,则导上部气机引而下行,为降,如取涌泉引火归元,太冲、行间平肝潜阳,三阴交安神镇静,承山舒筋,丰隆化痰,会阴通经,关元气海利便等。致气引导多采用揉法、摩法、运法、一指禅推法等,时间宜长,力度宜轻(如图)。�
2.2按而收之,阻截升降:经云:'其�悍者,按而收之。'指来势急猛之证,特别是升之太过和降之太过,宜强行阻断,逆其势而治之。推拿可以逆其升降趋势操作,使之截然而平息。如升之太过,可在头顶、面部、耳鼻、肩部或上半身穴位等用点按之法,方向直指下方,以降其亢奋。而降之太过,宜在足、脚心及躯干下部向上点按,以升提下陷。该法的代表手法为点法、按法、震颤法等,操作时间宜长,力度宜重且方向应直指上或下。该法与致气导引所取部位恰恰相反,一为引导升降,一为阻截升降,二者常配合运用,异曲同工(如图)。�
2.3顺应升降,推而行之:致气导引与阻截之法用于升降系统(人体经络血脉等)的两端。而在系统的路径上,当操作方向从下向上或力的方向向上时,与系统之升相一致,能助其升而抑其降,表现为升,如捏脊、推上七节、推上三关、上推中脘、膻中等。反之,从上向下操作或力的方向向下时,顺应系统之降,能助其降而抑其升,则为降,如下推腹部、推桥弓、推下七节、推天柱、开璇玑等。该类手法有推法、擦法、揉法、点法、挪法等,操作应注意在推擦时须平行体表,直上(升)或直下(降);点按挪等应斜向上(升)或斜向下(降)(如图)。�
2.4控制枢纽,调节升降:脾胃为升降枢纽,脾升带动五脏及全身气机上升;胃降带动六腑及全身气机下降。因此,调节脾胃,就是调节升降;固护中焦,就控制了枢纽。推拿对脾胃的调控不但有效,而且颇具特色。如'脏腑点穴'的脘腹部操作,陈宇清的胃病推拿法,以及骆氏'腹诊法'等。其治疗重点在脘腹部,主要方法有摩腹、揉腹、推腹、振腹、托腹、点按腹等。并总结出:方向朝下或右转(阴从右降),或与胃肠蠕动相一致,有利于大便排除的手法为降。方向向上或左转(阳从左升),或逆胃肠蠕动,能涩滞大便,或能涌吐的手法为升。这种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调整人体升降的方法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值得重视和发掘。�
2.5升降相因,重在平衡:升降紊乱的表现形成和病理机制是复杂的。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兼顾升和降两方面,即运用升法时,不能升之太过;运用降法时,不能降之太过。并且,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升降互为因果。所以,一味用升,此无根之升;一味用降,此浮云之降,终不能顺其升降也。古人亦认识到这一点,为了纠偏匡正,使升降、阴阳协调,治疗时常升法和降法配合运用,如脊柱的上推与下推,摩腹的顺时针与逆时针,推上三关与下六腑,以及二龙戏珠、苍龙摆尾操作中的转阴阳法等。特别是当这种升和降的不同手法、次数、频率、时间和力度根据辨证而合理搭配时,如升3降1或降5升2等,其升降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显露无遗,这是其它疗法不可比拟的,也是推拿升降的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推拿调整人体升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符合中医升降的基本理论。它将复杂而抽象的升降具体化、简单化和客观化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值得重视。�